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變、盡精微,畫中流露著畫家的審美主張

2020-03-23     紅鯉魚文化


雷苗是一位有著學術追求的畫家,她的工筆畫求神變、盡精微,畫中帶著文人情趣,流露著畫家的審美主張,其作品中的藝術美感讓讀者怡情、觀者卻步。尤其是她創作的瓶里插花系列作品,已經成其標誌性的藝術風格。



筆墨風格靈秀雅致、超凡脫俗,散發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給人以別開生面之美。畫家對瓶中花草寫載其狀,筆墨十分精妙,而玻璃瓶的造型則充滿質感,給人以玲瓏剔透的感覺。




雷苗:1970年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9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雷苗的畫是獨特且個性鮮明的。在題材的選擇上,她不曾悖逆於個人的性情:在她看來,過多地關注歷史、社會、道德、倫理,甚至藉助宏大敘事題材去表現內心情感,都不及都市生活中的日常瑣碎來得真實感人——花花草草、玻璃器皿、水晶燈具、家具物什,都在她的筆下散發出別樣的情致。正是這些日常經驗的表達,使她逐步形成了個人化的圖式語言,顯著區別於其他工筆花鳥畫家。



在她的圖像世界裡,花兒是永遠的主角。它的意象延伸,已截然不同於傳統文人畫中的「梅蘭竹菊」。雷苗去除掉傳統文人賦予花兒的情操象徵及紛紜的社會學內涵,花兒的物質形態本身便不再被遮蔽,它的塊面、體積、顏色,以及組合在一起的構成與變化,是為其主體存在的意義。



傳統折枝花創作,以能否細緻描摹出物象作為評判標準,技巧程式化,導致畫面一度重複單調,枯燥乏味。雷苗主觀上規避這一弊端,畫面流淌出清新的氣息,筆底的花也顯得愈加鮮活,而這,都得益於她的常年寫生。



每一年春暖花開的日子,她都會帶著速寫本和相機去寫生。花開花落年年有,年年歲歲花不同,敏感的藝術家感受著每一次花開的不同形態、神情與風姿,用獨特的語言表現這種肌理與質感,捕捉著自然與內心交感的細微顫動。



枝葉勁挺,花瓣繁複,一片聖凈——這物象超越凡俗,合著起伏婉轉的線條傳遞生命的韻動,呈出本真的美好,遠非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常態。



從最初以「花」為主體物象,到如今「玻璃瓶」、「華燈」等多種物象的植入,雷苗的畫面變得越來越豐富了。隨著她在新工筆領域探索的不斷深入,處理畫面的手法亦愈加精妙。



在《華燈》系列中,大面積的單純背景之上,放置著虛化了的沙發及梳妝檯,主體物花與燈的描繪卻極盡精微之能事,強化了虛實、簡繁的對比關係。



被置於畫面中心的瓶與花,疏密有序;冷色調的背景與暖色調的花卉,相互映襯。行將跌落的花枝使寧靜舒緩的畫面緊張起來,多了份不安,猶似一記意外的聲響,自然而然地觸動觀者游移的內心。



在雷苗兼有寫實與小寫意的花鳥作品中,她有意將整幅畫面的背景做了細緻的處理,以求達到前面所說的灰濛濛的視覺效果。首先,她在宣紙上反覆刷有自製的底色,使之與心中設想的背景相似,朦朧而神秘;



其次在創作的過程中,她多次對背景色進行恰當的打磨處理,使整個背景在朦朧之下不僅富有層次感,而且輕鬆透氣。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畫家將通透的玻璃花瓶與嬌艷的花朵置於其中,在打磨渲染中使整個畫面在對比中呈現一種和諧美好的狀態。



雷苗說:長久以來,我的創作題材都是些身邊常見的花花草草、玻璃器皿、水晶燈具、居家物件,等等。並且還不厭其煩地畫來畫去。題材的選擇可以說是局限在較小的範圍內。



因此,有不少朋友總替我擔心,「下面你該畫什麼了呢?」是啊,想來自己也不是能畫宏大敘事類型的畫家。畫里的這些花呀草呀、器皿什麼的也承擔不了多少社會責任感,更不要說對歷史,對現實社會,對道德倫理能有什麼感慨,發表什麼意見了。



我只是認真地觀察身邊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體察它們各自不同的形狀、體積、顏色,以及組合在一起後的構成、變化,等等。揣摩各種材質、物件的肌理質感,如細滑、粗糙、輕脆、通透、厚薄……



這些視覺信息,讓它們成為作用於感受力的因素。然後,老老實實地用傳統的工筆畫製作方法將它們的美呈現出來。我倒是希望能成為一個挖井的人,能在一個點上不斷地挖掘,深入刻畫,從而使作品的品質達到更高的高度。"


求神變、盡精微,畫中流露著畫家的審美主張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lyvCXEBrZ4kL1ViFi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