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環保的十二時辰

2019-08-20     新武安

沒有退路和選擇,只有戰鬥到底

武安的大氣污染防治

又一次到了生死關頭

午夜的鐘聲響起,時針指向12點,但在沉睡的武安大地上,大氣辦、鄉鎮、部門的一支支隊伍卻像白天一樣,繼續活躍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各個現場。

武安的三個空氣品質示範區內,早已布滿夜查的點點燈光,洗掃車、洒水車輪班倒替,24小時不停運轉著。生態環境分局涉及四大行業的駐企監管員每隔兩小時向駐企監管群實時傳輸停產設備照片。同時,該局分成五個小組的夜查隊伍已經出發。武安市大氣環境數字化監控指揮中心內依然燈火通明,實時監測著全市各個點位的數據。設立在大氣辦督查科的舉報電話不斷響起,工作人員正在認真記錄。

這就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武安,晝夜不停,輪番督查,為了碧水藍天,正在用盡全力,一微克一微克地摳,讓我們走進看似普通卻又極其特殊的十二個時辰,去感受在這場戰役中武安的堅韌和奮鬥。

過去從來不自拍,現在沒想到合影最多的是我的同事還有燒結機

8月10日上午,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政治性警示教育大會,會上宣讀了《關於近期查處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的通報》。其中,對抓環保工作不力的生態環境分局、科工局等單位進行了問責。痛定思痛,生態環境分局放出了一系列「大招」,不抓好環保誓不罷休。

「過去從來不自拍,現在沒想到合影最多的是我的同事還有燒結機。」零點剛過,生態環境分局駐裕華鋼鐵監管員石國權和段勃濤揉了揉惺忪的雙眼,關掉鬧鐘,朝著那台高空停產的燒結機走去。在企業停產設備前,石國權打開手機上能夠實時記錄時間地點的元道相機,拍下裕華鋼鐵6號200燒結機台車推空的照片,做好填寫記錄,和同事站在停產的設備公示牌前合影,傳到微信工作群。每隔兩小時,重複一次。一趟夜班下來,他們至少要爬高六七次。

像這樣的「巡查動作」,全市所有四大行業在崗的駐企監管員都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統一行動著,就是為了杜絕企業偷生產行為。而元道相機的實時記錄功能,也從另一角度和側面「監管」著駐企監管員。

「現在,我們晝夜不停,查企業是否偷生產、查駐企監管員是否在崗在位、查各項傳輸的數據是否屬實……」生態環境分局一位剛參加完晨查的工作人員對自上而下傳導的壓力感受強烈。

日前,生態環境分局出台了「加強版」環境執法監管制度,對《環境執法巡查工作實施方案》《重點企業差別化管控駐廠監管工作制度》等4項制度再次完善強化,讓企業偷生產行為無所遁形。除了全市四大行業駐企監管員以外,生態環境分局還抽出170多人,每天雷打不動、風雨無阻,分組分班開展日查、夜查加晨查,並每日至少上報5個問題,構築起一張最嚴環境執法監管網。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和問題,分秒不停

夜色,更濃。

急匆匆的腳步聲,一束束手電筒的燈光,星星點點地出現在三個空氣品質示範區內,光影跟隨著這些腳步不斷晃動,淹沒在一陣急雨中。

點亮這些燈光的,是不間斷夜查三大空氣品質示範區的市級領導以及鄉鎮和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為了同一個目標,帶隊在三個示範區的核心區或者監管區域內,一網格一網格地查找問題,對各自的負責領域嚴查嚴管。尤其對夜間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群眾舉報反映強烈的問題突擊檢查,現場立即交辦,直至整改落實到位。同時,三個空氣品質示範區還會由各自的負責人,將當日工作以及通行車輛管控、霧炮車管控和工業企業廠區清掃揚塵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發布在武安市空氣品質保障群里,由責任部門主動認領整改。

「武安的三個空氣品質示範區是重中之重。為此,我們實行了精準的網格化管理,精確到每個污染源誰來管、如何管、管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有明確的規定。」夜查路上,大氣辦一位負責人介紹起了情況。

時針轉動,每一時刻,武安市大氣環境數字化監控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各種顏色的圖標成為檢驗武安空氣品質的標識牌。一旦三個示範區內某處出現指標上升、圖標變色,這個傳輸監測數據的中樞神經系統將發出預警指令,由專家組立即提出整改建議,各有關市級領導以及相關鄉鎮和監管部門相繼「接招」,用最快時間排查解決,不分晝夜。

除了三大空氣品質示範區,早在去年8月份,其他市級領導和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就開始堅持不懈、頂風冒雨開展夜查。我市先後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出台文件,進一步完善規範了領導幹部夜查工作機制。據大氣辦統計,截至目前,市級領導夜查共計730次,各鄉鎮有關部門夜查美篇已經發布將近400期,共計1000餘次。每一次夜查過程中,他們都會對各自分管區域的環保重點、難點親自上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和問題。從漆黑深夜到微亮黎明前,都是他們的夜查時間。

寧可壯士斷腕流血流淚,也必須打好這場攻堅戰

見到大氣辦工作人員常健的時候,濃重的黑眼圈,滿臉倦容,正倚靠在椅子上準備一會兒的會議。「武安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武安遲早要面臨這樣一場嚴峻的戰役。我們寧可壯士斷腕流血流淚,也必須打好這場攻堅戰。」再過10分鐘,武安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將在七點半準時召開。這已經是連續召開的第18天。

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是一種領導班子集體議事的重要機制,目的就是為了及時調度、安排、研究、處理重大問題,及時交流和溝通情況,提高工作效率和決策水平。

7月31日晚,市委書記魏雪生主持召開黨政聯席(擴大)會議,專題研究討論建立了武安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

這個武安獨創的工作制度,受命在武安這場嚴峻的藍天保衛戰中。

配套聯席會議,一系列涉及督導檢查、追責問責的制度隨之出台。聯席會議下設8個重點工作專項整治攻堅組,以及一個綜合協調組、一個督導檢查組、一個幹部考核組、一個問責追責組、一個依法打擊組和一個宣傳報道組。

聯席會上,從市級領導到大氣辦,再到各鄉鎮和部門,依次彙報當日任務落實、督辦問題整改等工作進展,因為推諉扯皮以及其他原因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市級層面。現場直指問題、不留情面,下不來台、紅臉、出汗已成常態。

截至到8月18日,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第18次調度會,我市共交辦問題319個,其中259個已經完成整改,60個問題沒有整改到位。

「你們設立的舉報方式現在有人領獎沒有?舉報的都是哪些重點領域和問題?你們如何核查群眾舉報的真偽?如何為群眾保密?……」每晚的例會上,市委書記魏雪生、市長強延峰總會在彙報中間不時就一些具體問題插話提問,和大家一起討論研究,不斷支招,直至拿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每晚三個多小時的碰撞,舊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在最快時間內立行立改。與此同時,又不斷有新的問題發現。就這樣,在這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奮戰的所有「戰士」們,又將奔赴新的地方和問題現場。一個又一個決定武安經濟安全和未來發展的十二時辰又將重新開啟。

願所有一點一滴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所有心血都能鑄就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這塊「盾牌」中。我們堅信,每一分每一秒每個小時每個時辰的努力終將匯聚成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讓武安天更藍、空氣更清新,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編輯:李英鵬 陳園園

審:方圓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HphrWwBvvf6VcSZH7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