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個受的質疑比自家銷量還多的品牌,卻能夠屢屢創造奇蹟,一直被「秒殺」,卻又從未被超越。
一年前,電哥曾嘗試在百度上搜索「秒殺特斯拉」的關鍵詞,當時的答案是「2180000」次,想想特斯拉真夠不容易的,每天睡醒的時刻,就意味著又被幹掉了數千次。
現在又如何呢,我再次打開了百度。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僅僅一年的功夫,特斯拉被秒殺的次數已經突破了「11600000」次,這回我已經懶得算增加多少次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少車市豪強紛紛折戟,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要知道常年霸占銷量冠軍的朗逸,也僅賣出去3303輛。更別說更高一級的帕薩特了,二月份僅賣出去875輛,怎一個淒悽慘慘戚戚。
任你狂風大作,我自巋然不動。特斯拉中國製造Model 3,竟然單月售出3900輛,未免有點「開掛」的意思。
這銷量真是過分了
本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指導思想,電哥就來總結一下其成功經驗,備受質疑卻一路高歌的特斯拉,為何國產車就是比不過?
降維打擊,技術確實先進
特斯拉是最早將網際網路矽谷精神帶入汽車行業的公司,也是最早All in純電動的造車公司,技術積累本就豐富。再加上極致的矽谷創新精神,總能為整個行業帶來驚喜。並且特斯拉在技術上並不局限於某些細節,而是成體系的領先,從三電、車身、製造、研發等不一而足。
姑且只拿出容易被人感受到、且獨此一家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就可初見端倪。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自成一派,極具個人特色。就像是蘋果,它強於軟體,但卻擁有軟體、硬體雙向驅動的能力。
或許你會覺得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厲害,是因為他的硬體非常領先吧?其實並非如此。特斯拉的硬體並不超前,其硬體就是依靠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的組合,沒有高大上的雷射雷達,僅憑算法與相對常規的硬體配置,特斯拉就已經打造出目前體驗最全面的整套自動駕駛系統。
目前,特斯已經推出自主研發的處理器AutoPilot HW 3.0,這一代晶片同樣通過現有硬體做文章,現任車主依舊能夠享受到最新版本的優化成果,這要放在其他品牌上,往往要通過硬體的升級方能實現。
算力提升之後,特斯拉於2019年年末就推出了完全自動駕駛的預覽版,在這個版本,系統更進一步能夠精準識別道路/停車標記、垃圾桶、樁桶、車道線、紅綠燈,那麼特斯拉下一步就是開放城市道路完全輔助駕駛功能了。
這種領先幅度,是能夠切身體會到的,特斯拉通過雷達和攝像頭(視覺)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迄今為止進步最快且唯一大規模商業化、體驗最佳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更重要的埃隆已經宣布:「在2020年某個時候,特斯拉車主能在車裡使用自動駕駛功能,無需人工干預」。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到來的比預想要快。
品牌光環,馬斯克與公司願景雙重加持
必須得強調一句,特斯拉並不只是一家電動車公司,而是一家體系龐大的新能源公司,電動車只是這個新能源閉環中的一分子而已。特斯拉倡導的是從新能源到無排放出行的整個閉環,從能源源頭、機械製造、零售、超充、倉儲、辦公、出行等全方位著手,其公司願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並非是一句雞湯。
這句話電哥也是頗感受用,每當我開著特斯拉時,總感覺給地球做了點兒貢獻似的。因此也不難理解新中產階級非常喜歡使用特斯拉為自身打上環保標籤,既滿足了內心滿足感,又實現了獵奇、節能減排等多方需求,實在是一石三鳥。
除了技術上的引領以及產品實質性的領先,矽谷鋼鐵俠的個人魅力也不容小覷,就是這樣一位時不時發射一枚大推力火箭、時不時又拜訪一下火星搞星際移民的男人,舉手投足就是新聞,自帶廣告效應。
神速國產,造車拿手也搞得定人際關係
特斯拉近一年狀態之神勇,與特斯拉敲開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 - 中國,是分不開關係的,而這一奇蹟的發生,自然少不了中國政府的鼎力支持。
這速度到底有多誇張呢?不到一年搞定工廠建設及量產交付,這時間養頭豬都還沒上市呢,著實可怕。
特斯拉上海工廠,在投資規模、以及上海給予的支持力度方面,都是空前的。2019年1月奠基、8月驗收,緊隨其後搞定了生產資質,年底正式交付,這樣的速度當然少不了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其次,2019年9月3日特斯拉全系車型免購置稅,2019年12月27日中國製造Model 3獲得政府補貼,一路開綠燈說明加速特斯拉國產是雙方所需,就連眾多「親兒子」自主品牌也望塵莫及。
以如此神速引入特斯拉這條「鲶魚」,是因為自主新能源產品研髮長期滯步於拿取補貼,真正在技術、產品上的革新實在是乏善可陳,若長此以往,又談何彎道超車呢?
加速特斯拉的國產其實是有諸多好處的,一是給頭部自主品牌施加創新壓力,倒逼其革新;二是淘汰不作為的落後產能,既然三十萬能買到特斯拉,再要考慮自主品牌勢必要慎重考慮性價比;最後就是特斯拉的加速國產,有利於助力整個中國新能源車供應鏈的成熟與升級,這對於成體系的提升新能源行業造血能力,也大有裨益。
超充普及,現階段保障補能的最佳手段
雖然純電動車的最佳補能方式是利用夜間波谷電價進行交流充電,但是以目前的用車環境來看,想要實現人均獨立車位、或者說能進行充電的獨立車位,是極其困難的。綜合各種補能路線的成本,發展公共快充站就成了最適宜的方向。
目前快充體系最為完善、體驗最佳的就是特斯拉超級充電站了。在2019年3月7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國部署V3超級充電樁,最高充電功率可達250kW,Model 3可在5分鐘內增加120km續航,這樣的速度已近乎於加油了。
國內也沒被落下,位於上海金橋超級充電站的國內首座V3超級充電站,已經正式開放。
相比V2超級充電樁,不僅功率提升一倍多。V3充電樁可以讓電池保持在峰值功率進行充電。以Model 3長續航版為例,5分鐘所充電量可行駛約120公里,用戶平均充電時間大幅減少。更重要的是,V3充電樁不會出現臨近車輛充電分流的情況,效率極大提升。
特斯拉還擁有在途電池預熱功能,如果目的地為超充樁車輛會提前加熱電池。其實超充技術也能側面印證特斯拉在技術上的領先,畢竟V3超級快充完全是依賴於特斯拉強大的研發能力、電池性能、電控管理技術,方能夠普及地如此迅速。
直營體系,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
說到買車,目前經銷商體系普遍體驗極差,去買車之前,還得自己先成為品牌專家,否則就有被坑的風險。
這是因為不少廠家都是打包把車賣給經銷商,4S花錢買了車抗了壓,自然要想方設法給撈回來。消費者除了4S,又沒有其他放心渠道可以購車,迫於庫存壓力及任務分配體系,經銷商會想盡辦法圍繞購車以外的其他環節來層層刮油割肉。這也是為什麼各種套路覆蓋買車、用車、金融、售後等全生命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提高透明度、規範流程是當務之急。作為大宗消費品,廠家如果把銷售、售後、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直接或間接的捏在自己手裡,是不是就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呢。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特斯拉購買體驗好,就是因為透明,特斯拉售賣體驗與一般經銷商差別是非常巨大的,特斯拉銷售往往具備專業的服務素養以及紮實的產品知識,他們大多本身就是特斯拉車主,熱愛且熟知品牌,不存在誘騙式消費,你在網上下定和現場詢價的結果是一致的,沒有保險、精品等捆綁條件,全流程透明。並非是特斯拉做的多好,全靠同行襯托罷了。
最後,聊了那麼多特斯拉的成功經驗,在國產Model 3一路開掛光鮮靚麗的成績背後,其實也存在減配風波一事,令人如鯁在喉。
衷心希望特斯拉能夠敲響警鐘,保持初心,我們期望特斯拉能夠憑藉其創新精神打破國產化車型低質高價的怪圈,如此方能不負獲得的優待與用戶的期待。中國的消費者,理應平等享受到保質保價的優質產品。也希望我們自己的頭部企業能夠見賢思齊,早日打造出我們自己的「特斯拉」。
作者 | 皆電 等一個B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