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公布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裁定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存在傾銷,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決定自2019年9月6日起,對上述國家(地區)進口苯酚徵收反傾銷稅,稅率為10.6%-287.2%,徵收期限為5年。具體徵收的反傾銷稅率如下:
2018年2月2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長春化工(江蘇)有限公司、西薩化工(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中國藍星哈爾濱石化有限公司、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和惠州忠信化工有限公司代表國內苯酚產業,正式向調查機關提起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
2018年3月26日,商務部立案調查。
2019年5月27日,調查機關發布初裁公告,初步認定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存在傾銷,國內苯酚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開始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本世紀初,成長階段的中國苯酚產業遭遇來自日、韓、美、台苯酚廠商的巨大衝擊。在國內生產企業的申請下,從2004年到2015年,我國對以上國家和地區的苯酚企業連續多年徵收反傾銷稅。但在2015年反傾銷措施到期後,日、韓、美、歐盟苯酚廠商再度捲土重來,加緊搶占中國市場,相關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急劇攀升。國內企業認為以上國家和地區的苯酚企業和以前一樣,利用低價手段打壓國內企業,給大陸苯酚產業造成損害,遂再次發起反傾銷申請。
此次反傾銷裁定將對國內苯酚行業發展帶來多項利好:
一是產銷壓力緩解。近幾年,國內苯酚進口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且進口依存度也呈現上漲趨勢。同時,國內酚酮行業也在快速發展。2019年浙江石化一期65萬噸/年酚酮項目有望投產,且後續利華益維遠化學、聊城魯西聚碳酸酯、江蘇瑞恆信材料等企業也將上馬酚酮項目,屆時國內供應充裕。此次苯酚反傾銷裁定,對國外企業徵收高額關稅,將對後期的苯酚進口將形成抑制作用,國產貨定價權將進一步鞏固。
二是市場人氣提振。今年以來,苯酚市場人氣低迷,在環保壓力下,下游中小型企業整體開工欠佳。同時宏觀經濟不景氣也導致貿易企業「錢緊」,讓利套現意向走強,苯酚市場價格屢創新低。反傾銷裁定消息傳出,市場向好預期增加,或將聚集人氣,為市場注入活力。
同時,基於成本面考慮,進口貿易夥伴將會重新定位,苯酚進口格局也將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