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鍋魚,源於四川宜賓、瀘州長江邊漁民的「片片魚」。它雖在宜賓、瀘州一帶誕生,但卻並沒有在那裡成長壯大,後來被引進到重慶,也沒有形成「氣候」是在它前些年被移植到成都以後,才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其實,成都的「冷鍋」形式早已有之,如10年前的火鍋雞、火鍋兔等品種,就是把已經用高壓鍋制熟的雞肉、兔肉盛入火鍋內,直接端上桌去,待食客吃完鍋里的菜肴後,再點火燙食別的原料。這種吃法極似火鍋,又形似湯鍋。如今的餐飲經營者好象都喜歡賣概念,他們對每一種新的餐飲現象或品種都能找到一個扯眼球的名字,比如把先不點火就可撈食鍋中菜肴的形式稱為「冷鍋」。這裡所說的「冷」只是相對的。幾年前,當宜賓的片片魚移植蓉城後,才由一些好吃嘴給起了個「冷鍋魚」的名號(據炊哥所知,是幾位報紙餐飲版的記者擺龍門陣時所取)。不過使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冷鍋魚竟一炮走紅,這冷鍋魚也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在蓉城的大街小巷裡冒出來了。
為什麼蓉城食客忽然喜歡上冷鍋魚了呢?一位專門經營冷鍋魚的老闆說過這麼一番話:魚肉營養價值高,含脂肪低,所以現在多數人都喜歡吃魚。然而,魚肉煮制時很容易碎,用火鍋的進食方式食用,食客不易掌握好火候,這種由廚房先行加工煮制的冷鍋魚,無需食客過多動手便可食用,其質地非常細嫩,這可能是冷鍋魚當初受歡迎的原因之一;而原因之二在於,冷鍋魚具有某種特殊的風味,因為製作冷鍋魚時,無論是炒底料,還是在魚肉成熟以後潑熱油,都會用到青花椒這種原料。青花椒與紅花椒相比,在風味上有著很大不同,關鍵還在一個「香」字。而冷鍋魚正是因為有這種特殊的麻香味輔佐,所以才能夠贏得食客的「芳心」。其三,原來的火鍋雞、火鍋兔雖然在風味上也有特點,但其製作時都需要用高壓鍋。大家知道:用高壓鍋烹制出來的菜品,風味特點會打折扣。所以這些年裡,火鍋雞、火鍋兔也就逐漸淡出了食客的視線,而冷鍋魚的風味優勢也由此凸現出來了。當然,在冷鍋魚面世後,眾多媒體也站出來推波助瀾,客觀上也對冷鍋魚市場起到了推廣和推動作用。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在冷鍋魚火爆時期,蓉城還相繼出現了「熱鍋魚」、「溫鍋魚」等衍生品種,其吃法和形式也基本上與冷鍋魚一致,只不過這類「借光」的品種很少有人去惠顧。的確,食客好象只認一個「冷」字似的,難怪「冷鍋魚不冷,熱鍋魚不熱」喲! 「冷鍋魚」的底料與普通火鍋底料有很大的區別。冷鍋魚的底料採用了大量的泡辣椒、泡生薑和榨菜來提味,花椒則選擇了較多的青花椒。另外,製作冷鍋魚,還可以加些增香的東西,如木姜子油、 藿香之類的原料使其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下面介紹一下四川「冷鍋魚」的製作方法:
製作冷鍋底料:
原料:
泡辣椒1000克 郫縣豆瓣500克 干辣椒300克 泡生薑400克 青花椒200克
紅花椒(大紅袍花椒)75克 大蔥200克 大蒜100克 老薑50克 藿香50克
草果(拍破去籽)30克 白豆蔻75克 靈草(磨粉)15克 山奈(磨粉)30克
丁香(磨粉)5克 小茴香(磨粉)20克 砂仁(磨粉)30克 冰糖150克
料酒200克 化雞油500克 熟菜子油1500克
製法:
1.干辣椒用沸水泡脹,撈出控干水分,斬成成「糍粑辣椒」;郫縣豆瓣、泡辣椒用絞肉機絞成茸;泡生薑切細粒;大蒜、老薑拍破。
2.炒鍋置火上,放入化雞油、熟菜子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老薑、大蒜、大蔥、藿香炒至原料水分干後撈出不用,待熟油稍晾後,下郫縣豆瓣、泡辣椒、糍粑辣椒、泡姜米,炒至水分快乾時(小火大約炒30-40分鐘,且必須用小火),下入草果、白豆蔻、靈草、山奈、丁香、小茴香、砂仁、冰糖和青花椒、紅花椒繼續用小火慢炒大約1.5-2小時左右,待鍋內香氣四溢、油色紅潤後,烹入料酒,炒均勻,端離火口晾冷,裝入缸內或罈子等盛器中密封儲存一周左右即成冷鍋魚底料。
製作冷鍋魚(以一鍋計算):
原料:
花鰱魚(1條)約1500克 冷鍋底料400克 榨菜片(四川涪陵榨菜)100克
豆豉(剁細)25克 生薑片75克 香蔥頭50克 大蒜75克 醪糟35克
香菜15克 二金條幹辣椒35克 朝天干辣椒15克 青花椒5克 油酥花生米50克
油酥黃豆25克 料酒、雞精、味精各10克 熟菜子油1000克 化雞油200克
高湯2千克 木姜子油5克 色拉油50克
製法:
1.兩種干辣椒和青花椒用50克色拉油在小火上炒香,加一半油酥花生米,磨成極細的辣椒粉。
2、炒鍋置火上,入熟菜子油、化雞油燒至七成熱,下生薑片、大蒜、豆豉炸出香味,舀入冷鍋魚底料、榨菜片炒勻,調入辣椒粉、醪糟、料酒、雞精,摻入高湯,用小火燒沸,用木姜子油,味精調好味,待用。
3、花鰱魚整理乾淨,斬下魚頭和魚尾(魚頭剁成兩半),再將魚肉片成略厚的魚片,先將魚頭、魚尾先入鍋底料中煮熟,然後再下入魚片,用大火汆約5分鐘至熟,放上香蔥頭、油酥黃豆、一半油酥花生米和香菜,即成。
味碟的調製:
原料:
鮮小米辣椒20克 四川大頭菜15克 香菜末5克 蔥花5克 味精10克
製法:
小米辣椒切細末,大頭菜切細粒,共納一碗內,加入香菜末、蔥花、味精,調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