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來自源於許久前我寫給一位行業中德高、望重、有影響力前輩的一封信,寫這封信的動機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210這一矽片尺寸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倘若我發現的210組件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確實如此並且難以解決,那麼當下行業熱火朝天的210熱潮反倒可能會給行業帶來傷害,而且我們在210中投入越多,這種潛在的傷害會越大。深感憂慮,於是奮筆疾書,寫下了這封信。
自去年以來我從金融行業中跳入行業,徹底成為光伏行業中的一分子,在我深感驕傲的同時也發現我在行業中有了更多的利益相關,在寫文章時經常發現過於犀利、直白的觀點可能會傷害到我身邊的朋友,就比如今天這篇《210可能並非最有尺寸》,很顯然它會對中環股份有著不一樣的觸動,於是雪藏至今只準備把它作為一份私下交流的內容。直至昨日,一位友人席間發表了和我一樣的觀點,共鳴之餘他不斷鼓勵我既然認為是正確的,就不妨把相關210的觀點發表出來。
回想起我創立Solarwit這個公眾號時寫下的座右銘:「做光伏產業有靈魂的分析師」。那時的我青蔥年少、意氣風發,只關注什麼是「正確的」而不顧慮什麼是「合適的」。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不知不覺中變了很多,變得圓滑世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的召喚最終給了我以勇氣,進而有了今天這篇文章與大家見面。相信中環股份的朋友們也能理解,我只是想為這行業繼續獻上有靈魂的思考。
親愛的 * * 總:
最近有一些思考一直縈繞在心頭,忍不住想和您討論一下,最近觀察下來發現210可能並非矽片最優尺寸,核心問題點如下:
1、對於210電池片倘若按照傳統的6列封裝方式就太寬了,寬度要超過1.3米,其實玻璃寬一些咱們光伏製造業倒也不是不可克服,但是這麼寬會導致貨櫃裝車成為很嚴重的問題,貨櫃最高的尺寸內高也才2.69米,如果組件寬度就已經達到了1.3米,兩托組件疊加後再加上托盤高度,肯定是放不進去的。
2、正是因為第一個問題無法解決,天合發布的210量產組件規格才選用五列、三分片封裝,把寬度控制在了1.1米,但這又有新的問題,按照組件電路設計,最優的封裝方式必是偶數列,奇數的封裝方式就必須增加一條「跳線」以湊成偶數形式,這一條「跳線」是有成本的,會使得玻璃、EVA、背板整體增寬1.2cm,並且額外多消耗一條總長2米的匯流條(因跳線,奇數列的210組件每塊毛估估要額外增加6元左右的成本),另一個小問題是三分片的封裝問題,電池片一切為三,中間的那一片電池兩邊都有切割損傷,無論怎樣封裝,似乎都會有漏電風險。210是可以在製造環節帶來些「通量價值」,但因矽片過大帶來的封裝難題又會把相關價值反噬掉很多
3、中環推廣210尺寸給我們帶來思路上的啟發在於:完全拋開現有產能對思路的約束,完全基於新建產能成本最優的假設,選擇最優矽片尺寸。我知道隆基在選定166時反覆兼顧現有老產能的最大兼容能力,但如果拋開這一點對咱隆基思路上的束縛,不管現有產能,分析發現可能166也並非最優。
4、何為最優?從去年開始,我在組件製造上花了很大精力去學習,對組件最優尺寸的選擇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我認為組件端最優的尺寸可能是1.2米左右,我最近剛讀了First Solar的2019年年報和電話會議紀要,他們去年業績很好,這和美國的政策保護有關,也和他們series6產品的大獲成功有關,他們Series6的在手訂單超過15GW,產能完全趕不及,2020、2021年產能都已經排滿,2022年上半年產能也基本排滿。應當可以說,Series6的版型設計不僅是可行的,而且還是大受歡迎的。他的長寬分別是2009mm×1232mm。
如果從最優組件尺寸倒推,同時又需要保證6列的偶數列,那麼最優的矽片尺寸可能是在180~190mm之間。去年中環發布210的時候,我很榮幸的受邀參加,在發布會會場我的感受就是中環對尺寸的選擇有些隨意,當時環環一口氣發布了三個尺寸,192mm,200mm,210mm,作為影響全行業標準的規格尺寸,怎麼可能一口氣就發布三種呢?!很顯然,由於電池片環節並不能很好的兼容隨意變化的矽片尺寸,要想成功,最多只能選擇一個,那時我並沒有來得及思考最優尺寸到底在哪裡,而中環最終選擇了210作為主推。
天合最近發布的210組件我也關注了,按照他的封裝方式,有效封裝的電池片面積僅比166電池72版型組件大8.9%。之前我有文章曾分析過,大矽片本身帶來的成本節約有限,只有一些通量價值,真正大幅降低電站成本的是「大組件」帶來的餃皮效應。210把電池片增加60%(和166相比),但因五列封裝,組件面積僅增加10%,還有額外的奇數列封裝帶來的跳線問題,真實成本節約能力值得懷疑。
另一邊,我們假設選用188mm矽片尺寸,可以維持原先的偶數列封裝6列電池,如果是72版型,長寬分別為:1172×2316mm,去年以來新增組件產線均兼容1.2×2.4米組件,組件製造環節除了串焊機、其他部分幾乎未有變化。1.17米寬×2.3米長的尺寸能被市場接受。有效封裝電池片面積2.53㎡,組件總功率可達570瓦,比210的50版型高16%,比166的72版型高28%,伴隨著電池效率進一步提高,188mm矽片72版型封裝不久的未來可挑戰600瓦的封裝功率。
結語:
1、由於下游電池環節對矽片尺寸變化的兼容能力有限,所以矽片尺寸的制定事關重大,變來變去的標準對於電池產業環節可能會有災難性的打擊,期待行業儘快達成一致意見,把真正最優的矽片尺寸標準和組件尺寸標準制定下來。正如王淑娟老師的呼籲,當下行業標準太混亂了,無形中給下游帶來諸多成本。作為致力於改變人類能源格局的光伏人,應當打破利益藩籬,達成共識,推動平價。
2、是組件尺寸決定矽片尺寸,而不是反過來。這不是我的觀點,但我認為這個觀點很正確,所以就引用到這裡。不要小瞧貨櫃那薄薄鐵皮,那是世界的標準,不會為光伏行業而改變,這便是制約我們組件尺寸的最大瓶頸點。
3、在不提升組件轉換效率通過增大組件面積能否降低成本?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也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剛開始的我執意認為必須有組件效率的提升才能為下游創造價值,但當我建立「組件塊數相關成本」的概念和「餃皮效應」的概念後,發現組件面積增大確實能帶來電站成本節約,而且這方面的成本節約竟然要比「通量價值」更為顯著。對這一段內容眼花繚亂概念不甚理解的朋友們可以移步閱讀《166&210mm:光伏大矽片到底為我們節約了什麼?》這篇文章。
4、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大矽片,而是大組件!在各種客觀條件允許下我們儘可能要放大組件面積,如此可以切實節約電站成本,正如前文所論述,我們要保障組件寬度
5、從晶科的158.75的G1開始我們就開始不斷挖掘大矽片、大組件帶來的價值,G1的意義是在於老產能均能低成本技改實現,這對於晶科、天合這些擁有大量存量老產能的老牌廠商具有可行的實踐意義;而後隆基推出166,更進一步挖掘大組件的價值,M6的標準制定的依據是2017年以後新建產能的最大兼容能力,是新產能、新進入者對老牌廠商洗牌的妄圖。而後中環使出辟邪劍譜,完全拋開所有既有產能對思想的約束,推出了210 M12標準,可能時間會證明,中環推出M12這個尺寸的最大意義在於思想解放而不是說這個尺寸有多麼的好。
而今,在中環M12帶來的思想解放運動下,產業內的朋友們終於可以放飛思想,脫離束縛,從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最優組件標準和最優矽片標準,進而有了188mm這樣的呼聲。過去的兩三年間,矽片尺寸頻繁變化,令人眼花繚亂,而對於電池片廠商則是人心惶惶,深怕在尺寸選擇上列隊錯誤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對此我想說的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前產業上下這種凌亂的狀態並非常態。
在可以看得見的將來,188或者類188的矽片尺寸一經推出,600瓦的組件隨之而來,它必將大殺四方、一統江湖。經此一役,光伏產業的矽片尺寸之爭將會塵埃落定,想必許久也不會再變化了~~~
只有深刻理解尺寸變化所蘊含的意義的人才能提前感受到行業中醞釀著的血雨腥風,這一次,我們將站在浪潮之巔。
SolarWit張治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