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瀚葉牽手亨通「自救」崔根良家族所圖是何

2021-05-12   大摩財經

原標題:ST瀚葉牽手亨通「自救」崔根良家族所圖是何

5月10日,*ST瀚葉(600226.SH)發布公告,稱亨通集團以13.52億元競得公司股東魯劍被司法拍賣的*ST瀚葉14.32%持股。以今日收盤價計算,*ST瀚葉目前市值89億,拍賣部分股權帳麵價僅有12.75億。

據*ST瀚葉此前公告,截至4月20日,亨通集團持有*ST瀚葉249.75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08%,這意味著一旦股權交接結束,亨通集團持股將達到15%,穩坐第二大股東。

*ST瀚葉前身為升華拜克,於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主營生物獸農藥製造。2015年6月,沈培今入主,並在2017年將升華拜克更名為瀚葉股份。

瀚葉股份剛剛度過了艱難的一年。2020年6月,瀚葉股份因涉嫌信披違規被監管層立案調查,其後因2019年財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瀚葉股份披星戴帽,簡稱變更為*ST瀚葉。隨後,瀚葉股份又捲入實控人違規侵占資金、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等事項,陷入漫長的訴訟泥淖。在本次司法拍賣之前,瀚葉股份實際控制人沈培今持有的5.68%股權也已經通過司法拍賣被中泰資管接管。

經過近一年的自救,瀚葉股份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今年4月底,瀚葉股份公告稱,已收回股東占用資金本金及利息,資金占用所涉及的事項已消除;公司違規對外擔保及訴訟所涉及的事項已消除。

警報解除、引入新的二股東,瀚葉股份的前景看起來很美,但是真的已經轉危為安了嗎?

瀚葉自救

在持股被司法拍賣的一天之後,瀚葉股份原副董事長、董事魯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所有職務,與牽手5年多的瀚葉股份徹底切割。

魯劍被拍賣的股份源於此前的一次股權質押。2017年3月,魯劍於粵開證券進行了兩筆股票質押交易,換取了9.22億資金。這筆質押在去年4月底到期,但魯劍並未如期回購,最終這筆股權也就被掛上貨架。

魯劍進入瀚葉股份的股東名單源於2015年的一筆收購。彼時,瀚葉股份通過發行股份及現金的方式了炎龍科技。炎龍科技成立於2007年,成立之初魯劍就是出資股東,此後魯劍在股東名單中進進出出,在被瀚葉股份收購後,也在炎龍科技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2020年,魯劍被選舉為瀚葉股份的副董事長並被聘任為總裁。

值得注意的是,瀚葉股份收購炎龍科技時,後者曾經簽下業績承諾,保證炎龍科技在2015-2018年分別實現0.9億、1.26億、1.64億和1.97億凈利。

但因炎龍科技未完成業績承諾,炎龍科技另一原股東、魯劍的妻子李練將持股賠償給上市公司,魯劍也在上任一個月後辭去了瀚葉股份總裁一職。隨著魯劍被迫清倉和辭職,已經徹底與上市公司脫開關係。

收購炎龍科技是沈培今成為瀚葉股份實控人後最重要的重組交易,彼時被視為瀚葉股份向文娛轉型的重點,但歷時五年多,仍沒有太大成效。

2020年,瀚葉股份業績全面下滑,實現營收5.56億,同比降31%,其中主營業務營收5.46億,同比降31.46%,歸母虧損擴大到9.42億,上年同期為6.56億。值得一提的是,瀚葉股份的農獸藥及蒸汽業務貢獻了九成以上營收,遊戲產品、娛樂影視及其他的營收占比均不足5%。

今年一季度,瀚葉股份實現營收1.54億,同比增5.1,%,歸母凈利大增392.12%達到1.08億。不過,在此期間,瀚葉股份的營收和成本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凈利潤大增主要靠的是投資。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瀚葉股份計提信用和資產減值損失-1371萬,去年同期為751萬,二者造成2000萬的投資收益差。

由於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瀚葉股份在今年進入保殼關鍵期。此時「牽手」亨通集團被視為再一次「自救」。

牽手亨通

亨通集團創建於1992年,主要從事光纜、電纜業務。現年63歲崔根良持有58.7%股份,剩餘股份為崔根良兒子崔巍持有。

亨通集團最主要的資產是上市公司亨通光電(600487.SH)。2003年,亨通光電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當年產銷量位居國內第二。截至一季末,崔根良通過亨通集團和直接持股,控制亨通光電27.27%股權。

雖然亨通光電有過高光時刻,但最近兩年的業績算不上優秀。受行業光纜招標價格整體下滑的影響,2020年亨通光電實現營收323.8億,同比增1.97%,歸母凈利10.6億,大幅下滑22.05%。

今年一季度,亨通光電營收為69.7億,同比增17.29%,歸母凈利2.6億,同比增13.14%。不過考慮到去年一季度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這份新出爐的財報還需要擠擠水分來看。

對比2019年同期數據,亨通光電營收和歸母凈利的增幅分別為2.5%和-42.2%,凈利接近腰斬。

這就引出了一個疑問:主要的上市平台亨通光電既然已經自身艱難,為何母公司還要大手筆押注保殼階段的瀚葉股份?

「亨通系」最重要的投資平台是亨通集團,也就是剛剛拍下瀚葉股份的公司。亨通集團縱橫資本市場,靠的並不是搶奪上市公司控制權,更多的是運用財務投資,少量參股的策略完成財富的積累。

數據顯示,亨通系全資及控股子公司主要在崔根良發家的光電纜領域,還包括國能物流,控股線纜電商平台纜360的五一互聯電商,此外還有亨通地產、亨通朗銘置業、亨通文旅三家地產公司,控股全球第四大海底電纜工程商華為海洋和盟固利新材料。

但亨通系在金融領域的投資才是其聲名鵲起的關鍵。截至目前,亨通集團是蘇農銀行持股6.93%的第一大股東,國融證券第四大股東和橫琴華通金融租賃持股35%的並列第一大股東。借著金融投資,崔氏父子獲利不菲。2020年胡潤百富榜中,崔根良、崔巍父子以210億元財富排名第251位。

不過自從2018年達到業績峰值後,亨通集團近年的業績不斷下滑。2018-2020年,營收分別為468.86億、449.9億和457.24億,期間凈利潤為31.88億、15.6億和13.14億。

此前,亨通集團因預付款及應收款過多一度被質疑向關聯方輸送利益。雖然,亨通集團一直否認,但截至去年一季末,應收帳款仍高達109.3億,占總資產接近三成。

與此同時,亨通集團的財務成本也居高不下。年報顯示,2018-2020年,亨通集團的財務費用分別為12.5億、14.7億和13.8億,其中2020年這一指標是當年歸母凈利的3倍還多。

高昂的財務成本壓縮了亨通集團的盈利空間,也讓其逐漸捉襟見肘。數據顯示,截至一季末,亨通集團總資產達到792.83億,有息負債達到235.5億,其中短債163.1億,而其在手貨幣資金僅有131.83億,償還短債有較大缺口。

今年4月,亨通集團發行了5億元規模的超短融債券,在募集說明書中,亨通集團直言面臨負債較高、短期償債壓力較大的風險。在亨通集團一季末的524.72億負債中,流動負債占比高達80.82%。

為緩解資金壓力,亨通集團還試圖開闢新的融資渠道。今年4月,亨通系旗下的盟固利新材料被曝已經與華泰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盟固利新材料是國內最早進入鋰電正極材料行業的企業之一,控股股東為亨通系公司亨通新能源,系亨通繫於2017年以逾3億的價格自中信國安手中收購。

入股瀚葉股份之前,亨通集團已經頻頻和瀚葉股份「牽手」。今年3月,瀚葉股份公告稱,將持有的青島易邦4.99%的股權以2.89億價格轉讓給亨通集團。轉讓完成後,瀚葉股份仍持有青島易邦28.45%股權,是僅次於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第二大股東,亨通集團則以4.99%持股排在第四位。4月末,瀚葉股份宣布從亨通集團手中買下了烏魯木齊銀行0.7%股份,總代價1.01億。轉讓前,亨通集團持有烏魯木齊銀行3.25%股權,為第十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易邦是瀚葉股份手中為數不多的真賺錢資產。2020年,瀚葉股份虧損9.42億,但青島易邦當期實現凈利6.32億元。

如今,亨通集團先拿下瀚葉股份的賺錢資產,再拿下二股東席位,市場期待,這次崔根良還會使出什麼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