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創第一區,廣州開發區今年又被國家「點名」!

2019-08-01     投資廣州

智慧財產權是創新發展的生命線,也是催生創新力量的原動力。商務部2018年全國219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廣州開發區綜合排名第二,科技創新排名第一,其中支撐科技創新排名的兩項重要指標——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均排名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創第一區。

2016年,隸屬開發區的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准的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智慧財產權綜合改革工作開始令全國矚目。今年3月,「廣州開發區探索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第一批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試點和典型案例,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

開發區的京信通信就是專利大戶,2019年6月30日,他們共申請國內外專利3800餘件、授權2100餘件。依靠強大的技術優勢,京信通信已經走向國外市場,比如他們成功實施了國內首條京津高鐵無線通信覆蓋,成為了高鐵通信覆蓋的示範性工程。該技術現已推廣到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高鐵建設中。

2006年,國外的巨頭公司想把正在走向全球的京信「掐死在搖籃里」。德國和美國的兩大國際巨頭公司聯手在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向京信發起專利訴訟,他們稱京信通信分別在天線輻射單元、移相器、傳動機構和控制系統等方面侵犯其專利權,兩家公司還不斷向京信通信及全球客戶發送律師函,要求世界通信展舉辦方禁止京信通信參與國外展出。

「他們當時占了全球市場80%的份額,他們把原理性的東西寫成專利,想仿製高通模式,向全球的天線企業收取費用。」京信通信天線研發中心負責人劉培濤說,這種做法是阻止中國企業進入國外市場的一種方式,按照通信行業的專利許可費的低位數1%計,每年需要向兩家專利權人支付超過5000萬人民幣。

「從2006年到2016年,我們一直在全球拜訪專家,收集證據,付出的成本是千萬元。「京信通信副總裁李學鋒說,京信通信最終在這場訴訟大獲全勝,涉案的國外巨頭的專利被法院裁定無效,這不僅是京信的勝利,也為中國通訊產業掃清了障礙。從那以後,中國天線占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5%上升為85%。

廣州開發區在2017年推出了智慧財產權「美玉10條」,並在2018年修訂頒布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智慧財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資助範圍覆蓋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部環節,形成全鏈條智慧財產權扶持政策體系,使該區成為國內智慧財產權政策鏈條最全、支持力度最大的區域。

2018年,通過政策兌現為全區3229家企業和個人發放16000餘項智慧財產權資助,資助金額總計1.43億元。

在民營企業家中流行著兩句話,「不創新,等死。要創新,早死」。「創新早死」,這指的是企業在創新研發中投入太大,沒有等到研髮結果進入市場,就撐不下去了。

對於「創新早死「,廣州開發區在金融支持上形成了解決方案,讓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得到彰顯。廣州開發區的安凱(廣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家專注於物聯網智能硬體核心晶片的設計與銷售的晶片設計企業。

2017年,在廣州市和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推動和支持下,安凱微電子成功通過建設銀行落地了第一筆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融資約人民幣500萬元,用於投入企業的持續研發,這也是建設銀行廣州開發區支行落地的首筆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截至目前,安凱微電子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金額累計接近2000萬元人民幣。

安凱公司副總經理李瑾懿說,「我們沒有可以抵押的固定資產,以前我們了解的貸款政策,需要抵押企業家的房子,再象徵性的抵押幾項智慧財產權。當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下來後,我們感到非常欣喜。」

廣州開發區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鼓勵設立從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專營機構或專業支行。2018年,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該區設立全省首家智慧財產權特色支行,負責智慧財產權系列融資產品的研發與經營,全年總計完成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放款7.7億元,質押金額位列建行廣州地區首位。

開發區還設立2000萬元廣州開發區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近三年完成專利權質押融資額近20億元,居全市首位,其中2018年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4.548億元,是2017年的4.56倍,占全市比例的56.5%,獲得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的企業超過90家。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大洋網、人民日報、羊城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ALUWWwBUcHTFCnfb7Z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