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基層防疫的重要戰場,由於環境衛生和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加上春節期間大量外出人員返鄉,農村防疫的管理難度和防控壓力都很大。面對這一情況,峰峰礦區農業農村局不斷創新防疫管控措施,推出許多「硬核」做法。讓我們一起到農村看一看,那裡的消毒防疫、衛生整治、垃圾回收等工作都是怎麼做的吧~
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峰峰礦區出動700餘名農村保潔員,對全區11個鄉鎮、140多個村莊開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他們不僅加密村莊清掃保潔頻次,還背著噴霧器、手持噴霧槍對垃圾桶、村裡的大街小巷、公廁遊園等環境衛生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消毒。截止目前,各鎮村累計清運垃圾約11000餘噸,累計消毒殺菌面積521.7634萬平方米, 做到垃圾日產日清,確保村莊環境乾淨、整潔。
據悉,為築牢農村這個疫情防控的重要戰場,除了這道衛生「防疫牆」,區農業農村局還打出一系列「硬核」舉措,助力打贏全區疫情防控阻擊戰。
下面
就和小編一起來圍觀
區農業農村局都有哪些
「硬核」舉措吧
No.1
持續抓好農村消毒防疫
結合開展畜禽防疫「大清洗、大消毒」活動,在加強鄉村日常保潔的同時,加大對鄉村大街小巷、集貿市場、文化廣場、農村廁所、垃圾收集中轉站、垃圾儲運設施設備、畜禽養殖場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消毒力度,並鼓勵農戶加強自身防疫,做好自身自家消毒,消除病毒滋生的「土壤」,為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截止目前,共排查養殖戶8115次,使用各類消毒藥品220餘噸,使用生石灰300餘噸,消毒實現全覆蓋。
No.2
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
「拓」字上下功夫,在公共空間清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一步拓展村莊清潔內容,倡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打掃房前房後、屋內屋外,不亂丟生活垃圾、不亂倒生活污水、不隨地吐痰、不亂堆柴草和農具,在疫情防控期間不亂丟用過的口罩,做好環境衛生「門前三包」;鼓勵農民群眾清理戶內外雜物、瓶瓶罐罐等,剷除病媒生物的滋生環境,從源頭上預防疾病的傳播。同時,加強畜禽養殖管理,引導農民群眾及時清掃畜禽糞污,減少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風險。
No.3
持續改善農村如廁環境
堅持「整」「治」並舉、「建」「管」並重的原則,抓好農戶衛生廁所改造,推進農村公共廁所管護。一方面將廁所清掃消毒納入農村疫情防控工作內容,要求各家各戶廁所日掃日清,定期消毒;另一方面保持農村公廁乾淨整潔,落實好農村公廁保潔制度,確保廁所有人管理、有人清掃、污水不亂排,確保每天至少一次的保潔和消毒,減少疫病傳播隱患。
No.4
持續加強垃圾收集轉運
全面落實農村保潔制度,確保垃圾有人清、廁所有人管、污水不亂倒。在垃圾清理方面: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清理轉運力度,生活垃圾定點堆放,做到及時清掃、收運村莊主幹道等公共區域垃圾,確保疫情防控期間不漏掃、不斷檔,特別是針對廢舊口罩,設置專用收集桶或垃圾袋進行收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在垃圾監管方面:採取「定時巡檢」與「不定時抽查」相結合的方法,不定時抽查以「四不兩直」為主,即不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發現問題以圖片的形式反饋,每天出愛國衛生整治月的通報,督促相關責任部門整改。
No.5
持續加強防疫宣傳引導
依託發放單頁、懸掛橫幅、廣播「村村響」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對農村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勸導農民群眾「勤打掃、勤洗手、勤通風、少外出、少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家庭衛生保潔,引導農戶積極配合、科學參與疫情防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截止目前,全區累計發放宣傳資料近萬份,懸掛橫幅200餘幅。
疫情防控沒有捷徑
峰峰礦區就是用這樣一項項
簡單、直接的「硬核」舉措
在廣闊的農村大地
織密一張疫情防控的大網
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勝利!
編輯:李沙沙
供稿:區農業農村局
來源:微觀峰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peZUHABjYh_GJGVah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