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股民:心碎!實情不忍直視

2019-07-19     十億投資人

為什麼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

我們要知道10年前,2009年上證指數也在3000點左右。

是中國股市十年未漲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是過去上證指數在過去的走勢圖。

從圖形上看,是什麼形狀?——尖頂圓底。翻譯成日用語,那就是——牛短熊長。

還有哪些股票的走勢是尖頂圓底呢?

我隨便截幾個圖給大家看看。

這三隻股票是不是很像上證綜指的走勢?

以上三隻股票分別是三一重工、江西銅業、金嶺礦業。都是周期股的範疇。

周期股為什麼是尖頂圓底的走勢呢?當周期股出於周期低估的時候,按照PB估值;當周期的風來了,開始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按照PE估值。

因為是周期股,周期一旦逆轉,利潤經常是幾十倍、幾倍的增長。但是暴利階段一般不能持續很長久,很快利潤就下去了。所以公司在景氣周期來的時候,戴維斯雙擊;景氣周期過去的時候,戴維斯雙殺。所以公司股價表現為尖頂。

但是當公司出於持續虧損階段時,按照PB估值時,公司的凈資產波動性就小多了。所以股價跌破凈資產時,會達到一個穩態,然後不跌了。因為凈資產波動幅度很小。所以公司的股價是圓底。

上證綜指之所以走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成分股中周期股太多了。

今天收盤,上證36萬億市值,其中前30大企業總市值約17萬億,占比約一半。這30家企業中,10家銀行;6家(保險+證券);3家能源股。真能能算上消費股的只有7家。這7家中,除了茅台,大部分市值也就是不到3000億,上汽、海天味業、伊利股份、恆瑞醫藥。加起來也就是 一個中石油。

所以上證指數就是個周期股占主要權重的指數,它的走勢更主要是周期股來決定的。而我們國家的周期股,絕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那一輪就是見頂了,經過了12年還是沒有超過當年高點。大家可以翻翻資源類的股票,基本上都過不去當年高點。

當年的估值有多瘋狂?比如碧桂園。地產公司也就是給個8倍PE左右估值,高的時候能到10倍,低的時候6倍。2007年碧桂園上市的時候,估值時80倍到100倍估值。

25%的增長,10年能增長10倍。也就是說,碧桂園哪怕是在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間,年復合收益25%,利潤增長10倍。才能把2007年的估值消化完。事實上,碧桂園也確實是到2017年才超過2007年的股價高點。

類似的是中國平安。2007年當年80倍PE。也是用了10年的高速增長,2017年10月才超過2007年的股價高點。

但是一個公司10年利潤10倍增長,是非常罕見的。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所以2007年的超級牛市 6124點,就是大部分周期股的歷史大頂,比如中石油。

為什麼上證持續10年在3000點呢?

當年到3000點,確實到的早了點,估值比較高。後面這麼多年的利潤增長都是在消化估值了。

而且成分股中的很多公司,都是基建周期股,再趕上中國基建的下行周期,業績還增長乏力。

這10年,對於優秀的消費股,那是滄海桑田,10年10倍者大有人在。但是對於周期股,還不如10年前的公司也大有人在。

美股走起來就是消費大牛股的樣子。長期穩健上行,偶有下跌。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看看美股的走勢以及美股的成分股。

可以做個比方,美股指數就像茅台,A股指數就像中石油。茅台走勢什麼樣,茅台走勢什麼樣,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股票暴漲啟動前的具體特徵

在股市征戰多年,前面一直是虧的。沒有誰是一進股市就賺錢,就算是大牛市,不懂把握趨勢,行情好的時候也是虧。經過前面的教訓,目前我也是從看似複雜的股市反虧為賺了,接下來所說的是多年以來在股市虧錢所得出的炒股技巧。

一支股票前期一直處於下行通道中,而頂部一直帶著較大的成交量,放出巨量後股價繼續保持企穩狀態,並能很快展開升勢。這通常表明股價的根基紮實,後市還有較大的空間,這個時候這支股票可以大膽跟進。我們把這種形態形容為巨量過頂。

關於選股方面,想必很多朋友跟我一樣,聽朋友或者看這支股票漲了就跟這買進去了,結果往往是買到了高位,之前我跟廣大股友是一樣的,現在我的選股模式是這樣的,大家不妨看看。

一、盤子最好在8000萬以下,最好沒有送配歷史的,這樣的股票股本擴張能力強。

二、流通股本與總股本的比例在1:3左右,莊家便於拉抬。

對於選股這一方面我們一定要重視,我們的思維要緊接著股市,隨時轉變我們的思維,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股市跟隨著我們的思維走。

在捕捉量能堆積的個股時:

1、前期堆量拉升一波已回調到位。在選中這樣的股票是大家可以這麼操作:可在盤中股價出現洗盤或回抽時介入。

2、成交量出現堆積時,一般是股價完成波段回調後再續升勢。隨著股價波段高點逐步抬高,整體向上之勢是不變的。短暫回調後穩步回升,未來向上突破空間值得期待。

經常我們手中的個股盤中會遇到量能突變這一現象,如果遇到這一情況不用過於驚慌,因為盤中量能突變未必是壞事。給大家說說量能突變需注意的三個要點。

要點一 量能突變,並不強調當天是陽量還是陰量,也不強調是上升通道還是下降通道。

要點二 在時間橫軸上,如量能突變相隔的時間過遠,那麼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甚小,需要突破的量能(放量的對稱性)越大;而相隔很近,影響則較大,所需的突破量能也小。

要點三 量能平台的移動 均線系多空狀況 吸籌/出貨(高拋低吸) 量能平台 趨勢線

這是多年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一些操盤技巧,其實大家不妨試試看的。想做好一樣事情有千萬種方法,只看不實踐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如果我是機構投資者,想要做好一支股

我認為我先要找到一支大小合適,前景無需多麼優秀,但幾年之內絕對不會倒閉的那一種。然後我去拜會該公司領導,告訴他我想投資他那支股票,請他們配合。如何配合呢?就是在我吸酬時,在公報時儘量將業績放平,或者適當隱藏利潤,這一點公司很容易做到,只要對報表進行適當調整就行了,例如,將某些損益一個季度提完,使其報表看上去虧損;或者將後面數年的費用半年攤完,這都使得當期報表非常難看。

在這之前,我肯定是要進一些籌碼的,這些籌碼主要用來砸盤的。怎麼收集這些砸盤的籌碼?

我不會每天慢慢去收集,因為這樣會使股票天天上漲,反而難以收到足夠的籌碼,還容易被散戶搶酬,並使技術指標形成向上趨勢,更使自己收集成本提高。我會在某一天用大漲的辦法來收集,當連跌數天後,散戶都悲觀失望,猛然一個大漲,套牢的看到了希望,不會拋出;而短線獲利的,可能就交槍了,其實,在這個價位我只是要砸盤的籌碼,不需要收集很多,因此用猛然大漲的辦法就很容易達到目的。

第二天來個低開。為什麼要低開而不高開,因為我昨天收集的籌碼並不準備獲利,而且要讓昨天追風進去的短線籌碼幫我砸盤,如果高開,很容易讓短線籌碼獲利,他們就會在下跌途中有更多的資金來跟我搶酬,所以一定要低開,消耗這些短線資金。

在這個下跌途中,我將逐步用單托底,因為我要形成自己的底倉。經過幾天的連續下跌,有些割肉的籌碼就會回補自己的倉位,這時候我不能讓他們回補,我必須迅速的吃上去讓他們追風,當形成追風盤時,我將在底部的部分籌碼高拋,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二是騰出資金,然後再迅速的砸下去。

同樣的,我會邊托邊砸,這樣一來我就會得到更多價格更低的籌碼。

當跌到很低位時,基本上就沒人和我搶籌碼了,因為在這個下跌途中,我通過不斷的高拋低吸,不斷的大幅度振蕩,將大部分抄底的,搶反彈的都套在下跌途中,或者將他們虧損怠盡,使其不敢在來涉足這個股票,這時候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而公司的配合在這時就非常關鍵,長時間的業績沒有任何起色,使大部分散戶因懷疑其會不會ST,到恐懼驚慌,高位籌碼就會不斷的掉落,我就可以在底部橫盤當中不斷的高拋低吸來收集籌碼,這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關鍵看頂部籌碼掉落程度而定,如果高位籌碼長時間的不鬆動,那我就不會去拉這隻股票(底部充分換手)。


什麼是分時圖?

分時圖是指大盤和個股的動態實時(即時)分時走勢圖。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直接的根本所在。


分時判斷的關鍵點:

1、分時的判斷一定要以日K線為核心基礎,在日K線發出買入或賣出信號後,再去以分時決策買賣點和選個股。 千萬不要無視日K線,以為用分時就能決定買賣點,這是極端錯誤的。同樣的分時形態,在不同的上升或下降的短線趨勢中,判斷效果和方向的選擇是完全不同,個股的買賣也是一樣,同樣的分時形態,大盤上升形態中該買,下降形態中可能就該賣了。

2、先以周K線判斷中期趨勢的升降,再以大盤日K線斷定是否處於短線出擊的買賣點,再以大盤是否處於買賣點決定個股是否要操作,然後再根據個股日K線同時結合分時,決策個股的買賣。注意:日K線和分時是同時參考評估的。總結一下就是:看長做短,大盤決定個股,個股靠日K線和分時組合判斷。(同時結合板塊會更細緻)

信號:同仁堂和順鑫農業就是基於此選出的近期最牛股!


分時買入實戰技巧。

1、低開震倉買進:前一天股價放量收中陽K線,當天早盤突然就大幅度低開,這基本上就是主力在通過集合競價開盤震倉。由於這股上漲趨勢已經形成了,所以在早盤低開的時候可以大膽的去買入。



2、雙底買進:股價快速的下跌,殺跌波形非常長,並且形成了尖刀底狀態。股價在創出當天的新低的時候,量能在放大,說明主力的殺跌是在誘空,主力準備在低位接盤。當股價低位放量的時候,就可以放心買進了。



3、頭肩底買進:股價反覆的震盪盤跌,在創出新低之後,股價就展開了反彈,股價反彈並且回升到均價線上,股價就形成了典型的頭肩底。當股價再次拉升到均價線時,就可以買進了。



4、拉升回檔買進:股價放量拉升,突破了重要的阻力位(包括了前一天的收盤價,當天的開盤價和當天最高價),股價攻擊形態已經確立,大漲趨勢已經形成了。當股價回檔到均價線附近的時候,就可以買進了。



5、草上飛買進


股價在早盤經過一輪的放量拉升之後,主力將股價維持在均價線上反覆的震盪,量能萎縮。股價多次下探,都不能有效的突破均價線,因此就形成了「草上飛」的走勢。當股價回調到均價線多次破時,這時候就可以買進了。

分時圖賣出技巧:

1、破勢賣點。

如果分時線與均價線之間的距離較遠,用此法進行操作。即,股價在高位震盪時,跌破震盪區間上升趨勢線,或向下創近時段波段新低,賣。

2、破均線賣點。

破均線賣點是在錯失高乖離機會情況下確定的,如果分時線從高位向下繼續回落並且破均價線的時候,要及時賣出。



3、高乖離賣點。

高乖離賣點是在股價快速上漲過程中逢高賣出的方法。正確使用高乖離賣點可以幫助我們賣在當天分時波動的最高點區域。

分時買賣原則

1、早盤尋找高拋的機會,尾盤2:30尋找低吸的機會。

2、脈衝式快速上拉是高拋機會,恐慌性跳水時低吸機會。

3、MACD紅大波的最高紅柱是高拋機會,綠大波的最高綠柱是低吸機會。

4、跌破均價線即黃線回探是賣出機會,升過均價線即黃線回踩是買入機會五、沒買好,買後再次發現還有下跌空間,果斷止損認錯。

分時圖買賣注意事項:

1、利用分時圖確定買入時機,一般情況下載上午開盤後半小時與下午收盤前的半小時選擇買入時機;

2、不在分時走勢向下時選擇買入;

3、均價線突破昨日收盤價後股價回踩到均價線時,買入;

4、當股價連續2個漲停後的三個漲停後,只要漲停板封不住,堅決賣出;

5、在分時圖上,股價向下時每一次股價反彈但未站穩均價線,都是一個賣出點;

6、分時走勢中的均價線未突破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時,不買。


移動平均線確定性買點實用技巧

移動平均線是用統計處理的方式,將若干天的股票價格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趨勢。移動平均線的理論基礎是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比如5日均線就是連續5個交易日的平均成本線。

均線特性:

(1)平滑性:通過均線的平滑移動來修復價格不規則的偶然變動。(均線就像木匠用的工具「刨子」,能除去單根或數根K線猛拉猛降的偶然運動)。

(2)靈敏性、穩定性:均線參數取值不同,其特性也不同,參數越小,靈敏性越強,穩定性越差;參數越大,穩定性越強,靈敏性越差。

(3)助漲、助跌性:上升均線有助漲的特性,下降均線有助跌的特性。

(4)支撐與壓力:均線具備支撐和壓力的特性。

(5)揭示當前市場的平均成本。

(6)乖離率特性:價格與均線之間的乖離關係,均線與均線之間的關係。

乖離率是根據葛蘭碧法則推演而成的,乖離率的特性為當價格距平均線太遠時,價格便會向平均線靠近(主要以34期均線分析)。


均線應用注意事項:

(1)注意移動平均線的盲點: 橫盤整理階段,趨勢的中途修整階段,局部的反彈或回檔,以上三點利用均線交易有些不適用,但要重點關注,一旦出現持續大陽線突破均線,均線開始出現多頭排列,就是最好的買入點。

(2)不能把移動平均線的應用絕對化,均線的主要作用是追蹤趨勢,助漲助跌,但也不是絕對的,支撐和壓力也有被突破的時候,即便是長期移動平均線也是如此,仍會有假信號出現。

(3)均線的角度代表價格的上升速度,如果在大角度均線上升過程中,價格遇均線止跌再次上升,則上升空間會比較大。

(4)價格在發展過程中,中長期均線的角度是從小到大的,所以最後的階段大多是加速上升階段,所謂的主升階段。

(5)在長周期均線處起漲的品種,上漲空間比在短周期均線處起漲的價位大。所以要儘量在大均線處買入,至少要在34日均線處進入。

均線選股三大必殺技

從均線特徵來看,越是長期的均線,在投資中的安全性越高,但由於滯後性,往往會失去更好的時機。因此,如果僅僅使用單一參數的均線,往往會產生失誤,而對不同參數的同時使用則更有效。下面,筆者為大家介紹利用均線指標選股的三大必殺技。

1、絕對金叉

絕對金叉是是指三條均線同時交叉,且發生交叉的必須是三條周期較短的均線,同時從上到下必須按照周期由短到長的順序排列。例如,選擇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和60日均線,則交叉的三條均線必須是5日均線、10日均線和20日均線,60日均線則不在交叉之列。同時,金叉形成之時,必須按照5日均線在上,10日均線居中,20日均線在下的順序排列,否則就不能看作是絕對金叉。



2、多頭排列

均線的多頭排列,是指不同參數的均線按照時間從上往下的順序排列,並且同時處於上升狀態的一種均線形態。多頭排列的形態一旦形成,意味著多方上攻有序,此時空方節節敗退,股價必然會在多方的帶領下平穩上攻。



3、均線粘合

均線粘合是指長短周期不同的幾根均線,在同一位置上水平運行,且彼此接近重合的形態。均線粘合的形成原因是,股價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整理後,不同風格的投資者持股成本趨近一致,從而是得均線趨近平行運行。從K線形態來看,此時股價應該是進行箱形整理。

均線粘合出現暗示市場即將出現大的轉勢,均線一旦發散,轉勢也將開始。具體的轉勢方向一般可以結合均線粘合出現之前的市場走勢進行判斷。如果均線粘合之前,市場經歷了大幅上揚,則市場即將進入大熊市;如果均線接近粘合之前,市場經歷了一次大跌並且已經橫盤整理一段時間,則有可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莊家坐莊的流程

坐莊流程簡單的來說有三步,建倉,拉升,出貨。但是要細分應該有11步,進莊前的準備,建倉,試盤,整理,初升,洗盤,拉升,出貨,反彈,砸盤,掃尾。

下面我一一簡單概括說明每步操作的意義:

(1)在準備階段重點放在市場調研上。

(2)在建倉時,莊家儘量做到隱蔽,並發布利空消息,讓人不看好此股,他卻偷偷的在吃貨。

(3)試盤階段(請注意,我炒股的絕招,就是抓住莊家的有試盤動作開始關注的)講究控盤程度;每次拉升事先都要試一下盤,確定下一步的操作手法。

(4)整理階段講究底部構築情況。構築的形態好,容易引來跟風盤,拉升時輕鬆,花銷的成本就低。

(5)初升階段莊家主要使自己的股價迅速脫離成本區。

(6)洗盤時股價大起大落,消息失真,叫市場人士看不懂莊家的真實意圖。

(7)拉升。莊家吸足了貨,必須拉升股價完成出貨任務才能賺到錢。否則成本不但不能降低,反而要增加。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免泄露莊家的某些秘密,給莊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同時,把股價迅速拉升,該股的形象好,人氣就旺,使更多的人願意參與,為日後工作做好準備。拉升時講究「快」。使市場人士還沒明白時股價已在高位,追趕已來不及。

(8)出貨時,發布利好消息,製作漂亮圖形,引誘公眾介入。

(9)反彈時講究振動的幅度和籌碼的拋量。

(10)砸盤時講究「兇狠」,不計成本打壓股價,為下一次行情做準備;

(11)掃尾階段重點計算整個坐莊中收益,為日後再坐莊提供操作經驗教訓。

小結:有些莊家的流程採取綜合交叉法,使各個階段很難分辨出來,往往是吸,拉,洗並舉,出,砸同時進行。也有的省略一些環節,快節奏的完成。總之,離不開那三步,建倉,拉升,出貨。

通過換手率看是否有莊家參與

股票操作上如果我們能把握住主力動向,那麼我們就能很好的跟著一起喝湯,所以我們操作上一定要看個股上是否有主力!


所謂換手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某一證券累計成交量與可交易量之間的比率。其數值越大,不僅說明交投的活躍,還表明交易者之間換手的充分程度。



換手率操作思路就是一般在2%以下是無主力,主力在洗盤,2%到10%之間證明主力已經步入甚至有可能個股出現漲停,換手率大於10%以上的話就是主力加倉或者出逃,這個需要一定的技術分析!

所以看換手率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不過換手率選的股基本上都可以考慮是否有主力在參與!

輕鬆跟莊拉升,獲利出局

(1)拉升初期。在此階段,股價常常走出小陰線、小陽線交錯上漲行情,如同慢牛爬坡。

(2)拉升中期。在此階段,莊家依託均線系統邊拉邊洗,走勢非常有規律,吸引多頭資金積極買進股票,幫助莊家推高股價。

(3)拉升末期。在此階段,常常出現快速拉升的「瘋牛」行情,誘導、促使場外的投資者失去正常的投資心理、控制能力,產生一種過量、過度的放大和虛化的投資激情。這是行情即將見頂的信號,要隨時做好止盈出局的準備,不然就等著被套吧。

夾板式。在當日上攻時經常在「買三」和「賣三」位置上同時掛出大單子,之後把買賣價位不斷上移。與此同時,在分時曲線圖上經常沿45。角的斜率上推。

直拉式。此類主力一般實力強大,喜歡急功近利式的短線兇悍炒作如圖所示。



波段式。此類主力一般較具耐心,多為中長線坐莊,故採取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手法如圖所示


空中加油式。當我們看到股價拉出第一個波段之後,處於高位橫盤,這個時候一定確保主力是增倉的,反之主力是「築頂」,那麼追進去就可能被套山崗。做這樣的股票一定要在大環境向好的情況下做。


在拉升階段中,主力經常在中高價區連拉中陽線、長陽線,陽線的數量多於陰線的數量。陽線的漲幅實體大於陰線的跌幅實體。日K線經常連續收陽,股價時常跳空高開,並且不輕易補缺口,日K線形態中常出現連續三大陽線、上升三部曲、大陽K線等。


來看一個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做過的有趣試驗:

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放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隻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呢?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蜜蜂的經驗認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朝光源飛都用盡了全部力量,被撞後還是不長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他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採用互幫互助的方法。

如果說蜜蜂是教條型、理論型,而蒼蠅則是探索型、實踐型。它們的思維中,就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撞的時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被碰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它們能從同伴身上獲得靈感,合作與學習的精神讓它們共同獲救。所以,最終它們是勝利者。對這個試驗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乾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棄原先的對於這兩種昆蟲的道德附加和好惡感,你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看看自己在投資中,你到底是「蜜蜂」還是「蒼蠅」?你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善輸、小錯」是成功的關鍵

在股市中想要穩定持續地獲利,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幾乎是唯一的途徑。任何成功的交易者都有一套待合自己風格的交易系統。

而系統化交易的關鍵則是"善輸、小錯"交易是一個善輸者的遊戲,只有謙恭地對待市場,聽市場的話才能有好的收益。

因此,我們提出一個經歷大量實戰的交易者才能真正認識到的問題,就是必須真正地接受虧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才能一貫執行。只有構建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嚴格執行的交易者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盈利。

很多交易者僅僅把接受虧損的概念停留在思維意識中,更有甚者還沒有準備接受虧損。知道止損與接受止損並執行止損還有一定差距。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連續按照條件果斷止損,能夠做到連續10次按照系統信號離場的人可能不到20%,能夠持續嚴格按照既定系統執行的人可能不到1%。

市場好像有一種魔力在阻止人們下單止損,這是人們的"貪婪"和"恐俱"心理在起作用,人們害怕做出後悔的決定。在進場時,傾向於尋找更好的價位;在盈利時,傾向於等待更多的利潤;在虧損時,傾向於等待市場反彈。而行情就是"在猶豫中上漲,在希望中下跌"。這些都是沒有系統化觀念的表現,不能客觀地、果斷地做出對策,最終的命運往往就是錯失好的時機。


交易的關鍵

從精神層面,要確保一直處於無知但又不覺得自己無知的狀態是關鍵。如果恰好還有點兒偏執浮躁和爭強好勝就更好了,要是還滿腦子意識形態主導思維,更是上品;技術層面,要敢賭,特別是敢於上槓桿賭。專門選擇最熱門的品種,在其估值最高和業績最高的時刻果斷殺入。最後要記得死不認錯,從哪裡跌倒就就地臥倒。

人一順的時候就容易飄,特別是搞投資的,如果恰逢這2年業績出眾,往往看別人也不順眼了說話也沖了。可惜這不叫自信,叫淺薄。對搞投資的人來說,永遠要在前方為自己的低谷期留一個位置,這不是裝,而是了解了足夠多的投資歷史和對投資的本質有足夠深的認識後的一種自然反映。對市場謙卑未必讓你成功,但狂妄自大肯定讓你倒霉。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了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遵循交易系統的指令

有些人在賠錢的時候會更改交易系統,而有的人根本不相信交易系統,懷疑交易系統發出的指令,以致經常憑藉自己的喜好在市場出入。而我總是遵循交易系統。

我從事交易不是為了刺激,而是為了求得勝利。這樣的交易也許相當無聊,但卻相當有效。

當我和其他交易員聚會的時候,他們談論自己驚心動魄的交易經驗時,我總是沉默不語,因為,對我而言,每筆交易都一樣。

第一條交易原則就是絕對跟著趨勢走。而且,要完全的信任交易系統。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違反交易系統發出的指令。正因為如此,從來就沒有失敗的交易。其實,交易分為四種:成功的交易,失敗的交易,賺錢的交易,賠錢的交易。賠錢的交易並不一定是失敗的交易;而違背或者不遵從系統交易指令的交易就一定是失敗的交易。

第二條交易原則就是把風險控制到最低。每一筆交易的虧損一定要控制在1%左右。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必須了解,你每筆交易的風險越高,就越難控制交易的成績。只要你能夠控制風險,追隨市場大勢,就一定會賺錢。通常,交易系統獲利率在40%至50%就是不錯的。但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即使是連續失敗,導致的損失最多不會超過10%,這就是控制風險的好處。


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想了解更多股市操盤手法和買賣秘訣,可以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投資人筆記(K600313),訂閱學習更多實戰技巧、操作策略,滿滿乾貨每日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OxOFWwBmyVoG_1Zgl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