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高校獲批教育部產教融合育人項目數量居全省民辦高校第一

2019-12-25     大武漢新鮮事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有關企業支持的2019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武昌理工學院獲批13項,獲批數量位居湖北省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第一,湖北省省域高校第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有關企業支持高校共同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武昌理工學院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積極組織申報教育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在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中,武昌理工學院《嵌入式人工智慧人才培訓》《基於產教融合的大數據課程建設研究》《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大數據技術實踐基地建設》《藥物分析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環境監測分析》《課程群實驗教學資源開發》《共建檢測技術與標準研究實驗室》《數字媒體設計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基於虛似仿真技術應用的護理師資培訓》《移動通信網絡與移動互聯實驗室定設》《跨境電商師資培訓項目》《產學協同跨境電商實踐基地共建路徑探析》《民辦高校環境工程專業主幹課程在線開放體系建設》等13個項目獲批。



「我校自2016年以來已獲批69項,獲批數量位居湖北省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第一,湖北省省域高校第十。」該校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李耀宗介紹:「我校通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與華為公司、科大訊飛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教學實踐科研基礎。」

據了解,經過多年探索,武昌理工學院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模式概括為「三個三」,即「三個突出」、「三條路徑」、「三項改革」。其中「三條路徑」包括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學科專業技能競賽。第一條路徑即「產教融合」。近年來,該校先後同近百家地方政府部門、學術機構、行業機構和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共同建設專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課程建設、共同建設實驗室、共同建設實習基地、共同開展師資培訓、共同開展科研合作、共同指導畢業綜合訓練、共同促進就業等「九個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


該校副校長楊倫教授說,產教融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從人才培養到就業,要吸引企事業單位參與進來,全校每個學院需按產教融合的分配任務完成。對於為什麼要抓「產教融合」?楊校長表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標準發生了變化,是能力產出導向,能力只有通過訓練才能形成,所以通過實驗、實訓、實習來構建這個訓練能力的體系。

該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獎項3300餘項,其中德國IF設計獎4項、紅點獎2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大賽、機器人大賽、工程算量軟體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一等獎60餘項;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超過92%,畢業生簽約率連續兩年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名;歷年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穩居同類高校前列;考研考公率逐年上升,近30%畢業生就職於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大型企事業單位,湧現出一大批就業「高薪族」;學生自主創業蔚然成風,成功學子、成功校友大量湧現。(魯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fM6PG8BMH2_cNUg5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