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想要有效的降壓,除了規範的診療,日常生活中的護理也是不可少的,比如喝水也是輔助降壓的一個小妙招。那麼,喝水為什麼能降低高血壓呢?高血壓患者喝水有沒有什麼講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喝水能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如果每天能適當的喝點水,對輔助降低高血壓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因為適量飲水,可以幫助高血壓患者稀釋血液,降低它的粘稠度,加快血液循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指望用喝水來代替利尿劑類藥物,還有就是不能想著多排點尿就一直大量的飲水,這樣對控制高血壓來說反而是不利的。因為這樣很容易使得更多的水快速的進入入體細胞內,而如果過多的水分進入了腦細胞,會增加患者的顱內壓,還有可能導致器官功能受損,高血壓患者可因此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多種不適的症狀。
所以,患有高血壓以及心臟病、腎臟病或各種水腫者都需要注意,喝水一定要注意控住量,不能一次喝太多。當然,高血壓患者也不能不喝水,因為水分攝入過少,會導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誘發腦血栓的形成。所以這中間的量控制是很關鍵的。一般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每天喝1200毫升-1600毫升是最為合適的,可以達到稀釋黏稠血液、預防血栓、腦卒中等心血管意外的作用。
想穩血壓,餐桌上這3杯水要儘量少喝
第一、高血壓患者要儘量避免比較濃郁的咖啡、茶等飲料,喝水最好是選擇溫白開水,因為這些飲品當中含有一定的咖啡粉,會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使其興奮,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第二、高血壓患者喝水的時候,還要注意水溫,太涼太熱的水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都是不好的,太燙,容易損傷消化道粘膜,太冷,容易使胃腸道血管受刺激而收縮,反射引起心腦血管收縮造成心腦供血不足。
第三、高血壓患者要儘量避免喝鹽水,因為大量攝入鹽水,可出現明顯的升壓效果。
除此之外,如果有這兩種情況的高血壓患者,喝水更要注意控制,一是有心衰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一天喝水量最好是不要超過2000毫升,不然喝太多的水,會導致心臟和肺部負擔加重,加重水腫,嚴重者還會造成低鈉血症。
還有就是高血壓合併嚴重腎功能受損情況的患者,對於存在嚴重腎功能不全、尿毒症、腎積水,腎衰竭等問題朋友,如果已經出現少尿、水腫等情況的前提下,這時候一定要注意飲水量的控制,一般的建議是,每日水的總攝入量,在24小時尿量的基礎上,再增加500ml就足矣。
上述就是關於高血壓患者與水之間關係的一些介紹,希望有高血壓的患者再看完上述的介紹以後,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多注意,然後更好的進行降低高血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