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學時,一個室友曾說:「媽媽從來不讓我外出打工賺錢,怕我受累,總是竭盡一切滿足我的需求,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給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但還有一個室友,和前一個完全不同,這個室友從大二開始基本已經實現經濟獨立了,不但不需要爸媽幫助,還會補貼家裡。
上述兩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家長們很矛盾的一個點,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究竟應不應該談錢?
前些天霍啟因為教育子女的方法上了熱搜,引發了網友的討論。霍啟剛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並沒有把他們當成小公主、小王子,而是選擇窮養孩子,讓兒女洗車來賺零花錢。一些網友覺得這種方式不妥當,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通過這樣的方式賺取零花錢,而且覺得父母給孩子支付零花錢是應該的。但大部分網友覺得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金錢來之不易,也是教育的方法之一,並對他的這種教育方式讚不絕口,稱其為:高端的豪門教育。其實讓孩子過早接觸金錢並不是一件壞事,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引導。
1.不要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不管人賺多少錢,慾望總是填不滿的,生活質量的提升並不在於收入的高低,而在於如何支配收入,若是每月的收入很多,但慾望也會越來越強烈,但幸福感不會隨著收入的提升而提升,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要隨隨便便就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有時候適當的不滿足,會讓孩子覺得更幸福,在不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爸媽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靠汗水賺來的,所以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2.給孩子賺零花錢的機會
幫媽還是比較贊同霍啟剛的這種做法的,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過於辛苦,從而打消對零花錢的念頭,而是讓孩子明白金錢是怎麼來的。很多孩子深受電子支付的影響,覺得花錢買東西只要掃碼付款就行,但孩子們並不知道手機當中的這些「數字」是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如果家長給孩子賺零花錢的機會,能讓他們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能讓他們懂得生活的不易,從而學會合理消費。
很多人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應該談錢,這樣會讓孩子變得很物質,其實只要家長教育的好,孩子不僅不會變得物質,還會形成良好的金錢觀,當孩子明白金錢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賺來後,會懂得珍惜,將來能也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