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第六個烈士紀念日
每個中國人
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烈士紀念日的由來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提醒人們銘記那些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幸福、國家繁榮富強獻出生命的英雄。
在這一天,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以國家的名義向英雄致敬,讓英雄的事跡銘刻於民族記憶,讓英雄的精神激勵國家前行。
近代以來,據不完全統計
約有2000萬名烈士
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左權、趙一曼、楊靖宇、張自忠……
在山河將傾的年代
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
毅然肩負起民族獨立的重任
江竹筠、劉胡蘭、董存瑞……
在黎明前的黑暗裡
他們信念堅定、勇往直前
為人民解放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
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
為了守護新生的共和國
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殊死較量
大勇無畏,視死如歸
閱讀烈士們的書信
見字如面
他們豪氣干雲的模樣
宛在眼前
資料圖片:王爾琢
致父母
兒已決意以身許國!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有人眷戀現世安穩
有人渴望家庭幸福
然而,在革命大業面前
紅軍早期著名將領王爾琢
毫不猶豫地「舍小我成大我」
一紙「託孤書」向父母袒露心跡
上海、長沙烈士們殷紅的血跡
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
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
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
面對民族危機與百姓苦難
王爾琢立誓「以身許國」
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
兼第28團團長
這名縱橫井岡山的驍將
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戰鬥
在25歲便壯烈犧牲
資料圖片:史硯芬
致弟妹
我死後,有我千萬同志,
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鬥前進,
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於成,
故我雖死猶存!
南京雨花台
一位年輕人高唱《國際歌》
慷慨就義
他就是雨花英烈史硯芬
在大革命失敗後的白色恐怖中
他忘我地為黨工作
領導宜興秋收起義
而面對死亡
他從容如初、堅貞如一
認定自己「雖死猶存」
死亡從不能擊垮壯士
因為他們堅信那熱血必不白流
將匯作咆哮的江河
沖開封建與壓迫
迎來自由與幸福
資料圖片
這是陳覺烈士遺書(上排)
和趙雲霄烈士遺書(下排)
致愛人
誰無父母,誰無兒女
我們正是為了救助
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
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1928年
年輕的革命伉儷
陳覺與趙雲霄被捕
面對反動派的嚴刑拷打
他們夫妻同心、誓死不屈
就義前
陳覺寫下給愛妻的訣別信
4個月後
趙雲霄在獄中誕下一名女嬰
取名「啟明」
大愛無疆
大義凜然
他們放棄小我、決心為國犧牲
點燃了黑暗中的燈火
資料圖片:方誌敏
致祖國
我們相信
中國一定有個
可讚美的光明前途……
到那時
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
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在江西南昌軍法處看守所
方誌敏寫下對祖國母親誠摯的期許
字句間洋溢著
熾熱的情感
如今的中國傲立於世
正如他當年所願
……
和平年代不再有槍林彈雨
但仍有艱難考驗、生死抉擇
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
許多人負重前行
留下了永遠的背影
2012年
中國首架艦載機騰空而起
作為戰機工程總指揮的羅陽
卻因勞累過度
永遠倒在了工作的崗位上
孤島、沒有淡水、不通手機
王繼才陪伴一面國旗32載
2018年末,在一次執勤中
他突發疾病不幸離世
面對持刀歹徒
常群勇用血肉之軀抵住了利刃
遺體告別儀式上
千餘名群眾自發在寒風中
為他送行
2019年3月30日
四川涼山州木里縣發生森林火災
撲救行動中突發林火爆燃
30位英雄不幸被火球吞沒
他們中最年輕的,只有18歲
今年4月26日
直升機飛行員查顯偉
在訓練中突遇飛機故障
為避開學生公寓、高速路等
壯烈犧牲
還有很多很多先烈
他們披荊斬棘、衝鋒在前
他們步伐有力、無所畏懼
我們無法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
但那每一段英勇都不應被忘卻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
是無數先烈們的
心之所念、念之所望
70年,彈指一揮間
新時代的中國
早已是山河無恙、國富兵強
此時此刻,我們足以告慰先烈
這盛世,如你所願!
「
三年以來
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
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
在人民解放戰爭
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從那時起
為了反對內外敵人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無數烈士
以赤子之心鑄就了鋼鐵城牆
以泰山之力撐起了民族脊樑
忠魂不泯
英靈猶在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念」
我心中的烈士
是紀念,是思念,也是懷念
紀念他們的犧牲奉獻
思念他們的豐功偉績
懷念他們的崇高風範
今日我心
緬懷先烈
你們的英魂
將如你們為之獻身的土地一樣不朽
你們的基因
將在我們身上永遠賡續相傳!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這一偉大歷史時刻
即將到來之際
回首崢嶸歲月
追憶先烈事跡,承繼烈士遺志
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定
我們的步伐更加有力
烈士精神永不磨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來源:「新聞大連」綜合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央視新聞、新華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