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物業行業的新機遇,科技賦能值得企業去探索

2020-04-01     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高拯坤 北京報道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提出,物業行業走上騰飛之路。而今,伴隨新基建的提出,物業行業將走上一條深化發展、質量發展、持續發展的新路。

但是,這個處於加速發展的行業正面臨著兩個嚴峻的壓力,一個是人力成本壓力,另一個是轉型升級的壓力。

針對這些發展面臨的問題,在3月31日由中指研究院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與會的企業家和專家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在他們看來,科技歸根到底還是滿足人的需求。市場上有眾多的物管類APP,需要思考這些APP是否真正有人使用、是否真正活躍、大數據本身是否真正產生價值、業主和員工是否產生真正的聯動。對於產業鏈上的供應商來說,需要給物業公司提供能用、好用且用的起的產品,真正為物業公司賦能。

他們指出,科技+產業才能煥發生機,未來市場上會存在三類競爭者:一是自身有研發能力的物業公司;二是對物業有深入理解,且長期積澱在物業行業的科技企業;三是在細分領域專注的專業化企業。物業是藍海,物業邊界可以繼續拓展,對物業公司是機會,同樣對供應商而言也是機遇,值得供應商進一步去發現商機。

要落地「最後一米」

綠城科技產業集團副總裁兼綠漫科技 CEO陸昕表示,近幾年,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如何讓科技應用落地,智慧社區建設仍存在挑戰。第一,信息資源缺乏共享,每個小區成了孤立的信息孤島,數據難以流動起來實現自身價值;第二,如何應對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使物業公司通過科技化實現控本增效;第三,如何把小區的基本工作做好,打通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第四,如何利用科技增強社區的幸福感,滿足人的需求。

幸福感是客觀條件和主觀感受的有機統一,物業企業要做的就是為民生托底,讓民心更暖。智慧社區概念早就不再是一個物業管理服務的 APP,我們要考慮的是從硬體到軟體, 從 C 端到 B 端,從服務到管理的完善,包括設備的連接和公共服務的打通,在滿足基本的物業服務基礎上,對業主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一片藍海市場,物業公司要緊抓機遇,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推進社會治理的最後一米建設。

疫情對停車場無人值守服務的考驗

廈門科拓通訊無人收費事業部總經理孫進東認為,疫情期間,停車場管理的風險是無法復工、招不到人、傳播風險;在沒有疫情時,停車場管理的痛點是招工難、成本大、管理難度大、效率低、信息化實際應用程度低。

真正的無人管理停車場,不是只在出入口放置二維碼、只需要有遠程雲崗亭。要實現真正的無人停車場管理,需要在本地部署先進智能而穩定的設備;有功能強大而穩定的遠程值守平台;有先進的 KOS 預警系統;有應用大數據;有及時的售後服務,做好 24 小時隨叫隨到;有精細化SOP管理,從簽約、施工、調試,到運營、管理、售後,建立清晰的項目管理系統,維護好客群關係,及時反饋處理投訴,實現服務標準化。

產業網際網路下,物業數字化轉型的進階之路

金蝶我家雲市場與解決方案總監程濤表示,談物業數字化轉型,還是要回歸企業經營的本質和業務運營模式以及相關產業的協同關係上來重新審視。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物業服務的內涵與邊界將不斷延伸,行業的生態鏈會更加豐富,融合愈發緊密,行業上下游產業之間價值鏈會重構升華。

所以,我們講物業的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圍繞企業的業務能力(EBC)去構建。我們提出了聚焦於五大領域的技術平台,共同構建起物企數字生態模型。包括:客戶體驗平台、生態系統平台、物聯網平台、信息系統平台、數據分析平台。

最終,解決幾大核心問題。 第一、面向多群體的客戶服務,讓好的產品與服務直達客戶;第二、與夥伴協同共生,聯合外部供應商、運營商等,延伸更多增值服務;第三、空間資產經營,讓資產增值,創造更多價值;第四、公共服務的承接與共享,與政府、業委會、街道辦共同治理社區。

我們提出了面向不同客戶群體的解決方案。面向中小物業企業,我們提供一體化 SaaS服務平台解決方案,以低成本、持續疊代、按需使用的方式快速搭建平台,助力數字化轉型升級。面向大型物業企業,依託金蝶雲蒼穹 PaaS 平台,攜手共創、共建物業產業互聯數字化平台。

物業信息化建設及如何落地

易軟信息聯合創始人&CMO張高軍在談及物業信息化怎麼建設、怎麼落地時表示,信息化是一個現代化企業的基本標配,物業信息化是物業行業升級轉型的一個必要條件。

信息化應該做哪些部分?是不是都應該全做?建議遵從基礎業務數字化、企業管理一體化、物業管理的智慧化三部曲,階梯遞進,互相交叉,企業根據自身現狀決定。

至於怎麼落地,企業需要清楚搞信息化的目的、需要解決的經營難題,再做信息化規劃和供應商的選取,避免浪費重複建設、資金過度投入等誤區。

時代下的新樓宇

微羽智能 COO張智群認為,智慧樓宇的核心訴求是為人民服務,從建築智能化普及度來看,中國僅為 20%,而已開發國家達 60%,可見國內智慧樓宇增量市場有很大的空間,而樓宇智慧升級也是一種必然趨勢,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樓宇的升級訴求、智能化的時代需求三方面驅動著智慧樓宇的發展。

智慧樓宇也存在一些痛點:(1)系統分散,智能化子系統多,分散獨立建設,無法

集中管控,運維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出錯機率大;(2)信息孤島,各智能化系統信息共享困難,交互聯動實現要求複雜,無法實現智慧樓宇的整合效益;(3)拓展性差,智慧樓宇以5A 標準為目標,建設結束即為項目結束,後期新技術、新系統的接入幾乎與新建項目難度相當;(4)使用率低,系統繁雜,使用者學習成本高,往往使用者僅可使用個別功能,一體化操控難以實現。

科技賦能增效物企保潔管理

三和科技 CEO呂心雨表示,清潔行業的發展階段,分為野蠻生長階段、專業化階段和智能化階段。

第一個野蠻生長階段,依靠的是增長市場和人口紅利,對保潔公司核心要求就是業務能力的提升,對於客戶價值來說,在初期更多的是勞務外包,目的是能夠規避風險,降低成本。

第二個專業化階段,作為清潔服務來說,是在提升效率和效果的過程當中,要做不斷深入的研究和疊代,最終實現客戶愉悅的感受和健康安全的環境。

第三個智能化階段,是由軟體和硬體兩部分組成的,作為清潔企業或者物業企業來說, 先要進入體系,然後去深入發展。對於最終想達到的智慧清潔,一定是有一套專業完善的服務體系,同時有一些量化合適的管控工具,在不斷地去增加工具和數據的復用能力之後,最終實現效率最終化的提升,同時能夠持續穩定的輸出服務成果。

後地產時代物業管理思考

四格互聯副總裁、聯合創始人從巍稱,在後地產時代,物業公司應將自己定義為「以不動產為生產要素的企業形態之一」。圍繞不動產,服務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最低層次是服務實施,扮演專業公司角色,提供專業服務等。第二層次是組織服務資源策劃服務,即資產保值顧問角色。第三層次是本體運營,即圍繞資產本體進行增值服務等。第四層次是配套運營,即圍繞資產開展配套服務運營,實現資產。物業公司需根據自身定位和角色,選擇不同服務模式。

未來企業發展模式將會是數字化運營與管理能力+企業數字化發展模式。要求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一要擁抱資本,有序擴張,不斷做大規模;二要提升企業深度和廣度, 深化業務層次和拓寬業務領域;三要不斷提高服務專業化能力,科技賦能,提升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gPTNnEBfwtFQPkdYs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