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哭」,家長「置之不理」?你的「無知」只會害了孩子

2019-08-10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夏夏前段時間說到自家的孩子最近一直哭鬧不斷,旁邊都要人守著,有時哄著哄著睡著了,剛放下孩子就又醒過來了,總是一分鐘都離不開人。而且,孩子醒著的時候,想讓他自己待一會幾乎是不可能的時候,夏夏一離開孩子的視線一會,孩子準會大聲哭鬧,總是要看到她才安心。

夏夏說:"不過奇怪的是,每次只有有人一抱或是有人守著,孩子立馬就不哭了,偶爾還會陪著大人玩,一逗他就還笑得很開心,孩子就只是為了引起我們的注意才會哭鬧的,你說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都這麼機靈的?"

雖然有時孩子總是哭鬧,讓父母很累、很煩躁,但是如果家長總是頻繁出現假哭的問題,家長應該慶幸一下,因為孩子很聰明,懂得這樣來吸引大家的關注,長大也是個乖巧的孩子。

孩子出現假哭有著背後的原因,父母需要多加了解,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子才能避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直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也不是科學的做法,別讓自己的無知毀了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去學習和了解相關的知識,科學應該孩子的哭鬧。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和夏夏一樣的狀況,孩子總是喜歡以哭鬧來引起大人的注意,雖然很鬧人,但在孩子假哭的背後隱含的是孩子的高技能,家長要多上點心。

孩子總是喜歡"假哭"?這是好事!

日本學者中山博子的研究指出,喜歡"假哭"的孩子以後可能更加聰明。我們來詳細看看這項研究:

它主要是通過影響記錄來密切地觀察孩子的哭泣習慣,並且分析孩子每次哭泣前後的情緒變化和影響,結果顯示,孩子大部分的哭泣是由負面情緒引起的,在少數情況下,哭泣是因為積極的情緒。有些還是似乎會通過故意的哭泣來引起家人的關注,當父母靠近或擁抱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主動停止哭泣。

另外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假哭"能促進孩子自身表達能力,有利於孩子情緒的發展和表達,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對於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假哭呢?其實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父母需要了解一下。

  •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現在父母應該知道了吧,孩子假哭是為了讓大家的關注轉移到自己身上,也許看起來很任性,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出現以自我為中的思維方式,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 孩子想要"引起關注"。

家長再細心一點地去觀察孩子的哭泣,你會發現孩子這樣子也是有技巧的,如孩子哭的時候中間會適當地停止,停下來看看家人有沒有反應,然後再決定下一步要怎麼做,真的是有預謀的行為啊!

這表明孩子不僅是通過假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懂得去辨別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引起大家的關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實在是坑啊)。

但我們應該承認的是,通過假哭,孩子能夠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親子間的互動對孩子長大後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達是很有幫助的。

  • 孩子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不要以為哭就是簡單的動作,這也是孩子對"哭"的一種探索,孩子也是很好奇"哭"到底是什麼東西的。有時候,孩子還會以為"哭"是一種遊戲,所以孩子總是會以假哭的方式來和家長玩,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和體驗,是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

"置之不理"是正確的做法麼?

對於孩子的哭鬧,家長有時總是很無奈,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有人就說不用理,讓孩子哭,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老一輩的總是認為,孩子一哭鬧就抱孩子會養成習慣,讓孩子學會以哭鬧的方式來纏著家長、什麼都做不了。

但是,有些家長就是忍不住,聽到孩子的哭鬧就去哄孩子。其實這些都是極端的做法,簡單的置之不理或是一下子就反應都是不合適的做法,我們來詳細說說。

置之不理會給孩子養成一個"條件反射式"的行為習慣。那就是,假哭不能吸引大人,也得不到擁抱的,哭了也沒用。這樣幾次簡單循環後,孩子自然就學乖了,不會再出現假哭的行為,這也就是著名的"哭聲免疫法"。對付愛哭鬧的孩子,這一招的效果是顯著的,在短時間內就能見效,成為很多家長的育兒寶典。

但是,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會產生較大的負面作用,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用這樣極端方式養育出來的孩子,他們的人生並不是成功的。有些孩子在成人之後出現性格缺陷問題,例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雖然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變得乖巧,實際上卻是抹殺了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和對父母的信任,孩子變得笑、不愛說話,就像個沒有情緒的玩偶,即使遇到問題或是受傷,他們也不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或是尋求家長的幫助。

對於孩子的"假哭",別讓「無知」對孩子造成傷害

對於孩子置之不理就是護士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讓孩子變得冷漠、不懂得表達情緒,影響孩子的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甚至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於孩子的假哭,科學對待還是正道。

  • 分辨孩子哭泣背後的原因。

哭泣是孩子表達的方式,有時孩子的哭泣是在表達自己不舒服、害怕或是不安的情緒,不只是簡單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樣子孩子就不會總是出現哭鬧的行為。

  • 慢慢淡化孩子的"無理哭鬧"。

當孩子的假哭只是為了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家長需要保留自己的底線,不要總是由著孩子的性子,懂得拒絕或是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當做什麼都沒有看到。這樣子能夠慢慢淡化孩子的功利意識。

如果家長總是過分關注孩子的行為,一不小心就會助長孩子這個不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家長要慢慢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懂得這樣的方法是不正確的、沒有效果的,孩子就能改正這樣的壞習慣。

  • 父母要多給孩子關心和愛。

孩子出現假哭的行為,本質上是為了吸引大家的關注,說明平時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太少,孩子對於愛和擁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孩子才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吸引關注。如果孩子得到充分的關愛和安全感,那麼這樣的方式就失去了意義,孩子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孩子對於世界的感受都是通過父母的,你給孩子什麼,他們就感受到什麼,自然學會了什麼。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會用哭來表達,如果父母過去輕拍一下或擁抱孩子,他有了安全感就會安靜下來。當孩子感到孤獨的時候,也用哭來表達,過去安撫一下、陪伴一會,他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溫暖的。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U_DemwBvvf6VcSZZ7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