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時光,來安利一部愛爾蘭的電影《初戀這首情歌》。
如果看夠了國內那些眾多的低俗青春片了,想洗洗眼潤潤心,本片是個好的選擇。
首先這是一部關於青春的歌舞電影。中文名初戀這首情歌,聽其名就知其意了。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一個轉學生邂逅了一個比他要成熟的迷人女孩,主動搭訕後組建樂隊,在不斷努力實踐過程中實現了從稚嫩呆萌蛻變到勇敢又魅力,最終還真追到了心儀女孩的故事。
導演約翰卡尼將擅長動人的音樂與精彩的故事完美結合。
片中男孩們的樂隊演唱的歌曲好聽且是原唱便是一大亮點,故事合理好看,除了最後的結局覺得差了點意思之外,大體上都很喜歡,尤其是對一些細節印象深刻。
演員們演的清新自然,沒有俗套和做作,甚至有些真實的青澀。
當男主幾次親吻女主角時的表現,有的是絲絲的緊張,有的是害羞的不知所措,這些細微的神情和姿態往往能划過我們的心田,滋生美好。
男主外形的轉變,出場的氣場逐漸自信和耀眼,標誌他不斷的成長。這也是本片更具有內涵的一部分,男主的家庭環境不是太好,一個不恩愛的父母,一個不自由的生存環境。(註:似乎生存在這個小島上的人,都是壓抑的被迫的墮落的。)
男主的媽媽,一個心念遠方的女人,她一直夢想著去西班牙度假但從未實現,她每天沒事就早早回家,只是為了最後一點餘輝,點上一支煙,讀著文章,沒人知道她在想著什麼。
男主的哥哥,一個曾經有理想或是有想法的年輕人,試圖離開這裡但未實現,染上毒癮,墮落了。男主鍾意的女生,也一心要奔向倫敦去,似乎正如男主哥哥所言,有才華的人都出去了,留下的只有無所事事,徒留靈魂在腐爛。
但我喜歡男主的哥哥,一個曾經失敗的人,一個敢於正視自己的人,無為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敏感深情的心,他懂音樂,他重感情,他會在閒的時候想著媽媽在想什麼,他愛自己的弟弟,指引著他成長。
雖然,最終他沒有能再次「逃離」這生活,但已以新的姿態面對生活。
有點粗魯、散漫,但又是如此的鮮活而真實。
所以我不是喜歡最後的結尾,攜手女主一次衝動下的前往倫敦,雖然美好,也只是心靈雞湯似得美好,如果,換成為一個想像的情形會更好,如男主的美好而熱烈的幻想。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我喜歡導演對男孩自我成長的細膩刻畫,將處於那個年齡段的少年的萌動、不安、激情與熱愛展現的很真實很美。男主的成長來源於做自己熱愛的事,追自己喜歡的人,自然而然。
很欣賞那個情節的處理,當女主失敗而歸時,男主找到了她,聽完她的表述之後,選擇的默默離開,而不是抓住這時機採取更簡單的「安慰的方式」去博取女主的好感,擁有她。
此時的她最為脆弱和需要依靠,是的,作為一個女人,或許,她需要安慰,但作為一個人,她更需要的是堅強。
男主採取的繼續送錄音的方式傳達著愛意,鼓勵她度過難關,這個橋段讓我意想不到。
那些日子,靜靜的 深深的 一天,她在用心聽著音樂,聽自己的心跳,或許才是真正的成長時光。
或許,男主已經意識到了,人生有很多的路,是要一個人獨立走的,只要經歷過這些,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愛一個人的最好方式,是恰到好處的疼愛,沒有太滿以至累贅,沒有影響他自身的成長,愛太滿,會溢出,是負擔。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心懷共同的美好,一起成長,雙雙成為一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