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過寒假,看出父母的層次,一流的家長,讓孩子這麼過

2020-01-10   名校家長


文:教師E家

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學校會放假,但是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一生的。

在寒假期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不能鬆懈,而孩子的寒假是如何度過的,也反映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層次。

1、寒假,家長既輕鬆,又煩惱

放寒假了,家長們是既輕鬆,又煩惱。

輕鬆的是不用每天早晨著急忙慌的送孩子去上學,每天晚上聲嘶力竭的催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上學期間,每天早晨真的是所有家長最著急的時候,催孩子起床就要催好久,好不容易醒了,讓孩子自己去刷牙洗臉,家長得空去準備早餐,等早餐準備好回來一看,孩子還在衛生間發獃呢。

好不容易坐上餐桌吃早餐了,孩子又慢慢悠悠的吃著,家長心裡著急但是嘴上還要好聲好氣的哄著孩子吃快一點,吃飽一點。

好不容易把孩子按時送到學校,家長們才算鬆了一口氣。

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更是家長們的一塊心病,每次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會覺得自家孩子是個笨蛋。

放寒假了,對家長來說,也是一次解放。

但是也有煩惱的事情,寒假孩子不用上學,整天待在家,沒了老師和學校的約束,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約束玩瘋了的孩子。

想給孩子報個補習班,又怕孩子學習壓力太大,放任孩子在家,又怕孩子無所事事在家犯熊。

這個寒假孩子該怎麼過呢?這又是家長們頭疼的一個問題。

2、三流家長偷懶放縱孩子

孩子平時上課忙,難得放長假,孩子在家玩瘋了,家長也認為孩子上學辛苦,好不容易放假的確應該放鬆一下。

於是,孩子大晚上不睡,還在玩的不亦樂乎,早上都日上三竿了,孩子還在被窩裡睡得正香。

家長想著,冬天這麼冷,孩子大早上起來也沒什麼事干,就讓孩子多睡會吧,好不容易放假睡睡懶覺,沒事。

於是孩子天天都在放鬆,作業?那是什麼?反正開學還早,以後再說吧。

家長想著,好不容易不用天天監督孩子寫作業,這幾天就讓自己和孩子都輕鬆一下吧,作業過完年再寫也不遲。


孩子太煩太鬧,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的,家長就打開電視讓孩子看,或者拿手機讓孩子玩遊戲,孩子保證能一天坐在那不搗亂。

在家長不作為的放縱下,孩子將上學期間養成的好習慣全拋之腦後,家長的一時偷懶,卻讓孩子把原本的好習慣全忘光了,短短一個月,就讓孩子染上一身壞毛病。

家長只顧著自己輕鬆,想著孩子不要來煩自己就好了,反正開學孩子就會自動變回原樣,但是壞習慣一旦養成,再想給孩子掰回來哪那麼容易。

寒假的確是用來放鬆和休息的,但是如果寒假期間,孩子每天就是看看電視,玩玩遊戲,睡睡懶覺,經過一個月懶散的生活,孩子開學想迅速回歸他原本的狀態,很難。



3、二流家長嚴苛對待孩子

有的家長想,寒假不能放縱孩子,要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嚴格要求孩子,保證孩子不染上一身臭毛病。

一些家長在「教育焦慮」思想驅使下,盲目依賴假期補習,使得「劇場效應」愈演愈烈,導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學校減負、家長增負,「小胖墩」「小眼鏡」日漸增多,孩子疲於應付!

父母本是一片苦心對待孩子,希望孩子更優秀,學習成績更好,但是疲憊的孩子卻不理解,於是他們埋怨父母,他們越來越不開心,本該活潑開朗的小孩越來越沉默。

寒假是孩子休息調整的時間,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孩子也確實進入了疲憊期,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並不願意補課,他們更想享受快樂的寒假。

家長就不顧孩子意願,給孩子報上了各種補習班,希望孩子抓緊放假時間,將學習成績提上去,本來該是休息的寒假,孩子反而比上學還累。

家長們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為孩子的寒假生活操碎了心,他們不淡定,不從容,總是一副焦慮的樣子,仿佛孩子放鬆一會兒未來就完蛋了。

家長們大把大把為孩子花錢,把孩子送進各種輔導班,在這些家長眼裡,寒假絕對不是用來放鬆的,而是用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的。

4、一流家長讓孩子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寒假

而聰明的家長,他們總是能平衡好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在寒假期間,一方面讓孩子得以放鬆一方面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他們會督促孩子假期要及時完成寒假作業,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落下。

他們會趁著寒假,帶孩子出去旅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見過世面的孩子眼界會更寬闊。

他們會陪孩子閱讀,和孩子一起探討書中的悲歡離合,感受文字的魅力,喜歡閱讀的孩子思想更深邃。

他們會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在歡樂中享受了美好的親子時光。

他們會和孩子一起運動,讓孩子感受不屈不撓,敢為人先的體育競爭精神,讓孩子增強體質的同時也讓孩子更堅強。



快樂假期,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孩子在假期里過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樂趣。

假期漫長,如果能讓孩子勞逸結合,依著興趣「玩中學」,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高效的學習效率,靈活的邏輯思維,寬廣的眼界視野…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為他們新學期的持續進步,蓄積力量。

假期多陪孩子讀讀有益書籍,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指導孩子完成好假期作業及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真正融入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尋找快樂、增長知識、提高素質。

在學校,主要是學習知識,而假期,才是讓孩子生活更豐富多彩的最佳時期,孩子習慣培養的主導是家長,而不是老師,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也不是突擊行動,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孩子成長的記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多年以後回憶起來只有學習二字,童年一去不復返。

所以,一流的家長,會讓孩子過一個健康、充實的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