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教你護理嘔吐寶寶,懂護理好的快

2019-09-25     營養師媽媽藍弧

作者:藍弧,資深營養師,10年專注營養領域


宸寶上幼兒園了,對孩子來說那是個交叉感染的重地,最近秋風涼爽,病菌也開始活躍,這不很快就聽說宸寶班一個小朋友生病了,隨即一個班一大半孩子都中招,宸寶也沒能倖免。

剛有症狀那兩天我剛好在出差,症狀就是嘔吐和低燒,我原本是不擔心的,以宸寶的基礎和營養素的保護,相信他會很快度過去,不過護理孩子這事真離不開媽媽,交給男人辦不好哦!


回去發現這幾天營養素給的很少,補鹽液也沒有喝。第三天我回去的時候,他還是存在嘔吐,面無血色,吃的食物大概過2.3分鐘就吐出來,不過精神狀態挺不錯,能玩能鬧,除了吃的東西會吐出來,沒有別的症狀。

回去當天,我果斷帶他去醫院檢查,我的目的是要排除嚴重疾病,包括ct、b超、驗血,能做的都做了,畢竟已經嘔吐了三天,我需要清楚不是別的問題才能安心在家護理。


檢查最後的結果就是病毒感染,加上這幾天吃的少,沒有排便,腸道脹氣(脹氣也是炎症不退的原因之一),醫生開的藥是頭孢、益生菌、vc、vb、開塞露。

我接下來的做法是先給他用一隻開塞露排便和排氣接下來用補液鹽一點一點喂,保證給到他不會吐的量,能接受以後,沖營養素給他喝(益生菌、酵母鋅,乳鐵蛋白等(保留一下)),先一次各一包,沖淡點,也是一點一點給,觀察接受很好以後,再從米粥開始喂,大概過2小時過後,開始嘗試煮爛的山藥米粥(混合一點芥菜和胡蘿蔔),也是先喂幾口觀察幾分鐘沒有吐再接著喂,護理一個嘔吐寶寶就是需要大人特別細心耐心。

好在這一整天他都沒吐,當天睡前沒有給奶,加了一頓營養素,睡了一晚後他就恢復的很好。早餐牛奶和饅頭正常吃,我看情形是穩住了,然後就去上班,囑咐爺爺今天量還是不能給多,可以從稀粥改成稠粥,下午就聽爺爺說飯量恢復了不少,也沒有再吐了,隔一天上幼兒園也完全正常哦。


這就是孩子這次嘔吐的全部過程,我非常真實客觀說明孩子生病過程,是為了給到大家最好的參考,從真實案例中,最能體會自己日常該做的護理。




但千人千體,每個孩在疾病面前表現都不同,那麼孩子嘔吐了,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就針對嘔吐這一症狀做詳細講解,只有理順思路,懂得原理,才不會亂,大人越淡定對孩子疾病恢復就越有益。


總的來說,嘔吐了該怎麼辦,分兩大塊:

對症和對因


對症,就是針對嘔吐這個症狀的護理;

對因,就是找到嘔吐的原因,再對因治療。

我先說下嘔吐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當某些因素刺激了內臟神經、腦神經、前庭器官等,就會有信號傳入中樞,由中樞發放衝動至相關的神經肌肉,去完成嘔吐動作。

嘔吐發生時,聲門和胃底部幽門會關閉,腹壓增加,胃蠕動增強,膈肌開始強烈痙攣的同時胃賁門打開,胃內容物在它們共同壓破下從賁門經食管噴出,整個過程都是在中樞神經控制下完成。


「對症」


不管是什麼原因出現的嘔吐,只要嘔吐了,護理原則都是相通的,正確護理可以很好的減輕症狀緩解病情。

嘔吐護理的基本原則是:循序漸進

1、平復


嘔吐是胃蠕動和膈肌強烈痙攣的結果,吐完後幫助肌肉緩解痙攣很重要,可以讓寶寶休息、坐立,輕輕安撫前胸後背,可熱敷腹部(溫熱毛巾放在腹部),安撫情緒,避免寶寶哭鬧、跑跳。




2、嘔吐後不要馬上喂東西


剛吐完不要給任何東西,奶、粥包括水也不能吐完馬上給,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吐了胃裡空空的,需要馬上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但這樣想是錯的,胃此時還正處在逆蠕動狀態,任何進入胃裡的都是刺激物,會加重嘔吐。

根據嘔吐程度,需間隔30分鐘~2小時才能進水,讓腸胃充分休息、蠕動慢慢恢復正常。


3、平復後喂水/補液鹽


嘔吐會丟失水分,根據嘔吐嚴重程度,平復後給喂水或者補鹽液。

如果嘔吐量少,嘔吐的主要是固體食物,那麼先從水喂起,一次給5~10毫升,一點一點喂,如果嘔吐比較頻繁,嘔吐物液體偏多,就要喝補液鹽(藥店買,按說明兌水)防止脫水,也是一點一點喂,觀察沒有嘔吐再加量給。


4、補液鹽

發燒、嘔吐、腹瀉,導致進食少、體液丟失的情況,補液都是重中之重的護理,家裡可以常備補液鹽,以備不時之需。


推薦買口服補液鹽三,它含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葡萄糖能快速補充電解質,補充大腦需要的能量葡萄糖,補液鹽要一次性按比例兌好(一包500毫升水),服用量根據體重算,參考如下表格:


如果不能方便買到補液鹽,用來應急可以自己先配鹽糖水。

鹽糖水配比:溫開水500毫升蔗糖10克(約2小匙)、細鹽1.75克(約少半啤酒瓶蓋),攪拌均勻。


5、從清淡米粥開始,不建議先喂奶

在孩子喝水/補液鹽能接受很好後,過半小時~1小時,可從清淡飲食,不建議先給奶(6個月以內純乳寶寶除外),可從米粥、爛面等開始,觀察適應情況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


6、不需要止吐藥,益生菌和鋅可保駕護航


嘔吐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把胃覺得消化不了的或者過多的食物排出體外,不需要專門止吐,讓胃腸道休息、補液並逐步恢復喂養是針對嘔吐最佳的治療方法。

同時,不管嘔吐還是腹瀉,都會造成菌群失調、粘膜損傷,可常規補充益生菌和鋅,可讓孩子更快恢復。



「對因」


嘔吐是症狀,而嘔吐背後的原因才是我們更需要重視的。

在積極針對症狀護理的同時,我們得知道原因才能安心護理,但引起嘔吐的原因太多了,問題可能出在消化系統,也可能在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疾病,可能感染性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可能是單一的症狀,也可能是多種危重疾病的複雜症狀之一,我之所以說要重視,就是怕有嚴重問題被疏漏了。




比如有一個案例,孩子沒有別的症狀就是連續多天一吃就吐,結果檢查是腦瘤……孩子有症狀,有時候檢查才能安心,我也鼓勵大家該查的查,不抱僥倖心理。

嘔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圖片來源:兒科時間)

這些是引起嘔吐可能的病因,而這些病因的誘因可能有吃了不潔食物、受涼、過敏、吃了刺激性大的藥物等等。

嘔吐原因雖然多,但是對寶寶來說大多時候都是感染引起(也可以說是感染導致的腸胃炎引起),細菌感染的情況比較少,大多又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需吃抗生素,而病毒感染是沒有藥物的,靠對症護理(參考前面的「對症」),最終讓身體自己戰勝病毒,兒科常見的嚴重情況還有腸疊套、腦膜炎、消化道梗阻等,不可掉以輕心。

嘔吐了,先按嘔吐「對症護理」,普通情況先觀察1~2天,病情嚴重的,急性的,或者護理過程出現不確定的情況就要去醫院讓醫生幫忙排查病因。


一般需要去醫院的情況是:


1、嘔吐清澈的液體超過8小時,持續嘔吐頻繁超過24小時無緩解;

2、孩子太虛弱,站立無力,淡漠有脫水跡象且給補液沒有沒有糾正;

3、嘔吐物有血、綠色膽汁、伴腹部疼痛等;

4、嘔吐伴發燒且補液鹽喝不進超過24小時,或者家長有任何疑問和不放心的情況。


其他問題:

1、為啥孩子有時候咳嗽一下就會吐?

咳嗽很多時候也是感染引起,而感染本身也可能導致嘔吐,所以同樣感染,可能咳嗽和嘔吐同時出現,加上人在咳嗽時,腹壓會增加,更會引起嘔吐,此時遵循同樣的原因,對症護理,防止脫水,同時積極找原因。


2、為啥孩子每次生病都愛吐,平時稍微吃的不對就會吐?

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表現的特別愛嘔吐,每次生病都會吐,那麼很可能孩子先天發育這方面比較弱,尤其是賁門括約肌發育比較鬆弛,食物容易逆流,這種情況,需要慢慢養護,日常細心喂養、合理安排飲食、減少刺激,隨著腸胃發育成熟才能慢慢好轉。


3、總是乾嘔是怎麼回事?

乾嘔的病理過程和嘔吐是一樣的,只是乾嘔程度沒有嘔吐那麼深,乾嘔沒有東西吐出,嘔吐把胃裡東西吐出來而已。

寶寶乾嘔大多發生在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嬰幼兒由於咀嚼能力弱,咀嚼吞咽動作還不連貫,出於身體的保護機制,如果食物太大或者太干導致無法吞咽,寶寶通過乾嘔會把食物推出,只要減慢喂養速度,把輔食做細膩一點,一點點喂就會減少乾嘔情況。

乾嘔還可能是情緒導致,有的家長很愛用各種方式哄孩子吃飯,恐嚇威脅也會讓孩子對吃飯有情緒,看到米飯就自然產品嘔吐動作,過度喂養、經常吃零食、腸胃功能弱等情況日常也容易乾嘔。

作者:藍弧(V+lanhuyys),資深營養師,10年專注營養和育兒領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hoGcW0BJleJMoPMLs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