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看到一則很魔幻的新聞。
2月28日,事髮長沙某密室逃脫店。
袁女士和朋友,一行七人去玩密室遊戲。
遊戲開始前,店家要求籤訂一份免責協議。
協議中有一條內容是:
「玩家因為驚嚇過度、恐慌造成的推搡、擁擠、摔倒等狀況而導致的損傷,店家不予負責。」
起初,她們想著不就是玩遊戲,能出啥事。
可沒想到,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她們出事了!
遊戲進行還不到5分鐘時,她們就有4人受到傷害。
受傷情況不同類型,不同程度。
隨後她們前往醫院檢查。
袁女士的診斷結果是:右額部頭皮血腫。
事發後一周,仍能清晰看到臉上的傷痕。
圖源:政法頻道
同行朋友周先生則感覺遭到電擊:
「混亂中,我身體突然一陣發麻,出來後,發麻部位有疤痕。」
她們找到店家,向其說明情況。
可店家的回應卻令人惱火。
「隨便你們怎麼搞,反正就是與我們無關。」
無奈之下,她們只好選擇曝光店鋪。
記者陪同她們再一次找到店主。
店主說:
「密室逃脫難免磕磕碰碰,
這個行業就是這樣,
遊戲前也簽訂了免責協議。」
圖源:政法頻道
周先生火冒三丈地反駁道:
「他們裡面那過道很狹窄,
環境也很黑,
很多地方也沒做安全措施。」
對此,記者提出查看事發時的監控,卻店主拒絕了。
看到這,可能有人納悶,不是簽了免責協議嗎?
是。
但律師表示,「根據《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換言之,「免責協議」不是推卸責任的理由。
近幾年,「密室逃脫」作為一種新興遊戲。
非常火爆,深受年輕人的追捧。
它本身就很燒腦和刺激。
既能讓人們釋放壓力,又能仿真冒險一回。
然而,其中潛藏的危險,很多人未能意識到。
被磕傷只是「小兒科」。
更致命的是,要麼背負一生噩夢,要麼要人命。
為了滿足玩家的獵奇心理,店家特意以「恐怖」元素作為主要賣點。
「嚇人、可怕」,是大部分玩家對密室的最直觀印象。
2020年7月17日,正值暑假。
廣西南寧12歲男孩,和同學去玩密室逃脫。
遊戲時長3個小時,剛開始他就想退出,可怕同學笑話。
好不容易熬到遊戲,他被嚇得全身無力,臉色發白。
有位計程車司機剛好路過,送他回家。
回到家後,他媽媽發現不對勁。
他躺在床上,嘴上不停念叨:
「遊戲太恐怖了,以後不敢玩了。」
媽媽急忙送他去醫院,路上一度陷入昏迷。
經醫生診斷為:驚嚇過度。
需要住院治療,同時要接受心理治療。
他媽媽說:「現在只要一聽到鬼神,他就會露出懼色。」
記者為了證實其恐怖程度,親自去體驗。
過後他反饋說:
「遊戲情節較為簡單,
但在道具、場景的暗示下,
真人突然出現很容易渲染加深恐怖的氛圍,
參與者非常容易受到驚嚇。
當晚我徹底失眠了,
為什麼要花錢來嚇自己?」
連成年人都嚇到不行,更何況未成年人。
據調查,暑假期間,店家每天要接待上百人次。
幾乎全是學生。
它會是多少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無從得知。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密室」,顧名思義就是封閉、陰暗之地。
陰暗的地方往往會滋生「細菌」。
2020年10月1日,成都林女士玩密室逃脫後表示:
「感覺遊戲設置非常侮辱女性,甚至到性騷擾的地步。」
咋一看,我心想,有那麼誇張嗎?
當仔細看完遊戲設置,才知道我錯了。
何止是性騷擾,擺明是赤裸裸犯罪!
那款遊戲一共有3關。
第一關是「以物換物」環節。
玩家要把身上的東西給NPC(非玩家角色),才能順利通關。
由店內男性工作人員扮演NPC。
林女士和朋友共4人把身上的首飾全摘下來。
幾個人首飾加起來還沒達到通關要求。
NPC說,「脫衣服也可以。」
房間有攝像頭,林女士她們不肯脫。
為了遊戲通關,又不想耽誤時間,她們還是選擇脫衣服。
脫到只剩內衣,再換上密室準備的古裝。
儘管如此,NPC還是不放行。
NPC指著其中一個女生說:「這個女生要脫一件裡面的衣服,或者褲子給我。」
那女生堅決不脫。
眼看無計可施,NPC只好讓她們進行才藝表演,才順利通關。
第二關是「喝白酒」環節。
林女士她們被要求必須喝完一瓶白酒才能通關。
「本來想喝一點點表示一下就可以了,
但NPC一直勸酒,
不喝不行,
最後一瓶二鍋頭幾乎都被喝完了。」
喝到有2個女生已經微醉。
如果當時她們不是多人一起玩,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三關是「兩人運動」環節。
遊戲設定如下:
「一名玩家躺在地上,
另一名玩家騎坐在這名玩家身上,
騎在身上的玩家需要抓到躺在地上玩家的xiong部,
還要上下動,
動得好才能過關。」
別說玩,光是看規則就來氣!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特意暗訪涉事密室。
林女士玩的那款遊戲中寫明:年齡限制為12歲以上。
密室工作人員說:「這個主題帶一點成人遊戲,有開玩笑的環節。」
記者追問,是什麼玩笑?
工作人員表示,「會脫衣服,脫到哪根據玩家可以接受程度來定。」
年齡限制12歲以上,為何主題要帶成人遊戲,尺度還不小?
這到底是遊戲,還是變相性騷擾?
比起性騷擾,更無助的是那些無法反抗的羔羊。
2019年5月18日,瀋陽高先生和妻子,以及三位朋友去玩密室逃脫。
遊戲期間,工作人員劉某(男性)突然親吻了他一下。
他有點驚訝,但沒有想太多。
過了一會,劉某突然又抓他的手去撫摸其胸部。
高先生意識到不對勁。
還沒緩過神來,劉某再次看到他,上來又是摟摟抱抱。
他忍無可忍,強制終止遊戲。
高先生提出查看監控,監控顯示:
劉某確實存在摟抱高先生等不雅行為。
最後該員工辭職,再也沒有然後了。
最讓人絕望的是,這不是孤例。
2018年5月2日,有位網友發微博曝料:
「楚雄某密室逃脫老闆數次猥褻少女,
希望能夠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
並貼上大量聊天截圖。
此條微博發出後,更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
曝料網友收到將近30人的私信。
30人都在講述自己曾被這個老闆猥褻。
老闆大多是在玩遊戲時候,找機會騷擾。
網友表示:
「大多是初中女生,
14-16歲,
她們還不太懂得保護自己,
甚至有一個女生說自己被QJ了。」
當記者找到老闆楊某,詢問猥褻一事。
他說:「女孩投懷送抱,而且我只是隔著衣服摸了xiong。」
那麼多「證據」擺在面前,還能理所當然裝無辜?
終究紙包不住火。
就在曝料4天後,他被刑事拘留了。
因涉嫌強制猥褻、侮辱罪。
壞人得到懲罰,可受害者呢?
可能單純想玩個遊戲,怎會想到一不小心身陷夢魘。
她們又做錯了什麼呢?
密室雖險象迭生,其行業發展卻突飛猛進。
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密室逃脫行業發展現狀及用戶行為洞察分析報告》顯示:
「2015-2019年期間,
中國密室逃脫註冊企業數量總體上先增長後下降,
然後再爆發增長。」
2019年,密室逃脫行業市場規模將近100億元。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
但預計2021年,其市場規模將重返高峰。
圖源:艾媒諮詢
可見,密室行業潛力無限。
這是可喜的,同時也是可憂的。
就目前而言,對密室逃脫「控訴」的聲音極其小。
控訴的聲音很多,但為什麼還是沒人聽見?
1,行業的肆意妄為。
許多行業性悲劇發生以前,總會有「小苗頭」浮現。
以上案例皆是「小苗頭」。
但她們都沒被重視。
總是放任隱患,不主動整改。
等輿論一過,又興風作浪。
人們也不會發現,其實危險就藏在身邊。
直到悲劇發生。
2,看客的事不關己。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麼多人玩,為什麼偏偏你出事?」
站著說話不腰疼。
誰都不想傷害降臨到自己頭上,如果不幸撞上,也只能認栽。
但誰能保證傷害不會找上自己呢?
作為玩家,當你一發現事情不對,要馬上尋求幫助。
別抱有僥倖心理!
你不說,只想逃避,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傷害。
回到「密室逃脫」本身。
如果遊戲設定不能承載更多的價值,也不強求。
因為它本是一種娛樂。
給玩家提供多樣的消遣模式已足夠。
儘管如此,也希望它不要「傷人」,更不要成為「洪水猛獸」。
否則,它將失去娛樂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別又靠悲劇來推動改進!
作者:凌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AtQangBMMueE88v5E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