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基礎 | 看懂壺的結構

2019-08-04     紫砂壺記

我們在學習紫砂知識時,如果有機會私底下當面請教前輩高人那肯定是最好的,但大多數情況是三五個壺友互相探討,我們在邊上聆聽學習,這個時候如果不了解一些壺體結構專業用語,很容易聽得雲里霧裡。

今天做個基礎帖,剖析紫砂壺的結構形態,詳細羅列各部件專業術語,希望對新壺友有所幫助。


紫砂壺的結構形態



紫砂壺結構的「主體」和「附件」都指的是什麼呢?

「主體」和「附件」的區分,是就紫砂壺的結構而言的。

紫砂壺的鈕、蓋、口、頸、肩、腹、足、底、流、把等,相對於壺的整體而言都是局部。居中的鈕、蓋、口、頸、肩、腹、足、底,這八部分稱為紫砂壺的結構主體。分置兩旁的流與把,稱為紫砂壺的結構附件。

壺身的基本形態

球 形

方 形

桶 形



碗合形

壺鈕的傳統樣式

紫砂壺的鈕,亦稱「的子」,為揭蓋而設,常見有球形、橋形、獸形、瓜柄形、樹樁形、一體形等。在頂端或底側,大都要開一個內大外小的錐形氣孔。

壺蓋的樣式

壺蓋與壺口的接合,有壓、嵌、截、罩幾種形式。

壓 蓋

嵌 蓋

截 蓋

紫砂壺「流」的樣式

流嘴的樣式

壺流端部的出水口稱為「嘴」。常見的樣式有平嘴、包嘴和舌嘴三類。

壺把的主要樣式

端 把



橫 把



提梁把



壺底的樣式



在不同部件表達相同、相似或相反題材的前提下,一把壺才能組成一個整體。表達不能胡亂拼湊,更不能隨意為之。

感謝閱讀,感覺小編辛苦的請點擊關注,買壺詢價請點擊我的頭像在我的簡介里添加我的vx。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BVyY2wBUcHTFCnfq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