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039期)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偶像崇拜這種現象古來有之。這也不是壞事,有許多人都是因為崇拜偶像,從而模仿偶像,學習偶像,最終成名的。因為某種意義上,名人,或者成功人士,就是為了讓人崇拜和讓人模仿的。如果你模仿到家,再超越之,你就成功了。
民國時有一位才女,她是阮玲玉的鐵桿粉絲,因模仿阮玲玉演戲走紅成為影后;但她的人生也像阮玲玉一樣十分坎坷,最後竟也在十分年輕時,36歲那年又模仿阮玲玉自殺,令人唏噓。那麼此女是誰?她此生有什麼為人稱道的?又為何模仿阮玲玉自殺?本期分解。
(一)離家出走
她叫李綺年,原名李楚卿,1914年出生於廣東,後隨父母遷居香港。李楚卿自小就愛看阮玲玉演的電影,是她的鐵桿粉絲,家裡貼滿了阮玲玉的玉照。她本來就長得漂亮,所以就經常模仿阮玲玉在電影中的一舉一動,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阮玲玉那樣的明星。
為了追星,李楚卿曾在17歲時,攢錢坐船到上海。她在上海幾乎呆了一年,對阮玲玉痴迷了一年,花光了所有的錢後才回家。她的這次瘋狂的舉動,惹惱了他的父親,父親把她收藏的阮玲玉照片和海報,統統付之一炬。李楚卿一氣之下,再度離家出走,從此雙方失去聯繫,杳無音訊。
(二)自殺未遂
李楚卿先是流浪到澳門,由於她是負氣出走的,所以幾乎身無分文,生計成了問題。有傳說是,她曾被人騙到青樓苟活求生(此事很難斷定)。總之,她在澳門很艱難地生存了三年後, 21歲的她就夢碎了。因為1935年3月8日,她的偶像阮玲玉自殺了。當她得知這個消息時,猶如在一個大晴天遭遇到了雷擊,她垮掉了。
阮玲玉死後,確實有一些影迷為她自殺的。當時的李楚卿就是這樣:阮玲玉都死了,我還有什麼理由活著?於是她來到海邊,憤然投海自盡。
然而,她大難不死,被一個漁民救起。此漁民家境貧困,30多歲仍是單身,於是天真的李楚卿出於感恩,就嫁給了對方。但婚後,她才知道,這個男人不務正業,他既是酒鬼,又是賭棍,還曾經因此氣死了老娘。
終於有一天,男人在賭桌上輸光了一切,甚至把老婆都輸掉了。於是年輕美麗的李楚卿就落到了一個富商莊某的手裡。但莊某家裡有多房妻室,他的老婆們根本容不下李楚卿,所以就把她包養外面。莊某開始對他還好,但時間一長,就對她厭棄了。於是性格要強的李楚卿離開莊某,再次出走。
(三)初涉影壇
李楚卿這天在澳門街頭閒逛,無意中發現了「大觀」影片公司在香港招考新演員的廣告。她心中一動,決定試試運氣,於是回香港報名應考。
結果,她以姣好的容貌,窈窕的身段,甜甜的嗓音,力壓群芳,被主考關文清和趙樹燊所欣賞,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選中。她經過培訓之後,就和「大觀」公司簽訂了三年合同。從此,李夢卿改名李綺年,步入影壇。
李綺年和當年的阮玲玉一樣幸運,也是一炮打響。她在處女作《昨日之歌》(趙樹燊導演)中飾演女主角雲英,把雲英曾遭丈夫拋棄的悽慘情狀演繹的十分逼真,感人至深。影片上映後,立刻轟動中國和東南亞。因為她有意模仿她的偶像阮玲玉,勾起了人們對阮玲玉的懷念(當時阮玲玉自殺還不到一年),使影迷們以為她有阮玲玉之風,她甚至被認為是阮玲玉第二。一時間,李綺年風頭盡出。
這時候,她離家出走已經3年,一直沒有回家。她成名之後,她的父母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女兒成了明星。
然而,就像當年的阮玲玉一樣,隨著李綺年的名聲變大,她的禍事也就如期而至。關於她近幾年的私生活也開始被曝光,比如可有可無的青樓生涯,同賭鬼結婚,被富翁包養等等,這些風言風語向她鋪天蓋地而來。
(三)愛國女星
那個曾包養李綺年的富商莊某也聞風而動,他發出律師函,對李綺年進行恐嚇,令其在10天內回到澳門見他,否則就要把她推上法庭。此舉受到李綺年拒絕後,他竟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公開張揚他和李綺年的關係。此事經各種八卦小報竟相報道後,迅速發酵、變味,剛剛實現人生夢想的李綺年受到沉重打擊,心理接近崩潰,又有了輕生的念頭。
沒想到此時她的「情敵」幫了她。莊某的無恥行徑遭到其眾多妻妾、子女的強烈抗議,他才沒有繼續威逼要挾李綺年。
更難得的是,大觀影片公司的總經理和導演,對李綺年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並未因她過去的經歷而棄用她,並且決定讓她和當時已經成為粵語片白馬王子的吳楚帆搭檔,聯袂主演香港第一部有聲影片《生命線》。
此片是一部宣傳抗日的愛國影片,由著名導演關文清編導,描寫一名年輕的工程師,為了抗日救國,不顧個人安危,去參加建築一條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生命線」——鐵路的故事。《生命線》公映以後,又引起很大轟動。關文清被譽為「愛國導演」,李綺年也被譽為「愛國女星」。吳楚帆和李綺年還分別登上了「粵語影帝」和「南國影后」的寶座。李綺年在片中演唱的粵語歌《催眠曲》也風行一時。
(四)演《人言可畏》,阮玲玉「再現」
緊接著,大導演關文清根據阮玲玉的生平軼事,很快編寫了一個《人言可畏》的劇本。他利用李綺年酷似阮玲玉的優勢,和人們仍在懷念阮玲玉的心理,再次讓她擔綱主演。
《人言可畏》的主人公同阮玲玉的遭遇很相似,備嘗人生冷暖的李綺年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又極為成功地模仿了阮玲玉的表演,把女主人公的遭遇演得惟妙惟肖,有血有肉,聲情並茂。影片公映以後,迷倒了大批少男少女;李綺年的精彩演繹,成為一枚催淚彈,讓銀幕下一片唏噓。
當時的媒體紛紛評論,說李綺年的表演「活化了阮玲玉,仿佛讓她又還陽到了人間。」從此,李綺年成了香港影壇上片酬最高的「香港第一影后」。李綺年也達到了她人生的巔峰。
這部奠定李綺年電影史地位的作品之後,她又陸續出演了《風流小姐》、女性之光》《重見天日》等多部影片,在粵語流行區大紅大紫、如日中天,風頭直逼當年的影后胡蝶。
(五)我送情郎上戰場
當李綺年初登影壇之際,她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愛情。1935年,在一次宴會上,李綺年結識了一位從福建來澳門採購西洋百貨的青年。他叫林修文,是「黃花崗72烈士」之一林覺民的堂侄。李綺年當然知道林覺民的英勇事跡,也曾讀過他感人肺腑的《與妻書》。如今見到了英雄的侄兒,大為感慨,遂對英俊而健談的林修文產生崇敬之意。「英雄」美人,相得益彰,雙方互生愛意,海誓山盟。這也是當初她下定決心逃離莊某的一個重要原因。
抗日戰爭爆發後,頂著「愛國影星」光環,而且也頗有愛國情懷的李綺年便寫信勸情郎林修文,讓他棄商從軍,效仿叔父林覺民報效祖國。林修文果然聽從了她的建議,放棄自己的生意,慨然奔赴抗日前線。他臨行前還寫詩相贈女友,此詩後來一直被李綺年珍藏。詩曰:「從軍報國不負卿,殺敵疆場抗倭軍。但願凱歸結連理,偕赴黃崗祭叔靈!」
(六)痛失我愛
1939年,25歲就名聲大噪的李綺年,被藝華影業公司老闆嚴春堂重金挖走,前往中國早期電影聖地上海發展。在連續主演《女皇帝》、《梁紅玉》、《賊美人》等力作之後,她又在上海走紅。
不過當時,在上海還有另一家實力更強大的電影公司,即新華影片公司。兩家公司開始「打擂台」競爭,雙方正斗得「你死我活」之時,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上海被日軍侵占,所有的影片公司先後併入了日偽主持的「中聯」公司(後併入「華影」)。
此時「愛國影星」李綺年再次表現出高貴的氣節,她誓死不願投靠日偽,毅然退出影壇,回到香港。此後她靠演話劇和戲劇維持生活。相對於日趨火爆的電影業,話劇和戲劇處在冷落階段,李綺年的星光指數黯淡了不少。不過她也藉此在中國戲劇史上奠定了一定地位,這在當時的演藝界也不多見。
當然,李綺年也是有相當的戲劇基礎和天賦的。她11歲就曾參演過粵劇《回春之曲》。步入影壇成名後也曾主演過粵劇《貂蟬拜月》,為國軍抗日前線募捐過四千多港元; 她還曾受「邵氏兄弟公司」簽約聘請三個月,到南洋一帶60多家戲院演出粵劇:《梁紅玉》、《西施》、《花木蘭》、《王昭君》、《貂蟬拜月》、《卓文君》及《燕子箋》等。
1939年夏季,李綺年還在香港島銅鑼灣,舉行過兩天「李綺年照片展覽」,義賣照片為抗日籌款。
不過此時,鑒於國內外戰爭的影響,退出影壇的李綺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只能算是勉強維持生活。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她的好運,或者是比較平靜的日子戛然而止。命運之神再度對她進行了重創。
李綺年日思夜想的情郎林修文在抗日前線壯烈犧牲。她的感情支柱頃刻崩塌。她因悲傷過度,一下子老了許多。李綺年此生僅有的一次真愛還沒有修成正果。
(七)香消玉殞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綺年在香港復出影壇,主演了粵語片《花香襯馬蹄》(1948),《風流女賊》(1948),《七月薔薇花》(1948),《冷月照郎歸》(1948)等。但當年的「綺年玉貌」已經逐漸消失,主演的影片也是叫好不叫座。不過她對演藝事業態度端正而嚴謹,拒絕拍攝不健康的影片,她很珍惜自己「愛國明星」的稱號。
此時儘管才30齣頭,由於失去摯愛林修文,以及電影事業上的落魄,身心疲憊的李綺年竟然覺得自己人老珠黃,不可能再有走紅的時候了,於是再次慨然退出影壇。她準備嫁人,圖個下半生的歲月靜好,追求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的生活。
有個叫黎化的男人,這時恰到好處地走進了他的生活。此人是個偽君子,表面上看是個正派人物,也比較富有。處在「不求上進」階段的李綺年很輕易地就被對方俘獲了芳心,比較「隨意」地嫁給了對方。
沒想到婚後不久,歲月還不曾靜好,李綺年就發現此人竟是一個吃喝嫖賭、不幹正事的傢伙,比她遇到的前兩個男人,那個漁夫和富翁莊某還混帳。李綺年大感上當,但為時已晚,只能自釀苦果自己嘗了。
為了生計,1950年,李綺年組織了一個「綺光旅行劇團」,到越南和柬埔寨一帶巡迴演出話劇。可沒想到的是,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劇團舉步維艱。事業陷入谷底,她欠下了巨額債務無法償還,再加上婚姻上的失敗,使得李綺年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徹底絕望。
於是,1950年11月4日,萬念俱灰的李綺年居然效仿她的偶像阮玲玉,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一家旅館內,吞食大量安眠藥,含恨自殺,年僅36歲。
曾在中國影壇享有「阮玲玉第二」美譽的李綺年,她生活之坎坷,感情之波折,人生之結局,竟也和當年的阮玲玉驚人的相似!
在李綺年自殺之前,她曾無限悲悽地對她的朋友說:「我的一生像我崇拜的阮玲玉一樣的苦,就連最後嫁的人也像阮玲玉的無賴丈夫張達民一樣!」
其實,她還有一點跟阮玲玉很相似。當年阮玲玉自殺後,留下一部電影遺作《舞宮血淚》,講述一個可憐的女人為生活所迫,無奈去當舞女的悲慘故事;李綺年死後也同樣有一部電影遺作,是《賣肉救家姑》,同樣講述了一個可憐的女人為生活所迫淪落風塵的故事。
李綺年和阮玲玉,二人生前經歷相似,死法相似,死後遺作也相似。
這兩顆相似的靈魂啊……
(文/說歷史的女人·冰島啖冰)
參考資料:《阮玲玉第二——李綺年》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hnqtG4BMH2_cNUgFh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