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結構的分解畫法
一、花冠的畫法
(一)勾勒法
以中鋒按圖畫出花形,從花瓣尖部畫起,一左、一右,兩筆畫成,謂之單勾。
三筆畫成勺形花瓣,謂之復勾。
半開花冠心部呈抱攏的形態,畫時要表現出攢心之形。
(二)勾勒填色法
1.白荷的畫法
用單勾法畫出前三步,注意畫好花瓣的向心結構。
用復勾法畫出第四步。
用草綠色畫出蓮蓬底色,在花瓣的根部點染藤黃。
用淡曙紅點染花瓣上部,以濃墨勾圈出蓮蓬,畫出蓮柄,用焦墨復點花瓣頂尖,增加花瓣立體效果。
用朱磦勾絲點蕊,至此,整個花冠用七步完成。
2.粉荷的畫法
先勾出花冠的外形,待墨色干後用淡曙紅填染花瓣,要留有飛白,切勿平塗,用草綠點蓮蓬底色。
用濃墨勾圈蓮蓬,點蕊、畫柄。
也可用水沖法來畫,即在花冠墨線未乾時用水分較多的淡曙紅填染花瓣,將墨線沖開形成自然洇發的效果。
(三)勾紋填色法
1.墨勾色染
用細鋒筆勾出花冠外形和脈紋,干後用淡曙紅染花瓣。
用濃墨勾圈草綠色的蓮蓬,點蕊畫蓮柄。
漸開花冠外形用筆同上,待墨線干後,用藤黃染花瓣根部,用淡曙紅染花瓣上部,漸開花冠不必畫蕊。
墨勾色染運用參考圖例
2.色勾色染
用曙紅先畫出花冠的外形,留出蓮蓬的位置。
用淡曙紅填染花瓣,留出飛白。用草綠畫出蓮蓬底色,用濃墨勾圈蓮蓬、花蕊和蓮柄,最後用濃曙紅提點花瓣尖部。
(四)沒骨法
1.花冠的結構分解
在畫荷花時,可根據荷花結構和沒骨用筆的特點,把花冠分解成若干個小的結構,這些小的「構件」可隨意組合畫成花蕾,半開和全開等不同形態的花冠。
2.花冠的沒骨組合
用二號提斗筆蘸曙紅,筆尖稍濃筆根略淡,先用上圖中「構件」,組合畫成各種形態的花冠。這種畫法強調下筆果斷,位置準確,水分稍大略帶洇發,花瓣留有飛白,體現出用筆的洒脫和力度,要有書法味道,切勿平塗。
(五)沒骨勾紋法
1.半開花冠畫法
用中號提斗筆蘸曙紅,筆尖部色濃筆根部色淡,以沒骨法點厾去離視覺最近的一瓣,然後依次展開畫出花冠大體形態,待紅色略干後,用細鋒筆蘸胭脂或墨勾畫花瓣的脈紋,點擊雄蕊,最後用濃墨畫出花柄即成。
2.全開花冠畫法
先用曙紅畫出花冠的外形,待半干時蘸胭脂調墨少許勾瓣紋。
然後用草綠點蓮蓬底色,半干後用深胭脂勾圈蓮蓬,點蕊即成。
紅荷花冠畫法參考圖例
(六)花蕾的畫法
花蕾俗稱花苞,雅稱菡萏,其畫法與花冠的畫法相同,只是形態有別。圖為用幾種不山的畫法畫出的形態各異的花蕾,可供參考。
(七)殘荷花冠的畫法
殘荷有一瓣、二瓣、三瓣和四瓣花冠,其畫法與全開花冠畫法相同,只是花瓣少而傾斜下垂。圖為一瓣和二瓣兩種顏色的殘荷花冠示意。
殘荷花冠參考圖例
二、蓮蓬的畫法
先用綠色或黃色或灰綠色畫出蓮蓬頂部,再圈點出蓮房,接著畫出蓮蓬的下面部分,再接畫花柄、勾點蕊絲即成。
蓮蓬參考圖例
蓮蓬和花蕊畫法參考圖例
三、花冠畫法的藝術風格
1.齊白石畫荷的藝術風格
齊白石主張「寫意造型應不拘形似求神似,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因此他畫的荷花筆墨菜酣暢、蒼勁有力,濃墨重彩厚重明亮。
2.潘天壽畫荷的藝術風格
潘天壽主張「畫事以筆取氣,氣要盛,勢要旺。」所以他畫的荷花用筆蒼勁、老辣,多以色線造型,形態非常奇特,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奏韻味,以達到中國畫特有的生動性。
3.李苦禪畫荷的藝術風格
李苦禪曾為人民大會堂做巨幅荷花,花大如盆,花瓣較多,造型新奇拙美,多用線勾色染,用筆很重以顯示其氣魄和力度之在,以及形象內在的雄渾。
荷葉的畫法
1.正面荷葉畫法
荷葉可用大羊毫筆,先蘸淡墨,筆端蘸濃墨,側鋒用筆,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依次展開,注意筆觸的大小和邊緣線的起伏及外實內虛的變化。
繼續將荷葉畫完整,整個荷葉要有乾濕、濃淡、虛實和凹凸的起伏變化。
2.側面葉畫法
先用淡墨畫出翻轉葉的外形和葉筋,然後用濃墨接畫正面葉子,要畫出邊緣的凹凸變化,最後畫柄。
3.下垂葉畫法
先畫出葉心和葉筋,然後用濃墨畫出荷葉下部,外形像傘狀。
二.勾勒填色法
1.勾染法
用焦墨先勾出荷葉的輪廓和葉筋;趁濕罩染綠色,使葉筋和邊緣線略有洇發的效果。
2.皴染法
用焦墨勾出荷葉外輪廓並略施皴擦;然後趁濕用綠色填染,力求達到墨、色、線三者自然交融的效果。
三.戳點法
1.用濃淡墨,側鋒依次畫出五筆,筆痕應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虛、有實。然後把筆鋒散開,用筆要輕重虛實交替使用連接戳點。最後勾上魚骨刺狀的葉筋。
2.用戳點法畫出,待墨色完全乾後,用綠色填染,注意顏色不要太濃,否則會因顏色覆蓋過濃而損傷墨色。葉心部位綠色略淡為宜,亦可赭石填染。
四.特殊技法
1.膠水的用法
先將桃膠或骨膠放在一個容器里,用熱水浸泡,化開備用。將膠水調於墨中,用大斗筆蘸膠水墨,筆尖蘸少許濃墨,用沒骨法畫出荷葉形態,趁濕勾上葉筋,即可出現融融隱現的墨線。還可趁濕在荷葉上滴灑膠水即可出現白色的亮點,好似葉面上浮動的水珠生動有趣。
2.洗滌劑的用法
點滴法:將洗滌劑放在容器里,加淺水調勻備用,以濃淡墨筆畫出荷葉形態,趁濕點滴洗滌劑水,即可將墨水剖開,出現亮點。亮點的邊緣留有自然的線形痕跡。
噴洒法:將洗滌劑裝在小噴壺中備用,用濃淡墨畫出葉子,趁濕在荷葉上噴洒洗滌劑,即可出現一種斑駁的肌理效果。
噴洒背景圖例介紹:用沒骨法畫出荷葉、柄,用勾勒法畫出花冠和蓮蓬,待完全乾透,用小噴壺噴洒洗滌水於空白處,趁濕用淡綠色進行洪染,勿染花冠。待干後即可出現奇特的肌理效果,形成了與主體相映襯的背景,使畫面更加豐富有趣。
畫荷構圖
一、賓主關係
1.賓主分明
在章法的諸多原則中,賓主分明是很重要的,「主」即是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如圖中的荷花和花葉占據較大而顯要的位置,要用濃墨重彩畫之;「賓」即配角,起輔助作用,如圖中的鴛鴦,做背景處理,使主體突出,構成了動靜相襯、活潑有趣的畫面。
2.賓主反襯
荷花可以作為賓體去襯托其他景物,如此圖中的荷花、黃鸝、柳條皆為賓體。在構圖中荷花的位置和色彩可以減弱相讓,有意突出主體白鵝,這樣並不失荷花的清馨與高潔,亦可增加荷塘的夏日情趣。
此圖的花葉、水草為賓體,突出翠鳥的主體形象,明亮清新,表現出了荷塘的勃勃生機。
二、虛實關係
1.濃與淡
畫面中的虛實關係體現在諸多方面,濃與淡是虛實關係中較為重要的兩個對比因素,濃者為實,淡者為虛,多體現在畫荷葉時的技法表現和章法安排上。
畫一片荷葉要有濃淡之分;
畫兩片荷葉要有濃淡對比,分出前後層次、或濃葉在前,淡葉在後,反之亦然。
上面兩圖均用濃淡相襯之法,如運用得好,則筆情墨趣自生。
2.疏與密
布置畫面要有疏有密,有聚有散,密聚者為實,疏散者為虛,虛實相生,畫面才能產生美感。此圖中的葉筋、水草、花頭均為線形組合,有疏有密;水點和花蕊有大小聚散的分布變化。
三、欹正關係
「欹」為傾斜之意,「正」即「扶正」,指畫面的視覺均衡效果。此圖中的荷葉、花和荷梗,傾斜度較大,使畫面出現「險」勢,右下方小荷葉與荷梗交插連同落款起「扶正」支撐作用,化險為夷,此為「實扶」,大荷葉下的蜻蜓翅膀的方向也起到了「扶正」作用,但沒有和其他物象接觸交插,此為「虛扶」。小花和蜻蜓的「實扶」與「虛扶」。使畫面構成了均衡、穩定的藝術效果。
此圖的欹正關係亦是如此。
四、對比關係
1.大與小
在組合畫面時,要處理好物象形態的大與小的對比關係。畫花要有全開、半開和花蕾相參;荷葉要有大小形態的變化;即使是畫水苔和蕊點也應有大有小和聚散變化,切勿等量齊觀雷同如算珠棋子。
2.藏與露
花有藏露,葉有掩顯。顯露者在前,掩藏者在後。這也是中國畫章法中的一種藝術處理手段,此圖濃淡荷葉相間,半隱半現地顯露出一朵盛開的紅荷,恰好似挑簾欲出的美女,比起那種顯現全露一覽無餘的形象更富詩情畫意。
3.長與圓
長與圓是指畫荷葉的形態而言,即畫多片荷葉時形狀不可雷同單一,除了要有乾濕濃淡,大小相間外,還應有長與圓的對比反差。下面左圖為齊白石的荷花圖,右圖為明代徐渭的黃甲圖,兩圖都巧妙地運用了長圓組合形式,加之有荷葉墨色的濃淡,形狀的大小,葉梗的疏密穿插使畫面產生了節奏韻律之美。
4.點與線
點與線的組合在中國畫構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較大的點和細線在形狀上反差對比度很大,點線的合理布局,可在視覺上產生強烈的反差的藝術效果。
此圖花瓣、花蕊、蓮蓬是點外有線,線內有點,點有大小,線有疏密,花梗下部的大小水點使荷花似在水面之上。
此圖花蕾、花梗、蓮蓬、水草是由長短、粗細不等的線組成畫面,再點上水點,使蓮和水草如在水中。
5.線與面
一幅畫如果沒有線而完全用面的形式來表現,儘管可以做到縱橫揮灑或水墨淋漓,但總覺得畫面缺少筋骨,沒有生命力,必須線面結合將這一對立因素統一在同一個畫面之中。此兩幅齊白石作品,是線面結合的極好範例。
6.點、線、面結合
潘天壽大師曾講:畫事用筆,不外點、線、面三者。他指出了點線面是中國畫構圖和筆墨造型的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僅只是各占比例的多少而已;故在構圖時應按照藝術規律,進行點、線、面的安排,最好是點襯托線、線接觸面,這樣可以使畫面層次分明,視覺清晰。
五、「轉換」關係
1.「轉換」形態
集點可成線,擴點可成面,曲線折回亦可成面;凡是用沒骨法造型的物象亦可用勾勒法的線來表現,反之亦然。
2.「轉換」的運用參考圖例
此圖的線式荷葉也可用沒骨法來表現,沒骨法畫的石頭和花冠亦可換用勾勒法線式來表現。點、線、面的轉換,實際上是沒骨與勾勒的隨機變換。
六、三角形布局
1.布花法
布奇舍偶是歷代畫家習慣的構圖手法,即相同物象,畫單數而不畫雙數,故有攢三聚五之說,但也不盡然,畫巨幅多朵荷花無論奇、偶均可用三角形進行布局,同樣使畫面和諧而產生美感,即所畫的荷花位置呈三角形之勢,避免在同一條線上。
2.布葉法
布置荷葉與布花法道理相同,如畫面需畫較多片荷葉時,應按三角形定位,即三片或三組荷葉的中心點相連,呈三角形狀。如圖中所示三片荷葉和三條小魚都是按三角形的位置安排。
想學習更多書畫知識,就關注仁美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