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和禽肉作為生活必需品,也是防疫期間生活保供應的重要「菜籃子」產品。小松從松江區的兩家禽蛋和禽肉規模合作社了解到,目前合作社產業鏈較為完整,沒有遭遇運輸受阻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另外,為了應對特殊時期人們消費習慣的調整,更好地供應市民的「菜籃子」,合作社銷售也逐漸走向了「線上」。
全產業鏈下,生產基本不受影響
「飼料供應和運輸受阻,養殖企業面臨『斷糧』危機」,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個月,這些狀況在養殖行業中並不是個案。但令人訝異的是,對位於新浜鎮的規模化肉雞養殖合作社——新香川畜禽專業合作社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原來,合作社除了有滬上最大的規模化養殖場外,還有飼料廠及屠宰廠。「飼料廠在東北有固定的原料供應基地,年前也已經備足庫存」,合作社養殖方面的負責人張凡介紹,因為養殖不能斷,除了個別外地員工沒有到崗,其餘員工基本都留守在養殖和屠宰等生產一線,因此也沒有遭遇到一般企業復工後的「用工荒」問題。「近期每天的出欄量在5000羽左右,基本與以往同期持平。」張凡稱。
銷售從「線下」往「線上」突圍
相比新香川的「雲淡風輕」,專注於傳統銷售的太平洋禽蛋專業合作社,一開始情況有些窘迫。5萬羽種雞,日均產蛋量20000枚,作為松江區規模最大的禽蛋生產合作社,以往的銷售主要經由6家醫院、企業等單位客戶,以及位於松江城區的一家實體門店。
疫情開始後,企業和醫院的需求量減少了,門店的銷售也比以往要差。「合作社的雞平時主要以五穀雜糧喂養,要保持雞蛋的新鮮口感,必須要在半個月內賣掉」,合作社負責人金麗君說,一方面擔心銷售問題,一方面也想讓新老顧客不出門也能買到我們的產品。
想到這裡,金麗君開始往線上「突圍」,一開始是朋友圈,接著對小區和單位小範圍開啟線上團購的模式。「一天差不多可以賣出6000個雞蛋。」在區農業農村委的協調下下,金麗君的合作社最近又對接了松江區農產品專業銷售平台——家綠,由合作社不定期往家綠網上銷售平台供給貨源,不僅緩解了合作社的銷售難題,也保障了市場訂單的有效供應。
「以後消費者在哪,我們就要往哪發展」,經歷這一次的銷售危機,金麗君坦言今後不能只關注線下銷售這「一畝三分田」,也要考慮網上銷售平台。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保障供應是當務之急
也是居民迫切之需
全力守護「菜籃子」
松江在行動!
文字:李諄諄
編輯: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