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永興坊,除了「摔碗酒」,到底還有哪些特色成為了網紅之地?

2020-01-03     黑貓的廚房

西安永興坊,除了「摔碗酒」,到底還有哪些特色成為了網紅之地?

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西安的永興坊,位於西老城區中山門內,這兩年因為「摔碗酒」的飲食文化,成為了眾多遊客來西安打卡的網紅景點。要說永興坊和鐘樓、鼓樓這些歷史文化遺蹟有什麼不一樣,我想,除了歷史文化背景,更多的就是和美食方面相關的故事了。

永興坊,更多的是向人們展示了許多「非遺」傳統文化,從民間技藝與特色小吃上,都特別富有陝西特色。要說「摔碗酒」是因為商業噱頭體驗過了,那麼這裡還有許多值得讓你深入了解和體驗的陝西民間的特色小吃,一定別錯過。

在關中一帶,一直有許多坊間流傳下來的中式酥皮糕點,例如這個上面印著「囍」字的喜餅,豬油起酥的麵皮,特別香,內餡是北方盛產的紅棗做的棗泥,如果你對棗泥餡兒的食物特別喜歡,這個喜餅更別錯過,同時,它也是民間老百姓家裡辦喜事的一種很常見的糕點。

山東煎餅大家也許都見過吃過,在永興坊的這種「子長煎餅」您又嘗過嗎?都知道山東煎餅特別薄,但相比子長煎餅通透薄如紙樣的做法,還是更吸引我。子長煎餅食用蕎麥作為原材料,關中地區盛產蕎麥,蕎麥也是一種粗糧,用專用的小勺子把蕎麥麵漿均勻地平鋪在一塊受熱均勻的鐵板上,均勻的推開後,用不了1分鐘,一張張薄如紙的煎餅就做好了。

食用的時候,用這煎餅包上土豆絲、胡蘿蔔絲等配菜,感覺和春餅又有了一些相似之處,但是還要蘸上關中地區都特別喜歡的油辣子,紅紅的透亮的,看起來讓人更有食慾。作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看到這樣捲成長條的「粉」類食物,還以為是「陝西腸粉」呢,差點鬧出笑話。

囍餅有大小,餡兒料除了用棗泥,也有很常見的鵝豆沙,都是在永興坊的各種特色小攤上現做現烤,如果您想帶點特色手信回家,還可以有包裝好的成品,送人帶禮盒,價格也不貴,還很大方好看。

除了熱熱鬧鬧的摔碗酒,永興坊這裡還有這樣一個場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見兩位也上了歲數的老人,手拿木槌,高聲吆喝,圍著一個石磨一樣的石盤不停地轉圈換位子。這是糍粑?沒錯,而且不同於平時咱們吃的糯米糍粑,這是用洋芋(土豆)做的糍粑。洋芋,也叫馬鈴薯、土豆,在柞水縣有這麼幾句民謠唱著--「萬青九間房,洋芋當主糧;要得生活來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亂」,這首民謠說的就是柞水的人民生活條件並不高,平時都是用土豆來當作主食。木槌不停地捶著蒸熟的土豆,會產生粘液和膠質,使普通的看似不起眼的土豆變得更軟糯,口感更Q彈,就和用糯米做成的糍粑一樣。

捶好的柞水洋芋糍粑,吃法也不少,喜辣的可以澆上關中的油辣子,或者四川的麻辣油,不喜辣的,可以簡單的澆上清淡的香菜蔥末,用勺子盛著洋芋入口,綿軟又香滑,各有各的滋味。

聽二位老人家說,這木槌其實也不沉,還可以讓遊客親自來體驗一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畢竟,捶糍粑看不少,這捶洋芋,也能在永興坊這裡能體驗一番。

這是一種酥糖,和花生一起經過層層疊疊的捶打,花生和糖變得特別酥軟,入口即化一點不為過,看這特別易碎您就知道,這花生酥糖和其他小吃街上的酥糖有什麼不一樣了吧?可以買點試試或者作為禮物帶回家。

永興坊的「非遺」項目還有不少,如果你到西安遊玩,可別錯過,許多民間技藝老藝人還有民間小吃,一次就能體驗陝西地區的不少民俗風情和美食,真值當了!

黑貓的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圖文原創,盜圖必究!

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E6QbW8BMH2_cNUgi8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