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贏防疫阻擊戰,守護好上海出入口大門,來自全區各單位的眾多機關幹部、青年團員紛紛加入到本次花橋高速道口志願服務,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一腔熱血在冷峭春寒中阻遏新冠病毒的入侵。
迅即響應,回饋社會
來自石泉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李慧就是其中一員。令人意外的是,41歲的她卻是一名二級聽力殘疾的殘障人士。「我有聽覺,會說話。從讀書到工作,一直生活在正常人圈子裡。可以戴助聽器,也可以不戴。戴助聽器交流更清晰。不戴的話,看唇語也能交流。雖然學生時代有受排擠,但老師很照顧我,工作後社會上很多人也給予了我幫助。」在居委會做過5年助殘員的她,經過努力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街道社工,從事檔案管理工作。
在春節假期中,李慧在家上網,偶然看到區團工委在招募花橋道口值守志願者,加之她從新聞上了解到上海近日將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返滬,道口車輛逐漸增多。「為了把好第一關,阻隔新冠病毒的輸入,急需志願者幫忙測量體溫,所以我立即報名參加」。曾多次交過入黨申請書的李慧,決心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內心的堅定信仰,同時以這種方式來回饋社會對自己的關懷。「當我把想法告訴我媽後,她也很贊同。」
整裝出發,打贏硬仗
參與花橋道口志願工作的志願者,一天24小時不斷,每隔6小時換崗。本次志願服務共涉及8個道口,由8個小組以及1個機動小組負責,每個道口有6名志願者和1名醫務人員為入境車輛人員測量體溫。
李慧是1組的組長,值守班次是2月1日、2日的12點-18點,時長為6個小時,組員則是來自普陀區不同單位的6個人。一早9點多,李慧就到達出發點拿到名單,迅速找齊組員,發放口罩帽子防護服等裝備和點心。到了花橋目的地,為了能進入最好狀態,李慧讓組員們抓緊時間吃完點心,上廁所。「由於要等下一批的志願者來換崗才能結束,所以每天基本上快7個小時,由於工作時間較長,不能大量喝水。到家則差不多要快9點。」
李慧所站的道口,一天內就有十幾輛來自或途徑湖北的車輛入境,入境車輛幾乎沒有停過,排起長龍看不到隊尾。每一部車子停下來,李慧和組員們都要上前問車上人員3個問題,「你去過湖北嗎?你是從哪裡來的?請出示身份證。」並反覆測量其體溫,確保萬無一失。車子少的時候,全員輪流休息,但這輪流休息時長加起來也不到一小時,大家幾乎是站著完成工作。到了車流高峰時,全員則必須上崗。作為組長,李慧讓年齡最小的先休息,半小時換人,她最後一個休息。
恰逢2月1日、2日的天氣特別好,氣溫也迅速升高。李慧等志願者們由於穿著防護服,不透氣,站在太陽下,沒過一會兒就全身濕透了,但再熱也不能脫衣服,因為防護服是一次性的,脫了就不能再穿,只能堅持到晚上結束的時候才能脫下。
給李慧她們最大的感受是,「白天太熱,晚上冰冷,嗓子啞了,腿也發麻。一天工作下來,脫下防護服,羽絨服都是濕的。但現在防護用品都很緊張,口罩手套每個人發到手2個,決不能浪費。」
彼此理解,守望相助
「大家的心靈很美,為了心中的信念做好每一件事情,大家都在為上海,為武漢,為中國加油!返滬人員不僅配合我們志願者量體溫,還很自覺的給我們看身份證。體溫異常的人,則服從警察指揮去醫務區,很有秩序。」雖然這次志願服務工作不輕鬆,但李慧等人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彼此的理解,「他們也會對我們志願者說,『你們辛苦了!』聽到這話,我們也都很感動。」
現場志願者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展現出極大熱情,這些李慧都看在眼裡。上崗前和換崗後,志願者們都會互相測量體溫,即使很辛苦,也沒有一個人脫離崗位,堅持到工作完成。
由於街道一線工作量大、人手緊張,值守兩日的李慧接上級通知,返回單位待命,準備投入到新的戰場。她心中一直想對志願者夥伴們說,「我很高興認識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朋友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守護心中的信念,一起為中國加油!」
李慧的微信名字是
「活出真我風采」
在這困難危急時刻
她用果敢行動展現了她生命中
真實、純粹、美麗的風采!
記者:沈干
編輯:陳露耘
快訊!市政府公布致全市各企業書
戰「疫」一線記者手記!感動的瞬間說給你聽!
你們馳援武漢,我們堅持守「滬」
普陀這股紅色洪流鑄起了防疫「銅牆鐵壁」
10秒鐘的電話,為何會引發10小時的緊急排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az4G3AB3uTiws8KXY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