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數義無反顧的守護,面對日益嚴峻的防疫形勢,城橋鎮海島星城居委會所有社區工作者和黨員志願者,日復一日「戰」在一線,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的腳步,去看看基層最美「逆行者」的十二時辰是如何度過的。
海島星城居委會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卯時
(凌晨5點至早晨7點)
地點:居委會
天色漆黑如墨,大風呼嘯而過,但此時,海島星城居委會的燈已經亮起,居委會書記施燕早早地來到辦公室,開始為一天的戰「疫」工作做好準備。
「昨天來的這個人,他家門牌號確認了吧,是一家四口嗎?」
「誒,101那戶人家對我們的居家隔離政策都清楚吧。」
「這個居家隔離人員的單位信息還需要補充一下,請他們單位也要一同關心一同管理。」
到辦公室沒多久,施燕就帶著工作人員開始對前一天晚上值班情況作復盤,及時把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和錄入,特別是針對返滬人員中的復工信息,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更新居家隔離或者居家觀察人員信息,為社區防疫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明月苑是拆遷小區,老齡化嚴重,除了用好居委會「海島社區」這個微信公眾號增加宣傳受眾外,施燕也想了好多辦法,比如給社區里的老人普及防疫知識,提示大家進出小區需要測量體溫和檢查出入證等注意事項;在小區進出口設置醒目的橫幅和黑板,讓大家能夠一目了然。這不,剛剛整理完數據,施燕又開始張羅起小黑板了。
「現在是非常時期,這是一場持久戰,我們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來戰鬥。雖然也非常辛苦,從早上五點半到晚上十點半,從禮拜一到禮拜天,基本上是沒有什麼休息時間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能勝利。」施燕略顯疲憊,但是眼裡透著「堅定」。
辰時
(早晨7點到上午9點)
小區門崗
7點半的時候,由團區委招募的社區志願者們已經到位,這個時間段正是上班高峰時期,人員進出流量大。
「阿姨,冊門要帶冊入證哦,乃塞要看個。」
「曉得個,應該個,塞帶個了。」
「進來一定要測量溫度的,脖子和手腕都可以試試看。」
「好的,我們重新試試看。」
組團式下沉對接居委的鎮生態辦主任郭衛濤一邊忙著和出去的老阿姨打招呼,一邊和志願者細說怎麼用額溫計更準確。
疫情防抗開始以來,郭衛濤就像一個救火隊員,有人員不帶口罩聚集,她要衝上去把人說散;有一線防護用品不足,她要馬上去聯繫協調。
「基本上就是個陀螺,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轉。」忙碌之餘,她還會自嘲兩句。第二輪口罩預約工作啟動時,她又帶著工作人員布置現場,貼公告作解釋,忙得團團轉。
巳時
(上午9點至中午11點)
小區小廣場
第一輪口罩預約工作啟動後,海島星城居委會一方面積極做好廣泛的宣傳發動工作,另一方面也為當天的現場預約工作作了充分準備。
「我有兩套房子的,之前只登記了一套,是不是可以都登記?」
「按照居住地來登記的,一個居住地址只登記一次。」
「一戶人家幾個口罩,我們家人多,可以多拿一點嗎?」
「現在規定是一戶人家5個,後面如果有調整會通知的。」
雖然來登記的居民很多,但是大家都井然有序,一絲不亂。居委幹部核查信息的仔細查看相關證件,負責登記的認真記錄,現場還有維持秩序的,整個登記程序雖然需要花費一點時間,排一下隊,但是居民大多非常配合與理解。
午時
(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居家隔離戶門口
居委會黨支部副書記顧葉雷拿著採購好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熟門熟路地來到201室,上門給居家隔離人員送物資。
「今天芹菜沒有,買了一點蒜苗,其他東西都在這裡。」
「謝謝,麻煩你們了。」
為了讓居家隔離和居家觀察人員能維持日常生活,居委會也是開足馬力調動所有人力,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將物資送到群眾家門口,另外還要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
在「厚愛」的同時,居委會也要求「嚴管」。每一戶隔離人家都貼上了特製的封條,出入證不予發放,防止私下外出的情況,每天定時測量體溫,詢問和了解他們生活狀態。
「看到牆上寫的:『謝謝你們,辛苦啦』,就突然感覺爬這麼多樓梯也不累了。現在嚴格一點是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所以一定要嚴格執行各項疫情防控要求。」……顧葉雷基本上每天得和同事一起跑幾十戶居民家,家住推蝦港村的他有兩次還因為加班回家太晚被攔在村口,但是他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說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
未時
(下午1點至3點)
居委會辦公室
「我接到通知,過來領取口罩的。」
「好的,我查看一下登記的信息。」
居委會副主任石靜帶著幾位工作人員在辦公室接待居民領取口罩。事情雖小,但有時候居民一下子來的人多,把本來不大的辦公室擠得滿滿當當。
「非常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所以我們辦公室也是時刻準備著,一旦有居民過來領取,就保證他們第一時間能夠領取到。」
居委會其實下面要管理兩個小區,一個是海島星城社區,另一個是明月苑社區,兩本厚厚的登記冊已經被工作人員翻的有些破爛。
「我們的工作面對的就是千家萬戶、千頭萬緒、千難萬難,不繁瑣就不是社區工作了。」石靜說。
申時
(下午3點至5點)
居委會辦公室
「你好,我是從浙江台州回來的,一家四口人,到居委會來報到登記。」
「您這種情況因為是來自重點地區,需要進行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麻煩領取一張居家隔離告知書,並簽字確認同意進行居家隔離。留下您的手機號碼和門牌號碼,方便我們及時與您聯繫。」
居委會工作人員陳曉宇面對前來居委報到的返滬人員,有條不紊地辦理著各種手續,這已經是她當天經手的第十一個返滬人員了。崇明也已經迎來了返滬復工的高峰期,基本上每天都陸續有人來居委會報到,碰到重點地區人員就必須進行居家隔離,非重點地區人員則是開展居家健康觀察。
「開始的時候,其實我是手足無措的,特別是我家裡寶寶還小,只有一歲多,我在外面接觸的人又多。所以一度把小朋友放在父母家裡,我回自己家住。但是後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越發到位,疫情形勢也出現了積極變化,感覺現在這些工作就是正常流程,我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好了。」陳曉宇說。
酉時
(下午5點至晚上7點)
居委會辦公室
「喲,這是新來的志願者嗎?」
「不是的,是我女兒,過來正好幫幫忙的。」
「媽媽,快吃飯吧,都要涼了。」
社區里在職黨員志願者準時來報到上崗,突然看到了一個陌生面孔。這居委會辦公室突然來的這位「編外人員」,原來正是工作人員浦春霞的女兒。
「本來我是來媽媽送晚飯的,結果她太忙了,飯都還沒有顧得上吃一口,卻把我也拉來幹活了。」浦阿姨的女兒滿眼無奈,只能盯著媽媽快點先吃飯。
「這有什麼,我女兒去年剛上大學,課業壓力也不重,再加上這次因為疫情,大學也延遲開學了,正好也給我們社區服務一下。」
浦阿姨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上陣父子兵,抗疫母女兵。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也是群防群治的主戰場,社區幹部就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排頭兵,在她看來,有了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
戌時
(晚上7點至9點)
居委會辦公室
「阿姨,您要反映情況?301這家人家是居家隔離戶,但是剛剛看到他們跑出來了?您別急,我們馬上核實一下。」
「您好,您問口罩什麼時候到?現在還沒有到,到了會馬上聯繫您來領取的。」
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陳曉宇的電話沒有停過,有些居民有過度防疫的心理,只要樓里有返滬人員就非常緊張,時不時會打電話來反映情況,有時候還會因為不了解情況對居委會工作提出質疑。「其實301那家人家雖然是從外面返回崇明的,但是並不是重點地區,而且也已經過了14天隔離期。」每次碰到這種情況,陳曉宇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給居民作解答。
亥時
(晚上9點到深夜11點)
小區門崗
作為小區防控疫情的「門神」,晚上保安師傅一直值守在門崗上。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這道門也是社區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和堅實防線。雖然夜深人靜,但是他們卻一點也不敢放鬆。
「現在實行封閉式管理,就這麼一個出入口,我必須要管好呀,不然萬一有人偷跑進來把病毒帶進來怎麼辦?」王師傅的話特別樸實,但是又特別讓人溫暖。門崗上閃亮的燈,不僅照亮了人們回家的路,更凝聚著戰「疫」的心。
一日有十二時辰
一時辰有四刻
一刻有三盞茶
一盞茶有兩炷香
一炷香有五分
一分有六彈指
一彈指有十剎那
一剎那為一念
而他們的每一念
心心念念的都是守護家園、抵禦疫情
請為這些挺身而出、堅守崗位的
社區工作者和黨員志願者比心
向這些無畏的逆行者和默默的守夜人致敬
作者:王磊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