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的金球獎可謂競爭激烈,無論是最佳男主還是最佳女主都實力相當,沒有誰能夠保證拿獎。其中,提名最佳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的就有西爾莎·羅南、查理茲·塞隆、辛西婭·艾莉佛、斯嘉麗·詹森和蕾妮·齊薇格。
一眾女主們,呼聲最高的當屬斯嘉麗·詹森和蕾妮·齊薇格,最後蕾妮·齊薇格憑藉《朱迪》勇奪桂冠。
這是蕾妮·齊薇格首次拿到金球獎影后。此前,她憑藉《冷山》拿到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獎要追溯到2004年。本屆金球獎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劇情片最佳男女主角獎都頒給了兩位出演「病態」角色的演員,一位是「小丑」華金·菲尼克斯,一位就是「朱迪」蕾妮·齊薇格。兩人都將「孤獨」演繹到了極致,那種病態的脆弱、觸底後的倔強,令人心疼又心悸。
都說華金·菲尼克斯是最好的「小丑」,甚至超過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希斯·萊傑。的確,華金準確地表現出一個人,如何從懦弱的病人發展成憤怒的瘋子,角色前後之間的人物弧光被精準而又戲劇性的表現出來,堪稱影史經典。
不過《小丑》的配置頗高,從演員的劇本,幾乎沒有短板。但《朱迪》絕對是蕾妮·齊薇格的「獨角戲」。
毫不誇張的說,蕾妮·齊薇格的精湛演技將影片提高了一個檔次。如果沒有她的神級表演,整部影片可謂乏善可陳,黯淡無光。從爛番茄的83分;到IMDB的7.1分,MTC66;
可以看出《朱迪》是一部較為中庸的影片,整體成色一般。影片的故事格局較小,幾乎完全聚焦朱迪·嘉蘭的個人經歷,而且還只是短短的幾個月。較為狹窄的視角,讓影片沒有向社會縱深擴展的可能性。
但奇妙的是,主演蕾妮·齊薇格在戲外的經歷,卻意外幫助影片加入了話題性,同她所出演的傳奇女伶朱迪·加蘭產生了跨越時空的互文。影片的時間線放在朱迪46歲時,即她生命的最後時光。她為了生存,遠赴英國參加為期五周的演唱會。一年之後,她因安眠藥過量離開人世,年僅47歲。
故事集中表現了她在倫敦表演時所發生的一段經歷。重點戲是她的多場演出,不穩定的狀態預示著她身體和精神上的衰弱與疲憊。第一場表演,順利且驚艷。
可演出結束後,沒有鮮花和擁簇,只有一片寂寥。走出酒店的朱迪看到沒有粉絲圍擁,眼神中難掩落寞。
可當她發現有兩位死忠歌迷出現時,瞬間又恢復光彩,赤誠地對那兩人報以微笑。
這兩位歌迷身份特殊,是貫穿全片的功能性人物。眾所周知,朱迪·加蘭除了是一位歌手,還因為她特殊的經歷,成為了同性人群的符號級人物。這對死忠粉是影片為數不多的亮點設計之一,既襯托出了朱迪的孤獨和失落,也在片尾完成了暖心的轉折。
《朱迪》靠一場又一場的表演串聯起了主線故事,先後呈現了朱迪多首經典歌曲,比如一開始在倫敦首演唱的《By my self》;後來還有連唱帶跳的《The trolley song》;午夜後在那對死忠粉絲家中唱的《Get happy》;和年輕戀人結婚後,狀態恢復的她,在舞台上高歌《For once in my life》;
婚姻亮紅燈後,她神志不清,借酒消愁,在台上發泄情緒,被觀眾無情嘲諷,還被扔了東西,她掙扎著唱了幾句《SanFrancisco》就趕下了舞台;幸好影片的結尾足夠溫暖,完成了角色的觸底反彈。
合同到期,原本當晚就要離開的朱迪,卻臨時起意,想要給自己一個完美的謝幕,她用一首壓抑已久的《Come rain or come shine》宣洩內心的鬱悶,很快震懾全場,仿佛回到她的巔峰狀態。
一首唱完,她感慨萬分。她生於舞台,最終卻無法在舞台上善終,這個令她又愛又恨的地方,成就了她,也摧毀了她。如此複雜的境遇和心理下,她只能用那首《Over the rainbow》宣布離開,唱到一半,用情太深,聲線已亂,哽咽無法繼續,她只能道歉,靜靜等待著觀眾的噓聲。
可就在這一刻,全片最溫情的一幕到來,現場觀眾起立清唱,這對朱迪是莫大的慰藉。
「你們不會忘記我的,你們會嗎?向我保證你們不會。」
朱迪渴求永恆,祈求被銘記的樣子讓人不自覺的淚盈於睫。人世間一大悲情,莫過於英雄遲暮,明星衰老,光環不在的他們失去了自我認同的舞台,被遺棄、被遺忘對於他們來說等同於死亡。
《朱迪》用一段回憶性敘事講述了她悲劇性人生的根源。從小被培養成明星,經受著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老闆路易斯·梅爾的壓榨。在那個製片廠決定一切的年代,明星不過是為公司賺錢的機器,常常遭受非人的折磨。
年幼的朱迪雖然收穫了名聲,卻因此失去了童年,甚至為了保持身材長期被迫禁食,濫用藥物,引發了嚴重的睡眠問題。這段童年經歷,為她之後的「自毀」埋下了隱患。
朱迪·加蘭因為《綠野仙蹤》少年成名。中年時期第一次經歷低谷後,她王者歸來,憑藉《一個明星的誕生》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最後卻意外敗給格蕾絲·凱利。第二年格蕾絲·凱利急流勇退,化身摩洛哥王妃,成就一代傳奇。而朱迪仍舊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求索,直到47歲時意外身亡。
其實,飾演朱迪的蕾妮·齊薇格在戲外有經歷了演員的低谷。在千禧年之初,蕾妮既是公認的愛情喜劇專業戶,又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競爭奧斯卡,風頭盛極一時。2010年以前,她在好萊塢的實力有目共睹,論作品受歡迎程度,有千禧年之際風靡全球的《BJ單身日記》;論演技,有唱跳俱佳的《芝加哥》,能夠和正處於巔峰狀態的妮可·基德曼一較高下的《冷山》。
可是2010年成了齊薇格的滑鐵盧之年,多部影片遭遇惡評,接連的票房失利,讓她陷入低谷,有影評人甚至放話,「殘酷的好萊塢,不會把新鮮可人的角色留給40歲往上的女演員」。
2010年後,她幾乎一夜之間從好萊塢憑空消失。這個「中場休息」花了她六年,在好萊塢,別說六年,就是六個鐘頭都耽誤不起。從2010年到2016年,齊薇格乾脆息影,一部作品都沒演。六年不露面,讓齊薇格成為了好萊塢屈指可數的「異類」。
出生在德克薩斯的齊薇格天上一副傲骨,「半退休」6年後,2016年,齊薇格重回大銀幕,出演了《BJ單身日記》的續集《單身日記:好孕來襲》。
這一次的回歸令人驚訝,因為齊薇格容貌和身材大變樣,甚至讓人有點認不出來。
但能夠放下一切出走6年,決心回歸之後,還怕那點口舌非議嗎?復出之後,齊薇格出演了其職業生涯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朱迪》,她成了黃金時代歌舞名伶朱迪·加蘭。
她坦言,自己不會變成角色,而是讓角色與自我進行某種有機的融合。在戲外經受的「消失期」,讓她對朱迪·加蘭的困惑感同身受。不同的是,朱迪·加蘭不願離開舞台,失去鎂光燈照耀的她迅速枯萎,她是大廠造星時代的犧牲品。而齊薇格更為洒脫,無論是在鎂光燈下,還是舞台之外,她都活成了她自己。
2002年和2003年,她兩次與奧斯卡影后失之交臂,這次拿下金球獎的齊薇格將是今年奧斯卡影后最有力的競爭者。不懼離開,適時回歸,這正是她與朱迪·嘉蘭命運如此不同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