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柴鐸 王雨琪 楊蕾
一、曙光隱現:國內城市疫情防控呈現可喜態勢
截至3月7日14:00,全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80813例,治癒人數達到55489例,累計遇難同胞3073例。疫情運行呈現出四個突出特徵:
(1)空間分布:呈現出「以湖北省為中心圈層擴散+外圍核心城市跳躍增長」的明顯特徵,疫情與城市的經濟外向程度顯著正相關。
圖1 2020年3月3日全國地級市累計確診病例分布(資料引自:中科院地理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成虎院士團隊)
至今,全國共有334個市級行政單位(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含港澳台,下統稱「城市」)出現確診病例。其中,46個市級行政單位確診人數過百,168個市級行政單位確診人數為兩位數,117個市級行政單位確診人數為個位數。除湖北外,排名前50的城市主要位於重慶、北京、上海、廣東、黑龍江、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河南,江蘇、四川亦有城市排名靠前。
表1 截至3月1日全國城市(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含港澳台)累計確診人數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本團隊計算整理)
(2)治癒人數:已完全由「追趕、至同步」全面轉向「大幅度趕超」確診病例數,呈現與累計確診人數和醫療關注度的顯著正相關。目前,國內疫情粗死亡率為3.8%,該死亡率可能被高估(仍有部分實際感染者未被發現或統計入確診人數),亦可能被低估(部分前期死亡患者未被確診),有待疫情全面結束後全面評估;死亡率出現一定下降勢頭,但重症患者死亡率依然較高,顯示病毒毒性強於一般流感(從統計角度看,結合國外情況,不同人種可能具有差異,需結合醫療條件作為控制變量分析)。
圖2 2020年3月3日全國地級市累計治癒病例分布(資料引自:中科院地理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成虎院士團隊)
表2 2月10日至3月1日全國城市(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含港澳台)治癒人數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本團隊計算整理)
(3)各省市剩餘確診患者(未治癒)已大幅減少:城市患者數正加速「清零」。
圖3 2020年3月3日全國地級市剩餘未治癒病例分布(資料引自:中科院地理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成虎院士團隊)
(4)2月16日後,全國城市新報告病例數明顯降低、新報告病例的城市範圍明顯縮小:
2月10日至3月1日的三周時間,全國新增確診人數除湖北外、排名前50的市級行政單位(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含港澳台)主要位於山東、重慶、北京、上海、廣東、黑龍江、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其中,17個市級行政單位新增人數過百,66個市級行政單位新增人數兩位數,已有157個市級行政單位新增個位數(表3);95個市級行政單位前期有確診病例,但已連續三周未出現新增確診病例(表4)。
表3 2月10日至3月1日全國城市(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含港澳台)新增確診人數排序表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本團隊計算整理)
表4 2月10日至3月1日全國前期有確診,但連續3周未報告新增病例的城市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本團隊計算整理)
3月5日,全國地級市未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城市空間分布如圖4,已覆蓋絕大多數地區。
圖4 2020年3月5日全國0報告地級市分布圖(資料引自:中科院地理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成虎院士團隊)
二、未來隱憂:新冠病毒不會如SARS般消失,可能成為全球季節性流行病
雖然國內疫情運行呈現出諸多可喜態勢,但國外疫情傳播卻出現爆髮式增長,韓國、伊朗、義大利、德國、法國、日本、西班牙、美國、瑞士、英國、新加坡等國家日新增病例數均達到或超過100人,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加大,這也印證了筆者2月初的判斷和擔憂——由於西方國家疫情防控的決策力、執行力,居民的服從力和忍耐力,人力物力的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遠不及我國,加之防疫物資可能數月內出現全球性高度短缺。2020年疫情存在成為全球性、季節性流行疾病的高度風險,可能不會像「SARS」疫情般徹底阻斷、消失(多年來享受全球化時代的紅利,卻忽視了同樣倍增的風險)。3月7日,世衛組織提出「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會在夏季消失」。因此,眾多權威流行病學專家仍然警告不可掉以輕心,北京等大城市仍在圍繞「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繼續加大防控力度。
面對這一趨勢,筆者認為:一方面,國內企業應充分估計未來形勢(至少近期數年),加速線上化、數字化轉型建設,這將加速企業線上經營成為「新常態」;另一方面,近年各行業應審時度勢、相機調整投融資、銷售回款、招工採購、生產的周期,同時客觀衡量自身槓桿率,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圖5 2020年3月5日世界各國新冠疫情運行態勢(資料引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疫情監測https://gisanddata.maps.arcgis.com/apps/opsdashboard/index.html#/bda7594740fd40299423467b48e9ecf6)
三、經濟影響:企業復工復產迫在眉睫
由於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前返鄉期間,對於各產業復工復產影響較大:
第一產業。目前全社會對第一產業的關注不足。現時節正值春播期間,為了防控疫情,全國農村「封村」、「封路」新現象普遍,對農藥、種子、化肥各類生產資料的運輸以及勞動力、農機具集中下田造成不利影響,也對畜禽種養殖戶生產、銷售構成限制,可能對夏糧生產乃至全年農業生產造成長遠衝擊。由於第一產業是所有產業的上游產業,疫情對農業的傷害將向下游傳導,2020年全年的CPI走勢值得關注。
第二產業。重點影響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這恰是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所占據的最主要的區段。多年來,隨著土地、原材料、環境、人工成本的上升,我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幾乎已經完全喪失,加之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崛起、且具有較強烈的替代中國國際產業分工的意願,我國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面臨的挑戰加大,利潤率下行。但是,這一類行業中,許多生產活動需要完整、成熟的供應鏈和物流網絡以及熟練的產業工人、完善的行業標準體系,許多在我國已經長期形成集群優勢和規模效益,外商將投資轉移至他國、新興經濟體「搶生意」難度較大。
但此次疫情暴露出許多國家對中國產業體系的高度依賴,不排除部分國家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將產業鏈轉移出中國(如3月7日美國疫情防控聽證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提出未來藥品生產不能由其他國家代工)。
雖然我國正在努力實現產業升級,但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多年來稅收、就業貢獻巨大,且創造外匯(賺外國人錢)的「大戶」,短期內仍然地位重要,能否儘快復工是守住中國在國際產業鏈條中地位的關鍵。
第三產業。對於各細分產業的影響,筆者前期文章分析中已著墨甚多,不再重述。需再次重點強調的是關注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危機。第三產業企業中,該類企業數量占多,長期無法復工復產對其影響可能並非「下降多少」,而是「0或1」的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復工復產對全世界疫情防控、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中國目前是全球33個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國,也是包括美國在內的65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由於中國疫情停工,已導致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價格下滑。近期,多國民眾開始搶購生活物資,多類必需品出現短缺。
就其影響看:一方面,前期由於中國疫情而減少的外貿訂單可能再次增多,可能回補前期外貿損失,甚至帶來外貿反彈;另一方面,如果中國無法復工,國外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短缺可能導致疫情防控失敗,新冠病毒成為全球季節性疾病,對於世界經貿格局發生深遠影響,也會再次影響我國——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科學合理防疫和有序復工復產「對立統一」。
四、煎熬&復甦:北京重點商業企業營業額下滑明顯,企業、工程復工顯著加快
相較而言,一線城市統籌防疫、復工的難度相對較大。我們獲得了北京市發改委、住建委、商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等部門的開復工情況數據。
1.重點商業企業營業額
圖6 2月13日至3月4日北京市重點商業企業分業態營業額同比變化率情況(較2019年同期)
圖2可知,2月13日至3月4日,全市百家企業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由漲轉降,同比增幅由正轉負。根據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3月4日全市調查重點商業企業實現銷售額6.2億元,同比下降9.4%,剔除電商因素後重點監測的傳統業態同比下降56.7%。
分領域看,百貨行業銷售業績已下滑近90%;各類專賣店營業額下滑亦在擴大。餐飲業在返京人員增多、各企業逐步復工後,營業額下降態勢有所緩解,但仍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超市業態三周內走勢變化明顯:2月13日超市生活必需品等銷售快速增長,重點監測的超市業態同比增長34%。但3月4日超市銷售額則出現小幅下降,同比降幅為7.9%。從兩期數據來看,電商業態整體向好,營業額同比增幅由2月13日的17.5%上升至47.2%。電商對於維持城市商業運轉、居民基本生活貢獻顯現。
2.全市及各區規模以上企業復工情況
截至3月4日18時,北京市3081家規上工業企業中,2507家企業已開復工,開復工率81.4%,除通州區、門頭溝區、房山區與密雲區外,其他區復工率均超過平均水平。經開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與已開工工業企業的到崗率指標同樣位列全市第一,復工率已高達99.6%。懷柔區與東城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分別位列全市第二與第三。通州區則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以58.3%的復工率在全市排名墊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在京從業人員682852人,截至目前已開工企業到崗438569 人,到崗率64.2%。
圖7 3月4日北京市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情況
3.全市各類工程項目總體復工情況
圖8 2月13日和3月4日全市工程項目開復工總體情況對比
2月13日(春節後第二周)至3月4日北京市各類工程項目總體開復工率明顯提高。根據市住建委調查的3809項在建工程復工數據,全市在建工程復工率提升顯著,由三周前的1.84%上漲至13.18%,復工項目到崗人數較2月13日新增54244人。一季度擬新開工的155個非打捆重點項目開工率已達到42.6%,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工程項目已優先復工。
4.各區在建工程復工情況
圖9 2月13日和3月4日北京市各區在建工程復工情況對比
2月13日至3月4日期間,各區在建工程的復工率顯著上升。懷柔區復工速度較快,近三周33.33%的復工率增幅居全市首位;通州區復工率為23.01%位居全市第二;石景山區復工速度居全市第三。截至3月4日,北京中心城區中的東城區、西城區與朝陽區在建工程復功率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西城區在建工程的復工率僅為3.76%。
5.已開工工業企業的員工到崗情況
截至目前,仍有超過100萬人未返回北京,還有超過80萬人尚處於14天返京居家隔離階段。已開工企業中,人員返崗率參差不齊。石景山區已開工企業員工到崗率有所回落,顯示企業雖已開工,但距離滿負荷正常運轉尚有差距。其餘各區工業企業復工、到崗率情況均明顯上升。截至3月4日,北京經濟開發區已開工的工業企業員工到崗率為76.8%,位居全市第一;海淀區工業企業的員工到崗率已達到72.6%。2月13日,平谷區調查工業企業基本尚未開工,三周後的3月4日員工到崗率達到50.2%,這與該地區企業中外地員工相對較少有關。
圖10 2月13日和3月4日北京市各區已開工工業企業的員工到崗情況對比分析
綜上所述,目前重點城市疫情防控任務仍然較重,但經濟信心恢復速度較快。在防範風險同時,各行業開復工加速勢頭明顯。
蹲一蹲跳得更高,我們堅信國內疫情一定能夠早日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企穩回升,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AJct3AB3uTiws8KFt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