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河南登封的王春玉家,是一個擁有57口人的大家庭。
這個家族有一個傳承了幾十年的八角凳,有趣的是,其最初的作用,居然是為了打孩子!
據年近七旬的王春玉介紹,在自己小時候,哪個孩子不聽話,父母會拎起凳子就打。
王春玉的父親是一位教師,向來重視孩子們的教育。
他不但自己有寫日記的習慣,而且家人也都從小開始寫日記,現在一個家族的日記本已經堆滿了一屋,供後人閱讀學習。
如今,在這個家庭里,出了博士、碩士生7人,本科學歷以上的有26人。
02
雖然現在學歷看起來越來越毛,但放在全國總人口來說,擁有專科以上學歷的人不會超過10%。
一個家族連老人和孩子都算上,有一多半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這在農村絕對是一個高學歷的家族了。
現在那個八角凳,已經不再用來打孩子,而是變成了一個「榮譽凳」,學業有進步、工作得到表彰、做了好事為家族爭光的,都會在親人見證下坐上此凳,以示獲得來自家族的最高榮耀。
一個家族的興旺,往往都是從重視教育開始的。
而王春玉家那個「祖傳」的八角凳,隨著其功能的不斷改變,也向我們提示了一個家族的教育密碼:
始於規矩,成於習慣,興於傳承。
03
始於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要讓孩子們成才,必須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在最初的時候,也可能用一點強制措施。
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必須有適當的懲戒。
當年王春玉家那個懲戒孩子的八角凳,就是用來立規矩的。
當然,懲戒只是手段,讓孩子不犯錯誤,人生逐漸步入正軌,這才是目的。
相信八角凳用來打孩子的次數並不多,只是有了八角凳的存在,使得孩子們更能聽從父母的教育,把更多的精力用於學習。
在教育的最初階段,採取必要的手段樹立起規矩意識,這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
04
成於習慣
樹立規矩是最難的,但規矩一旦樹立起來了,以後的管理就比較容易。
規矩是用來培養習慣的,而好習慣一旦養成,成功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王春玉的家裡,從幾十年前開始,整個家族的人都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這非常令人敬佩。
這樣的家族,焉能不成功,焉能不興旺!
說實話,就算是學校的語文老師,要求全班學生寫日記,最後也沒有幾個人真正堅持下來。
但少數那幾個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的,一定會有所收穫。
我們的教育,就是培養人好的習慣。
一個家庭教育是如此,一個學校的教育也是如此。
05
興於傳承
一代人取得成功不易,幾代人都取得成功更難。
一個家族能不能持久興旺,在於能不能把過去好的東西傳承下去。
簡單地說,不能忘本。
在《紅樓夢》里,冷子興作為一個外人,早就看出了寧榮兩府的衰敗,他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一家人不能傳承過去的優良傳統,當然就會衰敗。
現在,王春玉家的八角凳不再用來懲戒,不是用來打孩子,而是成了一個傳家寶,變成了一個「榮譽凳」。
這種儀式感,正是對家族教育觀念的一種傳承,也實現了從「棍棒教育」到「賞識教育」的轉變。
一個普通得有點粗陋的凳子,一個樸實得有點土氣的做法,其實暗合教育的真諦。
一個家庭也罷,一個學校也罷,只要能夠樹立規矩,養成習慣,持續傳承,沒有理由不越來越好。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2I2incB9EJ7ZLmJW_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