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這所小學「嘗鮮」職業體驗十多年,終獲《中國教育報》點贊

2019-07-24     焦點常州

幾乎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被問起:

長大之後,你想做什麼?


除了作文本上那些高大上的理想,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曾經或大或小地迷茫過。


好消息來啦,

江蘇出台意見加強中小學職業體驗教育,

職業體驗走進中小學必修課堂!

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各界熱切關注。

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今天,

江蘇出台《意見》初衷何在?

全省各地開展職業教育體驗課程的情況又如何?

其實,雖然《意見》出台不久,

但常州的小學卻早早地「嘗了鮮」。


今天,

教育君邀你一起走近這所學校......

春光明媚、生機盎然的一個周六上午,江蘇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迎來了一批很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常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全體200多名六年級學生和陪同他們的老師。

職業學校里的一切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那麼新奇、有趣,寬敞的電子實訓室滿足了孩子們動手裝配無線小車的好奇心;放置了燒杯、酒精燈的化學實驗室讓孩子們過了一把製作手工皂的癮;被各種工具機占據的車間裡,孩子們揮汗如雨,大顯身手,親手製作小鐵錘;安靜的圖書館裡則是一群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她們全神貫注製作精美的零錢小包,準備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媽媽……

這是常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與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攜手

為孩子們打造的綜合實踐課程

——「走進勞動與技術的世界」


這次職業體驗課備受好評,

《中國教育報》都來點贊!

「將職業體驗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是江蘇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認為,這既是各中小學開展勞技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大勢所趨,因為現代職業教育應當服務於更多的學生乃至全社會。

現在,就讓我們來「取取經」

讓小學生走進職業學校,

常州市實驗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活動

都有哪些經驗?

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緣由

這種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創新合作模式,

至今已走過了11年的發展歷程。

一所小學,

為什麼要開設這樣的課程呢?

(一)學校發展之需

常州市實驗小學創建於清光緒32年(1906年),一百多年來,開拓創新是實小人一貫的勇氣和使命。2005年,學校提出給孩子們「100種經歷」的教育主張,積極尋求社會資源來拓展和豐富孩子們的經歷和體驗,給他們的童年生活留下書齋外的愉快記憶。



(二)時代發展之需

綜合實踐活動因其具有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而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職業啟蒙是有意識地引導兒童職業傾向的教育活動,是多元人才理念的有效落實,順應了社會發展需求。



(三)兒童成長之需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並沒有給我們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和需要。然而,動手能力是兒童智力發展和個性成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一直舉辦「勞技節」,根據孩子年段特徵,舉行繫鞋帶、包書本、削蘋果、釘紐扣等生活技能的比賽,但相對來說範圍、空間都比較局限。職業認知和啟蒙近年來在低幼年齡段十分盛行,但多出於商業化的目的。我們覺得對於小學生來說,職業認知和啟蒙要脫離簡單化、娛樂化的階段,應該向更廣泛的領域拓展,要對相對真實的職業環境有所接觸和了解。這就需要尋求專業的技術支持,需要合適的環境資源和師資力量,而職業學校擁有豐富的經驗、專業的人才和完善的設施設備,能夠為孩子的職業體驗、課程實踐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2007年,學校與當時的常州市劉國鈞職業教育中心達成了合作共識,組織六年級學生走進高職校,開展「走進勞動與技術世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0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多年來,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和實施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校本化的課程框架。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年級都確定了研究主題,結合學校辦學文化,形成了「不一樣的我」課程脈絡,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三年級主要以「安全自護」為主題,幫助孩子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四年級主要以「走進家務勞動」為主題,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主動為家庭分擔的責任意識;五年級以「漫溯常州」為主題,帶領孩子走進西瀛里明城牆、青果巷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淵源,走進學校周邊的超市、常州名店「雙桂坊」、「大娘水餃」等進行調查採訪,在增強社會實踐參與能力的同時,培育滲透家國情懷。

(一)課程的模式創新

六年級「走進勞動與技術的世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打破以往每周上固定節數的模式,將一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時集中使用,為期2天,利用職業學校雙休日各類實驗實訓設備的空閒,職校教師發揮所長,為小學生開設職業和技術類的課程。比如17年的課程活動就有女紅製作、計算機維修拆裝、創意裝飾繪畫、航模製作、電子閃爍燈製作、設立模擬網店、模擬企業經營、趣味化學、小錘製作、智能小車安裝等15個內容。2天的課程結束後,學生們都會獲得一樣自己的勞動成果,或者是一個手工髮飾,或者是一把金屬小錘,或者是一塊手工肥皂,或者是一架航模飛機……孩子們對此總是倍加珍惜。學校提出「100種經歷」的教育主張,就是希望能夠給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實踐和經驗,在親歷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技術的魅力、職業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素養、能力得到了提升,他們學會了堅持、懂得了努力、練就了耐心、學會了合作,體驗每一份職業的光榮和自豪,分享實踐創造的快樂。

(二)課程的整體設計

首先是課程內容的確定,一開始,是職校有什麼我們選什麼,現在學校根據孩子的需求來確定課程領域和模塊,這樣的課程更契合孩子的需求。目前,這門課程共涉及六個領域十五個小項,融合勞動、技術、創造等元素,滿足了對孩子們進行技術啟蒙的需求。其次是課程對象的確定。起初我們根據性別來分組,男生一般安排金工、木工、維修等項目,女生一般安排編織、繪畫等項目。但很快發現這是老師的一廂情願。然後學校開列了「課程菜單」,學生自主選擇,選擇人數多的課程開設,選擇人數少的就讓學生調整。雖然這種選課方式受到了大部分孩子的歡迎,但是還是有部分同學沒有能夠如願以償。現在是根據需求定課程,基本滿足了孩子的學習願望和個性化的課程需求。

0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與思考

小學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基礎階段,

是人生重要的啟蒙階段,

是學生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個性特徵、

個人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

進行技術與職業啟蒙教育很有必要。

那小學階段應該如何做好此類教育工作呢?

(一)著眼於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校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思考如何提升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在「走進勞動與技術的世界」課程活動中,學生在主動參與、內容探究、動腦動手中積累了經驗,形成了主動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情感和態度,養成了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獲得了多學科內容的綜合、方式方法的綜合、能力的綜合。通過活動,學生的方法意識和方法操作的規範性提高了,思維品質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著眼於學校課程的整體設計。孩子的職業素養不是靠一次或幾次活動就能提升的,應該有系統設計和整體架構。目前,我校二年級學生也有固定的職業體驗活動,和春、秋遊相結合,利用一天的時間到體驗基地進行初步的職業體驗,本學期,二年級學生就到米微兒童職業體驗中心進行了有趣的職業體驗。要想真正做好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融合,促進中小學生養成基本的職業意向和職業興趣,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建立職業啟蒙教育基地,開展多樣而序列化的職業實踐活動,將職業體驗滲透在各年級的課程中,並輔以相應的評價體系等,才能營造一個職業啟蒙教育開展的整體氛圍。



(三)著眼於教師的觀念轉變。幫助小學生開展職業探索、尋求適合其發展的職業之路,是普通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學校要真正開展好普職融通,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學習學科知識是重要的,但孩子的學習經歷絕非僅僅發生在校園內、在教材上,學校應該努力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認知平台。只有當教師們達成這樣的共識,才會真正去思考和探索,也才能真正地把孩子帶進勞動與技術的世界。

不管是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

還是小學與職校這樣一種「融通」的模式,

對於常州教育人來說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

常州教育人將一邊進行實踐和研究,

一邊探索和反思,

積極尋求更適合的實施路徑!

來源:常州教育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u-0RmwB8g2yegND53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