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天際:永懷共和國「兩彈一星「元勛

2019-08-01   朱文鑫

榮成有一位共和國不可忘記的英雄——那就是共和國「兩彈一星「的元勛郭永懷。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我走近了他!

這枚純銀鍍金的紀念章,是為紀念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50周年特製的,頒發給為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作出貢獻的參與者,其中包括郭永懷。

郭永懷,山東榮成人,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

從這一幅圖片中,你一定會記得他們。共和國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榮成,一座郭永懷事跡陳列館,就是一座紀念兩彈一星的歷史豐碑,也是一所現代化綜合性教育展館。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當年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發射實驗成功影像與實物。這裡紀錄了郭永懷從少年求學、海外成名、報效國家、甘為人梯、為國犧牲、愛在天際等六個方面詳細了解了他的人生歷程和光輝事跡,並實地觀摩了「兩彈」模型。當觀看了郭永懷「以身許國、壯烈犧牲」的事跡資料後,一位白髮老者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更加激發了他們對元勛先驅的敬仰之情。

陳列館中,400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資料,展現著郭永懷的傑出貢獻、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鑄成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令觀者心生景仰。

郭永懷於1909年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原子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郭永懷先後就讀於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受聘任教於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與李佩志同道合,結為伉儷。李佩被稱作「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1949年,郭永懷為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是因為在跨聲速流與應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兩項重大成就,郭永懷由此馳名世界。

1956年國慶節的前一天,郭永懷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懷揣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郭永懷毅然決然地攜全家回國,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他和家人,中國科學院則安排他和錢學森一起工作,任中國科學院剛組建的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和錢學森、錢偉長一起投身於力學研究所的科技領導工作。

李佩、郭永懷夫婦早年留學美國,1956年衝破重重阻力回國。1965年1月12日,李佩、郭永懷致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將自己在國外以及回國之後的多年積蓄48460元捐贈給國家,支援國家建設。在中國開始研製核武器時,郭永懷負責動力項目研究。提出了"鐵條包布"的設計思想,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貢獻。

1963年,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製步伐,黨中央決定將集中在北京的專業科研隊伍,郭永懷遷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製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在核彈武器化的後期研究中,郭永懷相繼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到見解的主張,後來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郭永懷這些主張的科學性和嚴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飛彈爆炸成功!對氫彈,郭永懷也從結構形式、彈體重量、減速裝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學見解,從而保證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試驗的圓滿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又一次來到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飛彈熱核武器的發射以及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在趕回北京的途中飛機發生故障,以身殉國。他和警衛員把資料護在胸前緊緊抱在一起,那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保留了下來。從此,永別愛人李佩。

李佩一直守候永懷,她的晚年構成一幅捐贈不斷的歲月畫卷,郭永懷生前絕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捐給了郭永懷的家鄉——榮成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汶川大地震,挽救崑曲,支持智障幼兒園,她都捐錢。她幾乎把她所有的一切都捐獻出去了。2017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大到飛彈,機械,小到一塊破損的懷表複製品,一份舊得發黃的信件……一張張照片,一幕幕場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將歷史的記憶鐫刻成為永恆,點燃了愛國熱情。

愛在愛人,愛在祖國,愛在天際。永懷,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忘九霄不愧中華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