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名將,圖一家喻戶曉,圖四戰神白起!

2020-10-21     歲月的交錯

原標題:戰國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名將,圖一家喻戶曉,圖四戰神白起!

吳起,戰國初期傑出統帥,造詣頗深的軍事理論家、改革家,成名於秦魏河西戰場。與諸侯大戰76次,64次勝,12平,魏國能強盛無匹,有賴吳起。其人文武雙全,乃出將入相之典型。作品《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齊名,後世將二人並稱為「孫吳」。魏文侯死後,吳起逃到楚國,受楚王青睞,遂推行變法,後遭貴族算計,抱楚悼王屍體喪命。

孫臏,孫武后裔,軍事水平高超,其造詣匹敵吳起。先前,龐涓妒忌孫臏才高,設計害其受刑。逃亡齊國後,耐心等待覆仇。後兩敗魏軍,射殺龐涓(既生瑜,何生亮?),摧毀魏國霸權。桂陵、馬陵二戰,孫臏開運動戰之先河,計中有計,陣中有陣,刷新世人對戰術的新認知。戰後,孫臏歸隱,留下《孫臏兵法》。竊以為,若想體會孫臏用兵的高妙?當看後來者白起用兵。

司馬錯,秦國名將。戰績:攻滅巴、蜀,為秦國奪取不亞於關中平原的大糧倉。在秦滅巴蜀之前,秦國對六國用兵頻率數年一次;滅巴蜀後,秦人年年出擊,幾無停歇。另,秦占巴蜀後,對楚國形成居高臨下之勢,並攻取楚國黔中和漢中,為日後白起攻破楚都奠定基礎。簡而言之,無司馬錯,白起縱有用兵之才,無征戰之糧。

白起,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征戰沙場37年,從最低級軍官做到國防部長,一生大小70餘戰,無一敗績。史學家司馬遷贊曰,「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據統計,白起一生斬殺六國軍隊共165萬,人送綽號「人屠」。在他的指揮下,秦國幾乎占盡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對六國呈居高臨下的優勢。若無間諜挑撥,趙國早已滅亡,秦國將提前統一。

李牧,趙國名將,戰國後期為數不多的攻防兼備的名將,擅長出奇兵以少勝多,堪稱戰國後期最優秀的軍事家。初期,李牧領兵重創匈奴,力保趙國北疆無事,故而趙國能無後顧之憂地對抗秦軍。後期,李牧以一人之力,力抗秦國諸多名將(包括王翦),保趙國不亡。無奈趙王自毀長城!李牧死後,趙國旋即滅亡。

王翦,秦國名將。滅趙國、平燕國、破楚國、征百越,打仗無一敗績,唯李牧勝其半籌,無奈被秦國國力抵消。除軍事造詣高超外,王翦還頗有政治頭腦,功高蓋主卻善終於家。(其子王賁滅魏)

樂毅,戰國後期燕國統帥,深知兵法。伐齊之役,洞悉齊國山川形勢弱點後大膽分兵,用五路之兵互相配合,輕鬆洞穿齊國國防,半年之內,連下齊國70餘城(樂毅分兵伐齊五路進兵路線,見《讀史方輿紀要》)。燕昭王死後,新王猜忌功臣,田單反間計成功,樂毅離燕,老死趙國。

項燕,楚國名將。先前,秦國猛將李信、蒙恬(李廣先祖)率20萬秦軍滅楚,項燕先堅壁不出,後率楚軍悄然尾隨秦軍,並趁機攻入秦軍壁壘,殺七都尉,重創秦軍,迫使始皇帝徵發全國精銳再度進兵。前224年,秦國名將領60萬主力攻楚,王翦以彼之道還治彼身,與項燕對耗,楚國國力不支,項燕戰敗身死。

廉頗,一生報效趙國,曾指揮長平之戰前期戰事,於戰場所修防線十分合理,利用山川形勢抵消秦軍強悍戰力,排兵布陣命中秦軍要害,使秦人一度困頓不堪。若趙國未臨陣換將,長平之戰勝負難料。廉頗用兵,不似白起、李牧、王翦,無別出心裁的指揮,中規中矩地奔波於趙國邊疆防線。唯一拿出台面的當屬後期的鄗代之戰。此戰中,廉頗以上勝多,大破燕軍,逼燕國向趙割讓15城。無奈,廉頗老矣,後被趙王棄用。

魏無忌,魏國王室公子,受封信陵君。竊符救趙,率五國之兵反攻秦軍,迫使秦軍退入函谷關閉門不出,實乃魏國後期的頂樑柱。因其深得人心,加之秦人施展反間計,遂被魏王猜忌,抑鬱而終,秦人聞信陵君死,立即發兵拔魏城二十餘座,18年後,魏國亡。(著有《魏公子兵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l9KSXUBLq-Ct6CZPx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