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德宏退伍,有召必回

2019-09-02   德宏團結報

駐德宏某部隊300多名老兵退伍返鄉

軍旗獵獵,回眸猶如初見般的驚艷;誓言錚錚,血液不減入伍時熾熱。9月1日,駐德宏某部隊機關舉行退伍老兵向軍旗告別儀式,300多名秋季滿服役期的老兵胸戴紅花光榮退伍將返家鄉。

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書記楊向宏等領導為退伍老兵送行;全國擁軍模範趙淑芬大媽為退伍老兵贈送花籃。

「迎軍旗!」伴隨著響亮的口令,掌旗員和護旗兵精神抖擻,步履鏗鏘。退役士兵整齊列隊,他們注視著軍旗,眼中滿是不舍。「向軍旗敬禮!」全體退役士兵昂首挺胸,莊嚴地舉起右手,向軍旗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楊向宏在歡送儀式上致辭。他說,幾年前,你們滿懷一腔報國熱情來到美麗的西南邊陲「孔雀之鄉」——德宏,視駐地如故鄉,視人民如父母,在邊境線上晝夜奔忙,在救災一線無私奉獻,所做的一切是你們青春不可磨滅的印跡,德宏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邊疆山川江河永遠不會忘記你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今天,你們光榮退伍,希望以後繼續弘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以軍人特有的智慧、特有的膽實、特有的素質在新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再創佳績。

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壯志滿懷。老兵們這幾年來為部隊建設和國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部隊首長李道銀對退伍老兵說:「當年你們帶著家鄉親人的囑託而來,而今你們滿載軍人的榮耀而歸,開啟新的征程。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永葆革命軍人本色,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再立新功、再創輝煌!」

退伍老兵胡錦武說:「兩年的軍營生活給了我許多收穫和感悟,雖然離開了軍營,但我還是會以軍人優良的作風和鐵的紀律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用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去譜寫人生新的篇章。」

脫下軍裝、告別軍旗;卸下軍銜、告別戰友。這個時刻,老兵們的眼淚順著臉頰而下。離別時他們對軍旗許下承諾:「退伍不褪色,若有戰,召必回!」

通訊員 張其傑 松雪青 黃家凱 田超金

武警德宏支隊退伍老兵光榮返鄉

9月1日,武警德宏支隊舉行2019年老兵退伍歡送大會,100多名退伍老兵胸戴大紅花,帶著支隊領導的殷切希望,帶著戰友們的美好祝願和對火熱警營的深深眷戀,揮淚告別第二故鄉,光榮返鄉。

支隊長肖衛軍、支隊政委楊紅智出席歡送大會為老兵送行。他們感謝退伍老兵為支隊建設作出的積極貢獻,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繼續保持和發揚革命軍人的優良傳統,把部隊的好思想、好作風帶到地方,用忠誠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奉獻的精神、進取的姿態去拼搏、去奮鬥、去創造,繼續為建設祖國、服務社會、造福人民譜寫更加壯麗的人生詩篇。同時,做到退伍不褪色,繼續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永葆軍人本色,在新的更大的舞台展現新的風采、書寫新的篇章、開創新的輝煌。

面對支隊領導的親切關懷,退伍老兵紛紛表示,一定牢記囑託,發揚光榮傳統,珍惜成長曆程、珍惜戰友情誼、珍惜軍旅生活、珍惜軍人榮譽,以嶄新的面貌投入新的崗位,紮實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首長的期望和部隊的培養。

支隊今年秋季的退伍老兵分別來自湖北、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幾年前,他們帶著親人的囑託和期望,滿懷一腔報國熱忱,走進了橄欖綠方陣。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他們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積極進取,鍛造了強健的體魄,練就了過硬的本領,錘鍊了頑強的作風,從一名普通的社會青年摔打成長為軍政素質過硬、作風紀律嚴明的武警戰士,先後圓滿完成了以執勤、處突為中心的各項任務,為維護邊疆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回到地方後,我想開個軍用品店,為戰友們提供無償服務,以回報組織和戰友們的關心與厚愛。」武警德宏支隊退役士官班志說。

通訊員 鄒強

武警雲南總隊機動第三支隊400餘名老兵退伍返鄉

昔日從軍矢志報國,今朝退伍永葆初心。8月30日,武警雲南省總隊機動第三支隊舉行2019年度士兵退役儀式,給400餘名退伍老兵送別餞行。

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3名旗手高擎武警部隊旗,踏著矯健的步伐,緩緩步入會場。「吳志捷——到!」「郭佳佳,到!」,奏唱國歌軍歌,迎送武警部隊旗,宣布退役命令,摘除標誌服飾,一張張黝黑臉龐的退伍老兵,目光如炬、肅穆而立,迎接著軍旅生涯最神聖的時刻……伴隨著一聲嘹亮的「向武警部隊旗敬禮」,佩戴上大紅花的他們,高高舉起右手,精神抖擻的向武警部隊旗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沒想到軍旅時光會過得這麼快,返鄉後一定永葆軍人革命本色,不忘初心,再創輝煌!」儀式結束後,服役兩年的優秀退役戰士李坤志撫摸著中隊帳篷前的「鋼刀」,感慨萬千,他所在中隊因在40年前的戰鬥中戰功卓著,被中央軍委授予「鋼刀連」榮譽稱號。

通訊員 李傑

9月,是退伍季

9月,也是入伍季

滿載榮譽與收穫,你們匆匆離別

飽含懵懂與渴望,我們渴望成長

你說:迷彩血性,青春印刻無悔

我說:毋須後憂,由我接下鋼槍

再見,軍營!

你好,軍營!

點擊,下載「掌上德宏」app!

責編:董綠葉

審核:楊 旻 張仁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