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經的「太空航母」有多牛?一次可送5萬人到月球,重5萬噸

2020-01-16     武器正能量

曼哈頓計劃期間,美國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領導的小組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核反應堆,從這時候開始,人類開始應用核能,並造出了核電站,讓大量民眾用上了更加清潔的能源。除此之外,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還使用核能驅動潛艇、破冰船、巡洋艦,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更是宣稱研製出了核動力巡航飛彈,並表示採用核動力的飛彈擁有近乎無限的射程。不過,與美國馬丁公司研製的一款核動力太空巨艦相比,俄羅斯的核動力巡航飛彈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據悉,這款名為「畢宿五」的核動力巨艦的長度就有300米,重5萬噸,堪稱太空航母,一次就能把大量人口送到月球。

「畢宿五」核動力巨艦的設計最早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當時,美國和蘇聯已經進入了冷戰,且在航天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儘管美國有著更強的綜合國力,但蘇聯是第一個把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對美國而言,被蘇聯搶先發射人造衛星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在此之後,美國加大了對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一階段,誕生了許多目標遠大的設計思路,「畢宿五」核動力巨艦就是其中之一。

「畢宿五」核動力巨艦的外觀十分怪異,宛如一枚巨大的火箭加上了兩片翅膀,尾部是巨大的發動機噴口。由於體型巨大,「畢宿五」核動力巨艦擁有十分變態的運載能力,在馬丁公司的設計中,「畢宿五」核動力巨艦一次就能送5萬人上月球,這個效率遠遠高於「阿波羅」系列飛船,如果「畢宿五」核動力巨艦真的可以建成,那麼,它將為美國的月球基地建設和星際探索提供強大的助力。與此同時,在太空旅遊方面,「畢宿五」核動力巨艦也擁有巨大的價值,畢竟,一次就能把數萬人送入太空,這可以帶來巨額的旅遊觀光收入。除此之外,「畢宿五」核動力巨艦的軍事價值也不容小覷,憑藉著與中型航母相當的體積,如果在「畢宿五」核動力巨艦上安裝武器,不僅能對地球上的目標造成巨大的威脅,也能有效應對太空中的衛星和飛船。

不過,馬丁公司最終沒有造出「畢宿五」核動力巨艦。最大的原因當然是「畢宿五」核動力巨艦太超前了,不管是冷戰時期的美國,還是現在的美國,都無法造出5萬噸的太空飛行器,畢竟,人類歷史上運載能力最強的「能源號」火箭也僅僅只能把270噸的載荷送到低地軌道,如果要把載荷送到月球,這一數據將下降為32噸。此外,如果採用核動力,「畢宿五」將產生大量的核污染,這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實際上,當美國集中一國的技術力量推進「阿波羅」登月計劃時,美國就意識到了登上月球的難度,當時的美國為了與蘇聯競爭,在「阿波羅」計劃上投入了海量的資源。即便如此,也無法保證每次登月的成功。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時,全球有5億人在觀看直播,而到了後面的幾次登月任務,觀看直播的人數大量下降,這說明人們對登月的熱情下降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登月的支持力度也下降了。這是「畢宿五」核動力巨艦被放棄的另一個原因,既然民眾和政府對登月的熱情已經過去了,那麼,就沒必要繼續「畢宿五」的設計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keaxG8BjYh_GJGVO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