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江城重啟!攝影鏡頭下的武漢復甦

2020-04-08   三聯生活周刊

4月8日零時起,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這座封閉76天的美麗江城按下「重啟鍵」。隨著第一輛小客車順利出城,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攝影記者 | 黃宇

轉眼,我在武漢已經待了兩個多月。穿著最厚的羽絨服來,今天已換上短袖出門。剛到達的那段日子裡,白天在醫院和社區里穿行,晚上刷手機看新聞,盯著數字的不斷攀升變化,那時對病毒的各種特性還不了解,只感覺身處在深不見底的漩渦中。

前天有人問我,疫情期間你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是什麼。面對這個問題,有點恍惚。我不是情感細膩的人,並擅長遺忘一些不開心的事,可能因為我的工作是把畫面拍下來,去保存記憶。

東湖的凌波門,疫情後第一次出門都有點興奮

能想起來的,更多的是片段感受: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進入方艙醫院,套了三層方便袋做的鞋套走路,包裹在防護服里的呼氣聲,護目鏡上凝結的水汽,大腦里想到的是達斯丁霍夫曼的《畢業生》,他在生日宴會上穿上潛水衣跳進泳池的場景。

協和西院重症病區的醫生在穿防護服,這裡收治了近千名重症患者。

準備進入協和西院重症病房時,那裡的醫生叮囑我們要嚴格防護,起先我們還很老練的說,之前進過方艙,有經驗沒問題。旁邊幾位醫生立刻笑起來:方艙的病毒量跟我們這可沒法比,這裡的防護要求比方艙嚴格。

之所以記得這些場景,是因為每次在悶得有點不舒服時,我反覆告訴自己,作為攝影師體驗到的難受,在醫護那裡根本就不叫事兒。他們是在笨重的防護下從事精細的醫療救治,體力和腦力消耗遠超過我們這些「局外人」。

從疫情初期的失望憤怒,到全面爆發後的迷茫無助,再陷入醫療物資黑洞的困惑,直到扛過了至暗時刻。人的心情終於放鬆下來,我能用相對平和的心境去觀察取景框外的武漢了。

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往返的路上,最能治癒我的是幾座美麗的橋。雄渾穩重的長江一橋和充滿工業力量感的二七大橋,燈光璀璨的月湖橋,彩虹一樣的晴川橋,路過時我總會想起「晴川歷歷漢陽樹」這句詩,腦補著古人在這裡划船擺渡的場景。

長江一橋下,帶老婆孩子來看江景的順豐小哥

長江大橋騎車的人

在春節期間掛滿了燈籠的墨水湖橋,冬雨沖刷下,透過車窗看過去的萬家燈火,在一排排燈籠後面,即便身處淒涼的空蕩街景,也能感受到人間煙火氣的美好,是採訪途中的莫大慰藉。

這是人為什麼需要美麗建築的原因之一嗎?

二七長江大橋下的公園,在這裡可以更好地欣賞這座工業感極強的跨江大橋。

漢水和長江匯合處的晴川橋

從盤龍城餐廳給醫護人員取早餐的路上,能看到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武漢客廳方艙出來上環線的岔口坡道也有一些堅強的油菜花冒出,就連東湖櫻園的櫻花樹下,也長起了一米多高的油菜花。過去我對油菜花沒太多感覺。但現在,我竟然很喜歡看這些在田野里最常見的植物——顏色絢爛,果實有用,生命力頑強,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春天來了。

櫻花樹被一人高的油菜花緊緊簇擁,一片生機勃勃

東湖落雁島,一大家人來這裡親近大自然了

在這個特殊時期,有強悍生命力的植物,似乎格外能吸引我。

氣溫回暖,疫情減退。武昌的商業區已經逐漸恢復了喧鬧,黃鶴樓下的巷子裡,市井生活也回來了,江邊坐滿了釣魚和放風透氣的人,在戶外可以時不時摘下口罩,享受呼吸新鮮空氣的快感。

漢口火車站門口的各車次窗口已經設立好,等待8號的離漢通道開啟。

漢口老街區還在逐漸恢復中

漢口中山大道,公交車已經開始恢復運營

漢口著名的小吃店,餐飲業還沒有完全恢復

黃鶴樓下,給頭髮做焗油保養的阿姨

漢口老城區里,疫情嚴重的社區居民還在等待全面的解封,很多老人選擇在家裡陽台上獲取陽光。東湖邊,大人和孩子終於可以撒開歡地跑和跳,憋了70多天的能量可以慢慢發散出來了。

對老人來說,陽台上還是最安全的曬太陽場所

東湖邊,撒開歡跑的孩子們

東湖邊鍛鍊的人

有水的城市是幸福的,同事說,武漢有這麼多湖,每個湖都可以是一個公園。漢口江灘,武昌江邊,再到東湖綠道,我們走了好久的一段路,在地圖上看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小邊角,真是取之不盡的水資源。

東湖邊的樹造型都很美

東湖凌波門,也是武漢大學的側門所在,是最有書卷氣息的一條馬路

東湖凌波門的情侶在約會

磨山的東湖邊,一個安靜的角落

作為長期在北方生活的我,有點羨慕。

經歷過兩個月前暴風驟雨的衝擊,現在面對不大的數字變化,微信群里的武漢朋友,在交流中也會驚訝和不安,但能感覺到,大家心裡的那個底,已經被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白衣戰士們給托起來了。

武昌,楚河漢街是最早開放的商業購物區。

武昌司門口的老城區,家人之間互相幫忙理髮

武昌司門口,已經有出來擺攤賣菜的商家了

已經復工的理髮店

武漢已經開始陸續復工,很多居民小區還在堅持嚴格管控。如果說兩個月前,人們把自己關在家裡是出於對病毒肆虐的恐懼;現在的人們,更多的是出於對家人健康的珍惜而留在家裡,這份健康和安寧來之不易。

已經開門的小商店,孩子在幫忙看店

公祭日當天,疫情期間在單位值班了一個月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了。

巷子裡的蔬菜店

出來補充物資的老人

對曾經的風暴中心來說,武漢的復甦註定是緩慢而寧靜的,也是安全的。失去了這麼多生命的城市,還需要一點時間來恢復。

從江邊爬樓梯上來鍛鍊的老人

楚河漢街的美食區,已經排起了長隊

磨山植物園的湖邊,父親在教女兒擺POSE

但我想,從前馬路上的喧鬧鼎沸,等真正回來的時候,肯定比我們現在預料中的時間短。

在車裡吃一碗熱乾麵

江漢路步行街,復工的人拖著行李也回來了

武漢是一個有很多英雄的城市

作者檔案

黃宇

三聯生活周刊

個人微信公眾號:騎驢風雨中(ID: qilvfengyuzhong)

B站雲賞櫻UP主:三聯編輯部⊙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台。點擊下圖,下單新冠特刊「準備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