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為榜樣,BEIJING再拼一次 | 汽車產經

2019-10-17     汽車產經

當「BEIJING」成為北京這座城市的一部分時,也意味著這是一次不容有失的挑戰。

文 | 陳昊、黃持

儘管北京的這個秋天冷得有些早,但在BEIJING品牌戰略發布會的現場,坐在台下的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顯得格外開心。

畢竟,對於北汽集團而言,可能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就像徐和誼所說:「這是北汽集團迎來破繭成蝶,躍升巨變的里程碑時刻。」也許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官方,不過對於北汽而言,太需要這樣一個時刻。

從十年前收購薩博技術發展自主乘用車開始,再到北汽新能源連續六年領跑純電動車市場,北汽自主板塊取得了不少成績,同時也伴隨著很多質疑。平心而論,北汽在純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技術方面做了很多的深耕與努力,北汽越野在越野車領域獨樹一幟,但人們卻總是盯著「紳寶」的銷量報表不放。

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更好地整合,形成優勢互補,其實北汽很早就在思考。無論是之前將北汽威旺、昌河等品牌打包重組,還是這次確立自主板塊核心BEIJING品牌,都是在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北汽集團希望通過BEIJING品牌告訴市場:「我們未來的目標還很大。」

從「北京」到「BEIJING」

兩個漢字到七個字母的變化,背後是北汽自主乘用車業務的更大「野心」。

未來,BEIJING品牌將是北汽自主的核心品牌,同時也代表北汽「高、新、特」戰略中的「新」字主力軍,新能源和新技術將是這個品牌未來的核心發展方向。而北汽集團過去紳寶、北汽新能源等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的子品牌也將得到整合,以統一的BEIJING面貌示人。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徐和誼曾說:「沒有不會和不能,當你什麼依靠都沒有,你就什麼都會了。」

其實,北汽很努力。

61年前,北京第一汽車附件廠在打造「井岡山」小轎車的時候,一窮二白的工人們就是用手敲、火烤、氣焊的原始辦法一點點將汽車敲打成形。

54年前,北汽212越野車誕生,成為那個時代的烙印之一。

隨後,北京吉普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北京現代也曾開創了「現代速度」,自主板塊的北汽新能源在今年依然保持著20.45%的高速增長。

正是從什麼都沒有開始,北汽一點點成長到今天的規模。

那樣困難的歲月都過來了,現在又算什麼呢?北京汽車與北汽新能源的整合,更大的意義在於資源的彙集,品牌的升級向上,同時兩者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技術與資源共享,助力北汽自主板塊的整體升級。

徐和誼與領導嘉賓共同啟動BEIJING品牌

徐和誼在解讀BEIJING品牌的確定和標誌設計時這樣說到:「『北京』用在了傳統的越野車系列上,帶有剛強、堅毅、突破的民族精神和產品氣質。而『BEIJING』則表達了面向世界,與時俱進,讓中國汽車工業走向世界的願景。」而採用數字字體的「BEIJING」標誌,也代表了這是一個開放包容、胸懷世界的品牌。

在發布會上,BEIJING品牌還推出了兩款全新車型。

首款純電動中級車EU7,新車採用了BEIJING品牌的全新設計語言,同時也延續了北汽新能源標誌性的「C」形日間行車燈。新車搭載一台最大功率160千瓦的驅動電機,NEDC續航里程451km,補貼後售價15.99萬元至17.59萬元。

首款概念車Illuminate「耀」,代表著BEIJING品牌「大都致美」的產品設計理念,同時也展示了BEIJING品牌全新SUV的設計風格,其前臉線條將成為全新BEIJING 品牌的前臉設計DNA。

BEIJING全新Illuminate「耀」概念車

未來,北汽集團計劃5年投入200億元研發資金,打造兩個全新平台:BMFA油電混動產品平台和BE22純電動平台,BEIJING品牌未來會有超過6款高端車型基於此平台推出。這也意味著,BEIJING品牌將形成從燃油車到插電式混動、增程式和純電動車的產品全覆蓋。

過去十年,儘管北汽自主乘用車的發展走過彎路,但也摸索了經驗,找到了自己的長處。憑藉在新能源領域的深耕、「海豚+」智能網聯戰略和「達爾文」智能座艙系統的推出,北汽「新四化」的轉型已經走在了前列。

而BEIJING品牌在未來依然可以沿著自己擅長的道路發展,同時戰略地位更優、資源更優,當然可期。

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主任李一秀

BEIJING品牌推出的同時,北京汽車和北汽新能源兩個營銷團隊也已經進行了整合,新成立了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由李一秀擔任主任。

李一秀說:「新品牌將通過打造『一個渠道』、『一個品牌』、『一個團隊』,實現北汽自主品牌的順利融合。」兩者的資源整合,也在這裡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合計超過700家渠道布局、11款油電產品覆蓋細分市場、650家服務網絡資源共享、累計超過百萬的客戶沉澱和900餘人的銷售團隊。

未來,BEIJING品牌將創新「平台化」用戶服務,為用戶提供導購、充電、出行、社交、維保等一站式服務模式。同時還將推出「一體化」渠道模式,打破傳統4S店概念,將其變身為集合銷售、售後、出行、充換電、金融、租賃服務於一體的「汽車驛站」。

「BEIJING」的未來

敢改變,總比不敢面對強。對於年輕的中國品牌而言,又有誰沒有走過彎路?成長總是需要付出學費的。

幾乎所有的中國品牌在起步之時都帶著或多或少的模仿痕跡,但堅持正向研發,現在的中國品牌也形成了自己的設計風格;

吉利和奇瑞當初都走過多品牌戰略的彎路,最終以回歸一個品牌而告終,反倒走上了向上發展的道路。

就像北汽十年前收購薩博技術,或許那些技術圖紙的價值尚有爭論,但從中得到的成熟製造經驗、運營體系是無法用數字衡量的,而這些才是比平台技術更具備價值的「軟實力」。

或許現在去給BEIJING品牌未來的發展下個評判頗有些「鍵盤俠」的味道,因為關於這個品牌更多的細節和發展規劃我們還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才可以看到。但從信心和氣勢上來講,BEIJING品牌邁出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

品牌發布會選址中華世紀壇

不是有句著名的雞湯叫做「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麼。也許銷量數字背後依然有很多問題的存在,但敢於讓北京這座城市的元素貫穿整場發布會,勇氣和信心便可見一斑。

——這座城市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餘年的建都史,是首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古老與現代在這裡碰撞融合;

——中華世紀壇,高聳的「時空探針」見證了新千年的到來,見證了2001年申奧成功,也見證了這個城市很多時刻。

在這裡,舉辦一場「BEIJING」品牌的發布會,並非誰都可以做到。當北汽以「BEIJING」之名鍛造一個品牌時,這份榮耀的背後,也是一份並非誰都可以擔起的責任。

BEIJING品牌首款純電動中級車EU7

當徐和誼說「BEIJING」品牌要成為北京的「金字招牌」和移動新地標時,背後支撐的是足夠的決心與信心。

支撐「BEIJING」未來的,是北汽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和北汽新能源試驗中心兩大創新平台,是五國七地超過5000名工程師的研發力量,是今後推出的每一款產品,是與戴姆勒、麥格納、華為、寧德時代等戰略夥伴的開放合作……

但更重要的,是信心。

寫在最後

從北京,到世界,向未來。

或許對於北京這座城市而言,2008年奧運會是一個節點,它即完成了北京城市面貌的飛速改變,也讓北京人有了更為開放、進步的心態。

對於北汽而言,BEIJING品牌的發布或許也是一個節點,完成了北汽自主乘用車的整合,也給北汽信心和希望。

徐和誼希望BEIJING品牌既是北京的,更是世界的,成為一個有品質、有溫度、有雄心的品牌,成為中國汽車享譽世界的靚麗名片。

北京做到了,BEIJING還會遠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KIK2G0BMH2_cNUg7L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