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萌娃」醫院輸液走紅,輸液不忘帶爸爸遛彎,網友:實力遛爸

2019-12-31   尼莫媽媽育兒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現小的疾病。除了選擇用服用藥物治療外,有些家長還會選擇帶孩子到醫院輸液治療,覺得對於疾病的治癒會更加方便快速。

案例

在醫院中,一個由於生病而正在輸液的小男孩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孩子顯然是因為身體原因正在打著點滴,但是即使這樣依然是無法阻擋他好動的腳步。

孩子的速度慢慢的加快,完全不顧忌著自己手上正扎著針頭。而孩子的爸爸就只能夠緊緊的跟在孩子的身後,隨著孩子的速度不斷變換著。而且手中高高的舉著輸液瓶,絲毫不敢有所鬆懈。

爸爸除了要注意手上的輸液瓶外,還有注意著明明生病卻活蹦亂跳的孩子。而這個"霸氣萌娃"輸液不忘記帶著爸爸遛彎的行為讓網友紛紛感慨:這是實力溜爸。

孩子在輸液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危害,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必要的事項,輸液結束後也要注意後續的應對措施。

分析

孩子輸液時要注意的事項

1)穩定孩子的情緒

輸液時孩子看到針頭可能會出現激烈的情緒反應,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耐心的去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夠方面護士對孩子穿刺部位的正確把握,也能夠讓護士更好的固定針頭。

如果孩子在針刺過程中哭泣亂動的話,就可能會導致護士對於位置的把握不精準或是固定不穩導致針頭在孩子的劇烈運動下脫落、鬆動或者移位。嚴重的可能引起輸液管晃動,空氣進入孩子的血管內對其造成危害。

2)切勿調節輸液速度

孩子在輸液過程中,醫生已經根據孩子的病情等因素嚴格的調製好了滴速。然而由於有些家長過於心急加上缺乏一定的理論知識,所以就會隨意的去調節輸液瓶的滴速,希望能夠更快的輸完。

但是在孩子輸液過程中過快和過慢的速度都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家長切忌隨意的調試滴速,嚴格的按照醫生的要求和指示。而且輸液瓶懸掛的高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家長一定要把控好,否則可能出現滴入不暢的情況。

孩子完成輸液後的注意事項

1)消除淤血

有些孩子在輸完液後針眼處會有淤血,這事實上是皮下淤血。所以家長在孩子輸完液後可以讓其保持靜坐,這樣有利於防止淤血的出現。如果回家後發現孩子針口處淤血,家長可以在輸液後的24小時之後用毛巾在淤血處進行濕敷,注意要讓毛巾浸泡熱水。

熱敷有利於傷口出血腫的吸收,除此以外在傷口處外貼上土豆片,對於消淤血也有一定的效果。毛巾熱敷並不是馬上就能消淤的,這個需要堅持一周左右的時間。但家長發現孩子經過一定的處理後,一周的時間淤血未消且針口處孩子腫脹,就要及時的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2)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

有些孩子對於不同藥物的過敏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孩子在輸液的半個小時之後可能會發生過敏的情況,導致身體出現疹子等不良反應。然而由於父母在孩子輸液之後對於孩子的身體情況就有些放鬆,

所以就可能出現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反應的情況。這就容易導致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所以家長在孩子輸完液的一頓時間內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反應。一旦出現異常,就要及時的就醫治療。

總結

雖然輸液能夠對孩子的疾病起到有效地治療效果,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疾病都適合輸液治療。輸液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家長在選擇用輸液治療孩子疾病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其必要性和注意事項。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