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生活》綜合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述元在全國法院第六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專題報告上表示,2018年全國法院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各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下一階段各級法院要以提升智能化建設、實現智能輔助全覆蓋為重點,把應用推動放在優先位置。
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是智慧法院建設基礎中的基礎,是審判智能化的源泉。在智慧審判運行上,最高法院要求全面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
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2864家法院建設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系統,占比81.41%,全國61%的案件隨案生成電子卷宗併流轉應用,「可以說電子卷宗已經逐漸替代紙質卷宗改變法官辦案習慣,為全流程智能化辦案打下了基礎。」張述元說。
張述元要求,各級法院要以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為基礎推動深度應用,為審判執行工作網絡化辦理提供智能化手段,要完善電子卷宗生成功能和機制,完善電子卷宗全程網上應用和閱卷功能,支持電子卷宗匯聚至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台,實現案件上訴、移送、再審電子卷宗遠程調閱。
建設應用全國法院檔案管理系統,實現四級法院之間線上調閱電子卷宗,解決『調卷難『問題。」張述元還表示,要推廣刑事案件智能輔助應用,助力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形成以證據指引和量刑規範為重點的刑事案件證據智能輔助系統,在全國法院推廣應用;要完善推廣智能輔助審判支持功能,提升審判質效和智能化水平,建設完善並在全國法院推廣使用類案推送、判例檢索、結果比對、瑕疵提示、立案風險自動攔截、敏感案件自動標識預警、案件智能畫像、電子卷宗自動檢查等智能化應用,支持智能化輔助應用覆蓋審判各環節。
張述元指出,當前,全國智慧法院建設依然存在系統不集成、發展不平衡、應用不充分、智能點不足等問題。
為此,最高法院要求推動智慧法院向全面智能化轉型升級:各級法院要圍繞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工作目標,以提升智能化建設、實現智能輔助全覆蓋為重點,把應用推動放在優先位置,出實招、求實效。
具體而言,各級法院要充分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建設完善「分裁審」信息子系統、電子保單子系統、司法鑑定子系統、統一的12368質效評估子系統,要整合集成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統一訴訟服務入口,提供網上立案、繳費、閱卷、鑑定、保全、庭審、送達、申訴等一站式電子訴訟服務。
張述元還要求,高級法院要建設完善數據中心和大數據管理平台,實現對轄區法院審判執行、來信來訪、司法人事、司法政務等數據匯聚;各級法院要逐步接入最高法院統一建設的「司法鏈」平台,開展區塊鏈存證應用。
此外,還要持續優化完善中國移動微法院,擴展實現跨域立案功能,全國12個地區試點法院要加大移動微法院的宣傳推廣應用力度,未試點地區法院要開通應用移動微法院的網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功能,全面支持跨域立案訴訟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Z6iIG0BJleJMoPMlK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