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櫻桃採收後的管理,主要有3個方面

2019-07-11     農業種植新技術

採摘後的大櫻桃樹管理十分重要,此時樹體經前期的展葉、抽梢、開花、坐果至果實生長發育等過程,消耗了樹體內貯藏的大量營養。採收後又正值花芽分化的關鍵時期,急需補充養分。加強大櫻桃采後的綜合管理,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樹體貯藏營養以及來年產量,主要包括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防病治蟲等方面。

1.加強肥水管理

大櫻桃采果後要及時追肥和早施基肥。采後追肥常用方法是溝施腐熟人糞尿、撒施復合肥及葉面噴肥。結果大樹一般每株施用30~50千克或腐熟豆餅2~3千克或不含氯化物的N、P、K多元復合肥1千克,採用溝施,溝深20~40公分左右,施肥後及時覆土並灌水。葉面追肥於7~9月進行。每隔15天左右葉面噴施各種葉面肥或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或800倍泰寶2~3次。

基肥要早施,一般8上旬~9月下旬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無機肥和微量元素。每畝施入優質土雜肥或腐熟有機肥2500~5000千克,在距樹幹1米處,挖放射狀溝施入。溝不宜太深,20公分即可,以免傷根太多,不利樹體生長。

甜櫻桃不抗旱,不耐澇。因此,應根據土壤墒情結合施肥及時進行灌水。同時遇到雨水天氣,要及時排澇。


2.整形修剪

大櫻桃夏季修剪應在采果後立即進行。主要技術措施有疏枝、摘心、扭梢、拉枝等,利用夏季修剪削弱競爭枝勢力,調節樹冠內通風透光水平,增加結果枝量和營養貯備,防止結果部位外移,促進花芽分化。

疏枝。主要在采果後進行,疏除影響通風透光、無保留價值的大枝、過密的小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對一些樹冠鬱閉、透風條件差的結果樹,主要是疏除過密枝,解決樹冠內風、光條件;對於嚴重影響冠內風、光條件的直立強旺枝,要從基部疏除;對樹冠外圍骨幹枝和多年生枝,也應從基部疏除。疏大枝時,一定要謹慎小心,不要操之過急,一年不要疏枝過多,以防處理不當,引起樹勢反旺。一般在2~3年內處理完畢為宜。剪鋸口應及時用癒合劑密封保護。

摘心。為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當新梢長到15公分時,留5公分摘心,等再長10公分時,再次留5公分摘心,連摘2~3次。為緩和旺梢長勢,增加枝量,當新梢長到30公分時,留15公分摘心,再次摘心時留10公分。

扭梢。7月前,在背上枝基部5~6個葉芽處,用拇指或食指內扭枝條180°,枝頭別向下斜,防止再直立起,促進花芽形成。

拉枝開角。這是緩和樹勢、促發中短結果枝、促進花芽分化的最有效方法。大櫻桃枝基角較小,拉枝開角須及早進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拉枝,以削弱枝條頂端優勢,促發中短結果枝和花束狀果枝。把枝條角度拉到80~90°為宜,嚴禁拉成弓背狀。對粗枝、大枝,兩邊拉兩鋸,抽出「墊」來,把鋸口用塑料膜包好纏緊,上頂下拉開角。

多效唑應用。在幼齡大櫻桃上使用多效唑,可促進成花,提早結果。使用時,應綜合考慮樹齡、樹勢、樹冠大小等因素。一般3年生以上的幼旺樹均可使用。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是土施。土施一般在3月中下旬進行,平均每株施用15%粉劑2~3g。二是葉面噴布。一般新梢長20公分時開始噴布,濃度為200~300倍,使用次數為2~3次。使用時一定要嚴格控制用量及濃度。

3.防治病蟲害

大櫻桃病害主要有褐斑穿孔病和細菌性穿孔病、干腐病、流膠病、根癌病和根腐病等。

對於褐斑穿孔病和細菌性穿孔病,可噴70%伊諾多·錳鋅600倍或叮呱呱1500倍,間隔15~20天;雨水多年份可加噴1~2次1∶1∶200倍波爾多液。

預防流膠病可在采果後結合防治葉部病害,噴2~3次的40%的氟矽唑乳油4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20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粉劑2500倍。秋季落葉前,噴銅製劑如波爾多液或喹啉銅粉劑200倍液,共噴2~3遍。對已發病的樹要刮除膠體,傷口塗抹40%氟矽唑乳油200倍液,或21%的過氧乙酸水劑5倍液,或灰銅製劑(100g硫酸銅、300g氧化鈣、1000g水)。

對於干腐病應縱向劃刀,然後塗抹5~10倍菌之敵或30倍農豐靈。對於已患根癌病或根腐病的病樹,應將病瘤切除或病斑刮掉,根癌病塗抹50倍或澆灌30倍的K84,根腐病塗抹10~20倍殺菌優等。

大櫻桃蟲害防治:紅、白蜘蛛,可用10%蟎門斬1500倍或40%索珠2000倍防治;桃潛葉蛾,發現幼蟲危害葉片或成蟲時,立即噴布高氯滅幼脲2000,間隔15~20天,連噴2次;梨網蝽,噴10%的吡蟲啉3000倍或5%啶蟲脒1500倍,主要噴葉片背面;紅頸天牛,利用成蟲中午多靜伏在枝幹上的習性,進行人工捕殺,當洞口發現新鮮蟲糞時,人工挖蟲或洞內蛀入20倍毒死蜱;金緣吉丁蟲,成蟲發生期,清晨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殺,或晚上用黑光燈誘殺,羽化盛期,往蟲道內注射40%毒死蜱10倍液,消滅羽化成蟲。(作者:王玉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fMQ2wB8g2yegNDqy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