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真的防老嗎?七旬老漢兒子棄養女兒管,重兒輕女要不得

2020-08-05     群美育兒

原標題:養兒真的防老嗎?七旬老漢兒子棄養女兒管,重兒輕女要不得

老一輩的人常說養兒為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是隨著近幾年社會新聞的報道,我們可以看齣兒子和女兒其實也沒啥區別,反而那些被父母后代的兒子,往往會做出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舉動。而那些被苛責長大的女兒,有時反而更加暖心。

已經70歲的王大爺,從小生活在邊遠山村,小學還沒讀完就開始幫家裡做農活,和大部分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一樣,他對養兒防老這件事深信不疑,尤其第一胎是女兒之後,兒子的到來讓他感覺生活有了指望。

像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那樣,大女兒早早輟學進城打工,開始努力養家,為弟弟將來娶老婆而攢錢,原本指望小兒子能有所出息,將來自己的養老問題也能得到解決,可誰知這個從小被當做寶貝疙瘩的兒子,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整天不務正業不說,還敗光了自己和老伴的養老錢,就連去養老院的錢都是大女兒掏的,想起年輕時苛待親生女兒的種種,王大爺真的後悔不已。

像王大爺一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不管是重兒輕女還是重女輕兒,對於二胎家庭來說,偏愛一個孩子,造成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1.孩子人格發育不健全

對於被虐的那一方來說,多數會被寵的無法無天,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所成就,在年少時就闖禍不斷,所有的爛攤子都需要家裡人擺平。而偏偏這樣的孩子,對父母的要求更多,哪怕爸媽已經掏心掏肺,他們仍然覺得不夠。

而被冷落的那一方,感受不到家庭溫暖,在長大成人之後,由於原生家庭的關係,要麼過早的組建家庭渴望逃離,要麼對婚姻持抗拒態度,前者恐怕無法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後者則會讓自己的人生缺失。

2.孩子缺乏贍養父母的意識

像故事中王大爺的兒子那樣,從小被當做寶一樣的長大,當進入社會連自己都無法安身立命,而從小就自私慣了,哪裡想得到贍養父母呢?而如果從小被父母冷落,孩子又會覺得自己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憑什麼去贍養父母呢?

對於大部分二胎家庭來說,最難做到的一點就是平衡,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家長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處理事情做到公平,不偏不向

就像我們曾經看過的大多數家庭倫理劇那樣,父母總是讓那個學習並不出色的兒子繼續念下去,而女兒呢只要苦哈哈的放棄學業,進城打工。如果在二胎家庭中,父母能做到不看性別,單純用學習成績和實力去決定誰繼續讀書,這樣相對來說是不是能客觀公平一些呢?

2.教會孩子分享

二胎家庭不僅家裡所有的零食玩具都要分享,連爸爸媽媽的愛都是如此,我們要提前給孩子灌輸分享的概念,從小的玩具開始,告訴孩子分享的快樂,而不是任由他獨占。尤其當兩個孩子不滿對方存在的時候,父母要做及時的疏導,而不是通過暴力解決。

3.必要時採取連坐制度

如果一個孩子犯了錯,另外一個孩子要一起受罰,父母當然不會給出多麼嚴苛的懲罰項目,但兩個孩子卻從中感受到了團結和友愛的力量,知道兩個人是一體的,榮辱與共。哪怕在父母離世之後,這也是兩個孩子之間最深的親情連接,比任何空泛的口頭教育,都更加有效果。

二胎家庭在遇到教育問題時,當然會感受到雙份的頭疼,但是在收穫喜悅時,也是成倍的快樂。兩個孩子相處的方式和態度,基本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氛圍,只有家長言傳身教,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他們才能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yEBvnMBLq-Ct6CZSH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