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位於河北灤縣縣城南二公里灤河西岸岩山之巔。岩山臨灤水如虎踞,文峰塔在緊靠灤河東巔虎頭上,也稱岩山塔。文峰塔初建於遼世宗耶律阮時期(947—951)。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塔被毀,現只存一節塔基。2009年重建,今已重新屹立在岩山上。
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朱高樗代理灤州知州,此人非常迷信,會看風水.他以「岩山似虎踞,塔似虎角,若留此塔,與灤不利」為由,不顧鄉紳百姓們的強烈反對,強行將塔拆除了。十年之後,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在灤州任知州的黃克昌又以「塔主一邑(縣)科等,去之則不祥」為由,召集眾鄉紳商議修塔一事,鄉紳、百姓紛紛捐款,重修此塔。黃知州親自登山,察看被炸毀的塔址,提出新塔形和施工方案,集中能工巧匠進行重修。
岩山怪石磋峨,東側、北側絕壁干尺,在山頂上施工很難,幾個月才竣工,黃知州親自到山上驗收,看過後說:「此塔為灤州一神筆,筆尖是一柄三股鐵叉,筆尖分叉怎麼行?」但塔已修成,只有貼出告示「誰能將塔頂鐵叉挫去兩股賞白銀三百兩」。永平府(今盧龍縣)一工匠揭了告示,他隻身登上塔頂挫掉了兩股鐵叉。岩山文峰塔過去被列為灤州八景之一。
據史料記載,公元947年左右,遼世宗始建文峰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原塔共13層8面,塔高20米,為磚結構,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為條石砌築的須彌座,塔身由青磚砌築,塔為實心,每層8角均有懸鈴,巍巍壯觀。南面石刻"文峰塔",北刻"射鬥牛",東刻"凌雲梯",西刻"沖霄漢"。每當夜靜更深,微風四起,那鈴鋒則隨風擺晃,「叮口當」 之聲伴著腳下「嘩嘩」的灤河水聲,聲韻有致,確實是「五夜風聲嘯更雄」。
今天的文峰塔為2009年至2010年重建,塔高13層,蔚為壯觀。千百年來,岩山文峰塔一直是灤縣標誌性、紀念性建築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cbIfW4BMH2_cNUgO4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