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國足學習先進足球未果反丟看家法寶 三無球隊令人絕望

2019-12-15     雪狼侃足球

奇蹟並沒有發生。在東亞杯四強賽第2輪的比賽中,國足經過90分鐘激戰0-1不敵老對手韓國隊,慘遭兩連敗。如果單看比分,0-1倒也不算太壞。但如果看了全場比賽,就會明白所謂的1球小負,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令人絕望的失敗。

國足0-1不敵韓國

全場比賽,國足的控球率只有34.8%,射門更是只有可憐的2次,河北華夏幸福中鋒董學升上下半場各有1次,但打得不著邊際。而韓國隊則在掌控了大部分球權的情況下,創造了16次射門機會。當然,這支清一色K聯賽球員組成的韓國隊實力也只能說一般,16次射門只有2次命中門框以內。但越是這樣,越能顯示出李鐵執教的這支國足選拔隊實力的孱弱。

韓國隊實力也不算強

事實上,僅僅從紙面上來看,曹贇定、董學升和中甲本土最佳射手譚龍組成的鋒線三叉戟實力並不差,雖然不是正牌國足主力,但在國內聯賽中也屬於大腕級球員。儘管韋世豪缺陣,但這條進攻線還是讓人有點小期待。而在開場僅僅10分鐘,張稀哲的長傳找到了邊路的譚龍,後者的傳中讓董學升得到了包抄射門的機會,可惜稍稍偏出了右側立柱。不過,這也是整個上半場國足唯一一次射門。此後場上主動權就被韓國隊牢牢掌控。

董學升奉獻了國足僅有的2次射門

當然,國足雖然在技戰術上處於絕對下風,但在鬥志上上並不比主場作戰的韓國隊差,即便比分落後,球隊也一直沒有泄氣,始終在場上積極拼搶。這一點還是令人稍微覺得有點安慰。但僅靠拼勁,顯然不足以彌補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國足球員無論是個人基本功、幾人之間的小範圍配合都做的不好。更令人詫異的是,明知道中鋒董學升頭球遠比腳下好,但兩個邊路卻一味給他送地面球,這種揚短避長的踢球方式無異於自廢武功。但一個更悲哀的現實就是,這些年我們不但沒有將先進的足球理念真正融會貫通、與時俱進,就連傳統的兩大法寶也都已經丟失殆盡。那麼多世界級知名教練來了又走,中國足球卻淪為了那個去邯鄲學走路的燕國少年。

國足高度速度都已經喪失了

眾所周知,當年中國足球之所以能夠與亞洲諸強掰手腕,靠的就是高度和速度兩大法寶。即便是面對亞洲第一剋星韓國隊,雖然經常非平即負,但也不會輸得很難看。郝海東更是韓國球員最為害怕的殺手,他超強的啟動速度和變幻莫測的盤帶過人令人頭痛。而即便郝海東不在,國足也還有高度這個法寶。2000年亞洲杯小組賽首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郝海東曾是韓國隊最頭痛的前鋒

那屆比賽,還處在禁賽期的郝海東並未參加,宿茂臻成為國足主力中鋒,在國足兩度落後的情況下,宿茂臻大發神威,先是用大力頭球攻破韓國隊球門,下半場又持球突入禁區製造了韓國名將洪明甫的紅點套餐,范志毅主罰點球將比分扳成2-2平。那場比賽,國足不僅將自己的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團隊配合上也可圈可點,尤其是第一個進球,從吳承瑛得球開始到宿茂臻頭球得分,這期間經過了馬明宇、李鐵等人九腳不間斷傳遞,成為了國足歷史上少有的經典團隊配合破門。

國足最經典進球

而2010年東亞四強賽國足3-0大勝韓國一役,第一個進球是身高1米87的于海頭球破門,第二個進球則是前場積極拼搶成功斷球後郜林的挑射得手,而國足的第3粒進球,更是一次防守反擊的經典戰例,曲波和鄧卓翔幾個簡單的二過一就撕碎了韓國隊的後防線。

抗韓少年鄧卓翔

不過,如今我們這兩項看家法寶已經無影無蹤,就連歷來如同砍瓜切菜一樣的東南亞球隊菲律賓都贏不了,在中鋒位置上,國足只能依靠楊旭、董學升甚至肖智這樣年過三十的老將,新生代則人才凋零。如此國足,如此現狀,只能讓人一聲嘆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5rnDG8BMH2_cNUgQi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