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女明星,遠嫁國外,為何留不住她

2019-08-01     騎驢微觀世界

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女明星,遠嫁國外,為何留不住她!

離開熒幕多年的鞏俐,在電影中演繹過無數人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但她的私人生活一直鮮為人知。

我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她和張藝謀長達八年又無疾而終的感情。

40歲時,鞏俐曾這樣描述自己和張藝謀的輝煌時代:

我不是經常想那個時候,但我確實懷念那個時候:那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創造性過程,那時我們不必擔心票房。

現在不可能回去了,你不可能只為電影做電影,現在我們再也不可能拍《秋菊打官司》了。

回不去的時代,就像回不去的舊夢。

當年,張藝謀37歲,他憑《一個和八個》與《黃土地》中驚人的攝影天分和卓越的表現力,成為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攝影師之一。

1987年,張藝謀轉型做導演後,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令他一戰成名的《紅高粱》。

此時,22歲的鞏俐,第一次擔綱電影里的女主角,她還只是中央戲劇學院的一名學生。

後來,鞏俐憑《紅高粱》一炮而紅,蜚聲國際。

無論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的頌蓮,還是《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抑或是《活著》里的家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戲裝,但都是清一色的倔強執拗。

她包攬了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最高大獎、榮膺兩屆金雞獎、百花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等多個海內外演技大獎。

也成為了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明星,成為享譽「最美東方女人」的一代國際巨星。

鞏俐有著她自己的力量,而張藝謀,一直在挖掘這種力量。

他塑造她,成就她。

鞏俐和張藝謀珠聯璧合的這八年,是張藝謀的成就登峰造極的八年,也是鞏俐演藝生涯中最璀璨的八年。

他們彼此激發,相得益彰,橫掃國內外影壇,成為世界影壇最耀眼的「情侶檔」。

1995年,兩人合作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殺青之後,張藝謀與鞏俐分手。

轟轟烈烈地開始,最後黯然收梢。

1996年,鞏俐與英美煙草公司亞太區總裁黃和祥結婚。

婚禮舉辦的時間,就在她與張藝謀分手的第二年,

13年後,兩人選擇了和平離婚。

離婚後鞏俐獨自去了外國生活。

遠離熟悉的一切,成為一個異鄉客,也許才能讓自己淡忘傷痛吧。

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發布會。那時兩人已分手11年,這也是兩人分手後的首次合作。

張藝謀提及14年前,他曾經在長城上許願,一定要讓鞏俐演一次女皇。

話音剛落,她的淚水就奪眶而出。

他一言九鼎,她得償所願。

2014年,張藝謀拍《歸來》,女主的角色欽定為鞏俐。

電影里,鞏俐扮演的馮婉喻,已經迥異於她以前飾演的任何角色,內斂、隱忍、極度的克制,在她靜水流深的把控下,我們也仿佛看到了那個,與電影里的生命一起獲得了巨大的內在成長的鞏俐。

這是他們7年之後的再度合作,曾經有過的所有芥蒂和怨懟似乎都已徹底煙消雲散。

時光淡化恩怨,也療愈悲傷。

聰明如他們,有些錯過就是最好的成全。

如此,未嘗不是感情的一種善終。

當女人一旦邁入世俗眼中的「大齡」甚至「高齡"時,太多的東西都成了避諱和奢侈,譬如愛情。

但鞏俐是不在此列的,她仍可以隨心所欲地去談一場戀愛。

真正能禁錮一個人的,從來不是世俗的觀念,而是我們的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她最終嫁給了法國「國寶級音樂家」讓·米歇爾·雅爾。

在上海拍戲的間隙,鞏俐與法國電子音樂大師讓·米歇爾·雅爾十指相扣,親密逛街。

兩人雖然相差18歲,也並未感覺天差地別,牽手走在一起的畫面,毫無違和感。

對一個經濟獨立,精神獨立,且人生早已臻於極境的女人而言,愛情已然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所以,彼此之間更多的是欣賞,而不是依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QnOXWwBUcHTFCnfRm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