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西班牙《趣味》月刊3月號報道稱,一些古文化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文字的密碼。文章列舉6種無法破解的文字。
1,蘇薩的原始埃蘭文字
原始埃蘭文字與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系統一樣古老。換言之,這種文字與被視為人類最早的文字系統的蘇美爾文字屬於同一時期。原始埃蘭文字發源於新月沃地。記載詳實的埃蘭文字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南部。但是在埃蘭文字出現之前大約500年,原始埃蘭文字就在埃蘭王朝的首都蘇薩出現了。
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1600塊刻著原始埃蘭文字的刻板。這種文字很可能與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直接前身——原始楔形文字存在某種關聯,因為二者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蘇美爾楔形文字不同,原始埃蘭文字存在的時間較短,大約只有一兩個世紀。很難判斷這兩個文字系統到底哪個更早出現。無論如何,在已知的文字當中,原始埃蘭文字都是尚未破譯的最古老文字。這個文字系統包含的象形文字和抽象符號依然是個未解之謎。從這些文字的粗糙程度來看,其作者似乎並非專業人士。這或許也是原始埃蘭文字存在時間較短的原因之一。
2,原始西奈文字系統
作為希臘字母的起源,中東地區的腓尼基字母到底源於何處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過去有關最早的字母系統誕生於公元前1600年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觀點已經發生了改變。美國埃及學家1999年在埃及中部的底比斯和帝王谷附近發現了一批刻有字跡的石板。石板上的符號類似閃米特文字,發現者認為其可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800年。當時很多閃米特人遷往富庶的古埃及謀生,同時也將文字傳了過去。這種文字和上個世紀在西奈半島發現的原始西奈文字非常相近,但誕生得更早。
1904年至1905年英國埃及學家在西奈半島的一個綠松石礦遺址發現了一種誕生於公元前1600年的字母文字,使用者是幾千年前為法老工作的迦南礦工。1999年發現的文字和這種字母文字非常相似。新發現的是一種以閃米特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系統,但也受到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響。這種字母系統比腓尼基字母的誕生要早6個世紀。由於與原始迦南字母和象形文字類似,科學家破譯了一小部分字母,但大部分依然未解。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迦南礦工很可能將這些字母傳到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而後來的腓尼基字母就誕生在這裡。這些迦南礦工在人類文化傳播的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3,線形文字A和克里特象形文字
1952年語言學家破譯了線形文字B。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宮發現 的泥板上,那蛛絲般的文字之謎由此被揭開。而克諾索斯宮正是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愛琴海地區的米諾斯文明的發源地。克里特島是連接古希臘和中東地區的橋樑。為 了便於在貿易和祭祀中記錄,腓尼基文字從克里特島這個入口傳入了古希臘。
但是關於希臘文字與中東的早期文字之間的聯繫,還存在著不少未解謎 團。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線形文字B是希臘文字的直接前身,而不像過去認為的那樣,是純粹的克里特文字。它很可能是一種更加古老並且同樣來源於克里特島的語 言在受到希臘語言影響之後演變出來的文字,而這種更加古老的文字被稱為線形文字A。
線形文字A發現於克里特島的阿基亞特里亞達宮,是線形文 字B的直接前身。其傳播過程與新宮殿時代(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350年)正相符,並且是古希臘時期地中海地區的第一種音節文字。線形文字A與線形 文字B之間有很多明顯的相似之處,因此可以通過後者推測前者某些文字的含義,但線形文字A迄今為止尚未完全破解。
線形文字A是從一種起源於中東的原始象形文字演化而來。在克里特島發現的斐斯托斯圓盤上的這種象形文字可能記錄著一次宗教儀式。和線形文字A一樣,克里特象形文字在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心目中依然是個謎。
4,伊比利亞文字
伊比利亞半島的前羅馬帝國時期文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經典著作中有關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文明的描述少之又少。直到公元前3世紀末,也就是迦太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以及迦太基與羅馬為了在地中海地區爭奪霸權而爆發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相關的文獻才多了起來。
在歷史學家眼中,伊比利亞半島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歷史一直是一片模糊。要重建這段歷史十分困難。只有從考古學中才能獲得對在此之前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的一知半解。目前已經發現超過2000件刻有伊比利亞文字的不同形式——南方形式、黎凡特形式和西南形式的銅板或陶片,這些銘文資料可謂相當豐富。
伊比利亞字母來源於腓尼基字母。從公元前9世紀末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與腓尼基航海家和黎凡特商人往來越來越頻繁,到了公元前5世紀伊比利亞文字應運而生,並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傳入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居住的埃布羅河流域。凱爾特伊比利亞人的文字和伊比利亞文字截然不同,來源於印歐語系。伊比利亞文字是半音節文字,擁有28個符號,對了解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文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22年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曼努埃爾·戈麥斯·莫雷諾根據銘文資料,發現了伊比利亞文字和西班牙語之間的聯繫。換言之,公元前3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就可以用伊比利亞文字的黎凡特形式閱讀和書寫了。他們通常用錐子將文字刻在鉛板上。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能破譯這種文字。
5,奧爾梅克象形文字
多年來專家一直認為中部美洲幾大文明有著共同的核心內容。雖然這一觀點的反對者甚多,但幾乎所有人都贊同多姿多彩的中部美洲文明來源於奧爾梅克文明。公元前第二個千年至公元前5世紀,奧爾梅克文明在現在的墨西哥東南部經歷了誕生、繁盛到衰亡的過程。
奧 爾梅克人建立了一個結構複雜的社會,在接下來的數百年內成為瑪雅社會和阿茲台克社會的模板。在原始社會,出現文字往往是一個民族興旺強盛的象徵。直到10 年前,歷史學家還認為是薩波特克人創造了中部美洲的文字。然而,大量證據顯示,奧爾梅克人的文字為中部美洲的文字奠定了基礎。在位於墨西哥南部的拉文塔遺 址發現了大量刻有象形文字的陶片和石碑。
然而,這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一個千年中葉的文字很難破譯,因為很難將象形文字和畫像區分開來。這些所謂的奧爾梅克象形文字與瑪雅象形文字非常相似,而這也印證了中部美洲的所有文字都曾受到奧爾梅克文字啟發的觀點。
6,復活節島的象形文字
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製圖師費利佩·岡薩雷斯·德阿埃多登上了復活節島,隨即強迫島上居民簽署協議,向西班牙國王俯首稱臣。島民在協議上籤下了一些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屬於一種可能起源於南島語系的原始文字系統。而復活節島島民很可能就是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
19 世紀中葉,法國傳教士歐仁·埃羅成為定居在復活節島上的第一個歐洲人。正是他讓島外的世界了解了朗格朗格——一套在復活節島上發現的符號。朗格朗格包括 21個符號,可能是一種使用鯊魚牙齒刻在模板上的象形文字。在復活節島的歷史上,島民創造了這種狀似人形、天體和動物的象形文字,使用牛耕式轉行書寫法 ——下一行接在上一行文字的末尾反方向書寫。這些象形文字書寫在使用托羅密羅樹木材製成的木板上,但就是這個細節導致很難分析其誕生年代,因為只能根據碳 14年代測定法分析木材的年代,而無法確定書寫者到底是什麼時候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的。
有些專家認為,朗格朗格誕生於歐洲人登島之後。然而, 島上的岩洞中也有類似的象形文字出現,而這些顯然是在歐洲人登島之前就存在了。這似乎暗示著朗格朗格是發源於復活節島本土的文字。還有專家認為,這種文字 與印度河流域的古文字有著親緣關係,但這種假設尚無確鑿證據支持。無論如何,如果能夠破譯朗格朗格,必然有利於了解復活節島神秘的文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L7leG4BMH2_cNUgLB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