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國時代,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裡面的人物的名大都是兩個字比如,劉備、關羽、張飛、呂布等等。
古人取名字的講究
古人的名和字是分開的,比如劉備劉玄德,張飛,張翼德,關羽關雲長。先有名後有字,字是自己成年之後,自己給自己取的,一般名都是兩個字。但是也有三個字的,比如郭攸之,名攸之,字演長 .邢道榮,名道榮,字育森 濮陽興,名陽興,字子元 王子服,名子服,字子由 馬日磾,名日磾,字翁叔,這名和字幾個字有什麼講究嗎?
其實兩個字的名字真有些淵源,這些淵源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建立新朝的王莽,對於這個人歷史的評價不一,因為他為人奸詐還外戚篡權,雖然建立了新朝政權,但是很多人對其都是不承認的,以至於政權存活時間也並不長。但是東西漢的分裂,後來的亂世不斷,其實他都是有責任的。那為什麼說三國時期,人起名字都偏愛兩個字呢?這就得說王莽和他長孫王宗之間的糾葛了。
王宗,王莽長孫。由於王莽的兒子早年去世,作為長孫的王宗便可繼承大統。但是王宗這個人心急切,又沒有智謀。早早的便夥同自己的舅舅來篡奪皇位。但是不久便東窗事發,雖然是自己的親孫子,但是王莽還是不想放過他。 首先王莽下令自己的孫子王宗改回原名,王中本叫王會宗,王莽為了體現自己的尊貴血統,便讓周圍的親戚都改為單字的名字。
但是王宗如此做法讓他非常惱火。他為了羞辱自己的孫子,便令其改回原名。慢慢的三個字的名字,就顯得不是那麼尊貴了。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1255個其中大多數是單名,而《禮記·曲禮上》寫道:「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遍諱。就是:父母仙去後,哭祭結束,就要開始避諱不能提父母的名字,不過不用避諱近音字,倆字的名字,只要不把倆字一起用就行了!
而前面所說的邢道榮,他出身低微所以用了兩個字的雙名,我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在《三國演義》中,凡是雙名的人物都不是那麼出名,都是默默無聞。仿佛可有可無,仿佛小草襯托著鮮花。而鮮花就是關羽、張飛、諸葛亮這樣的頭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