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燕家上個月新添了一個「千金」,兩邊老人都高興壞了,搶著來照顧月子。婆婆和媽各有一套育兒經,倆人在心裡都有點不服氣,但是表面上,礙著面子,互相倒也客氣。
這天一早,寶寶顯得很煩躁,一般時候,她都是吃飽了奶就睡覺了,是個挺好弄的孩子。可今天,放在床上就哭,抱起來也是吭吭唧唧的,小臉急得紅紅的。
「是不是餓啦?」小燕趕緊抱起孩子喂奶,可是孩子吃了兩口就不吃了,撇著小嘴煩躁的哭了起來,「我們寶貝今天怎麼這麼不高興啊!瞧瞧,都出汗了!」
小燕的媽媽說著撩起孩子的衣服,這一看不要緊,孩子的胸部紅紅的,乳房的位置腫的像個核桃那麼大,這是怎麼弄的啊?
剛剛買菜回來的婆婆跑了進來,看到這個情景也嚇壞了,「我就是輕輕的給她擠了擠,這孩子的乳房得擠,要不長大了不好看,當媽媽了沒法喂奶。」
小燕的媽媽一聽,也顧不上面子了:「你怎麼這麼封建啊!不看電視麼?專家都說了,給孩子擠乳房會造成感染,嚴重的會要命的!」這麼一說,婆婆也急得眼圈都紅了「那咱們趕緊帶孩子去醫院吧!」
不管是老人的育兒經驗還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掌握的育兒方法,從根本上說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為了愛孩子,讓家庭出現這樣的矛盾是誰也不希望看到的。
那麼老一輩的育兒觀念應不應該聽呢?
首先要說的是,我們的父輩人,大多數是具備基本的文化素質的,雖然在很多的育兒經驗已經過時,但是,每天在小區花園裡聚集的看孩子的奶奶姥姥們,大家都在分享著各自的育兒經驗。
老人們為了兒女們帶好寶寶,也是發揮了極大的學習熱情的,所以,對於老人的育兒經驗,作為兒女,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不要心存牴觸,認為老人說的一定不適用,要分析著採用。
自從家裡有了一個小娃娃,事情多了很多,在育兒上也會時常出現分歧,如何跟家裡的老人做好溝通呢?
01.「愛」和「體諒」是第一位的
養育子女,這本來是父母的職責。但是,因為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工作的原因,很多父輩承擔起了養育隔代人的擔子,這份擔當的出發點本來就源於愛,對子女的愛,對於孫輩的愛,在這種時候,任何分歧,都是可以用溝通解決的。
02.重視家庭生活,增加陪伴
家庭中,需要陪伴的不僅僅是孩子,也包括我們的父母。放下手中的工作,多點兒時間陪父母聊聊天,讓他們更多的了解外面世界的變化,也可以再平時的聊天中,談論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讓老人先有一個了解;
這樣,等真的實施在自家寶寶的身上時,老人更容易接受。平時也可以讓家裡的老人多參加一些同齡人的聚會。
例如,朋友的聚餐,甚至是晚上三五好友一起遛彎兒,都是不錯的交流方式,相比兒女的反對,老人們更容易接受同伴們的建議。
03.注意溝通的方法,不要強求
跟老人溝通育兒問題是,態度要緩和,不要有責備的語氣,特別是孩子不小心受傷或者生病的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老人的心比我們還要難受,這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慰老人,而後試著提出建議,如果老人暫時不接受,也不要強求,慢慢再談也是一樣的。
年輕的爸爸媽媽雖然有更加現代的認識,有更加科學的育兒理論,但是畢竟沒有「實戰經驗」;
再好的理論也要看自家孩子的情況進行調整,如果科學的育兒理論配合著家裡老人豐富的經驗,育兒的成效顯現的會更加顯著。
今日互動:你們老家有哪些育兒土方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