親愛的孩子:
還記得你常常問我:「媽媽,我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呀?」
媽媽看著你天真的臉龐,並無法告訴你準確的答案。
但是我想對你說的是:
無論怎麼樣,媽媽都不希望你變成下面這3種樣子。
1、孩子,你無需那麼乖
還記得你上幼兒園的時候,你的朋友琪琪嗎?
這個小女孩,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特別愛誇獎她,入園第一周她就成了小班的「每周之星」。
雖然也是第一次去幼兒園,但完全沒像別的孩子那樣哭,不但不哭,還幫著老師安慰別的小朋友,幫他們擦眼淚呢。
可是沒過多久,老師就發覺不對勁了。
這個孩子自尊心特彆強,做事過分小心翼翼,不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她顯得過於「懂事和成熟」,說出來的話讓人非常吃驚。
中午吃飯,老師並沒有說她吃得慢,但她看到老師走過來就主動說:「老師,我在加油吃飯,我會好好吃的,加油!」
下午睡覺,別的小朋友都要求老師拍拍,想讓老師來哄哄自己。而這個孩子會說:「老師,你很辛苦的,很累的,你不用拍我了。」
後來,幼兒園老師告訴孩子的媽媽,從孩子的眼神里能看出來,孩子其實非常渴望被拍著睡覺,渴望被關注,但是她不直接說,卻總是選擇用各種迂迴的方式來表達。
老師說:「我從教二十年,從沒見過這樣的孩子,不哭也不鬧,這麼會看臉色,會討好人。小小年紀,這樣太辛苦了,壓力會很大,對今後成長可能不利。」
我為這個孩子感到慶幸,身邊有這樣一位有經驗、有愛的老師,給媽媽提了醒。
同時,也為她感到心疼,可以說,她是「懂事乖巧」的極端代表,而她這樣的表現一定可以從家庭中找到根源。
琪琪消滅自己的所有的慾望,消滅自己所有的個性,來做符合成年人世界中的規則和要求。這種「乖」實在是太可怕了。
媽媽並不希望你變成那樣的人。
傻孩子, 「乖」除了你理解的聽話懂事、不惹麻煩,還意味著什麼嗎?
乖,還意味著好好地面對和善待自己。
媽媽希望你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可以活得真實,過得自在。
2、孩子,你不要變成服從的孩子
德國著名音樂家舒曼講過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
他十四歲那年的一天,母親問他:「你願不願意跟我學美術」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對學美術沒有興趣,可是他擔心一旦拒絕母親,母親會不高興。他只好低頭不語。
母親笑著說:「你的沉默已經給了我答案,但是如果你響亮地對我說『不』,我會更高興。
為什麼不說呢,即使我你的母親,也沒有權利勉強你去做你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在德國,父母們一向尊重孩子的自己的選擇,不會強迫孩子根據大人的意願來做事。
即使為孩子買一件衣服這樣的小事,也會讓孩子自己來做主。當孩子嘴裡說出「不」、「我不想」……這樣帶有拒絕性的話時,父母不是感到生氣,而是感到欣喜。
孩子,你從小就是一個有著奇妙想法的小孩。
你小小的腦袋裡,總是藏著許多天馬行空古靈精怪的點子。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要有自己的個性,堅持自己的觀點。
所以啊,媽媽希望你不要為了合群,或者為了討別人的歡喜而妥協自己。
你是你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3、孩子,我希望你不要悲觀消極
你可以是白領,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你必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
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理想會使人出眾。
孩子,不要為自己的外形擔憂,理想純潔你的氣質,通向理想的途逕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你亦會為此受盡磨難,但是,孩子你儘管去爭取,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絕不可憐。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里,你會結識許多智者和君子,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蹟,選擇平庸雖然穩妥,但絕無色彩。
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改換自己的信念。
要一直樂觀面對生活,所有的事情都會好起來的。
或許今天媽媽說得有些深奧了,有些話,現在的你還不能體會。沒有關係的,人生路漫漫,有一天你會懂得。
爸爸媽媽會一直陪伴你成長,並且永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