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一地震觀測點報告異常,驚現大量蚯蚓聚集

2019-09-23   鮀城和風

9月21日,有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部門獲悉,廣州市地震局處置一起動物宏觀觀測異常報告。

21日8時許,廣州市地震局位於廣州大學礦泉水廠(廣州市天河區龍洞漁沙坦漁東路150號)的地震宏觀觀測群測群防點報告出現異常,監測人員稱水廠區域內部分地區的水泥地面出現大量蚯蚓(部分已死亡)和百足蟲。

接報後,地震局會同市地震監測中心立即開展事件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水廠周邊環境情況時,未發現同類事件;測量附近土壤酸鹼度和溫度後,未發現明顯異常。聯繫廣州動物園動物監測點後,未發現動物習性異常。

廣州動物園專家:

蚯蚓和百足蟲喜暗、喜濕,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近期因廣州入秋後氣候日漸乾燥,且多日無降水,造成部分地區土壤濕度降低。可能因水廠附近濕度較高,才造成蚯蚓及百足蟲集體遷移。

綜合其他宏觀前兆監測手段的數據,判斷此次事件與地震事件無關。

延伸閱讀:

這些地震前兆你了解嗎?

地震前兆包括微觀前兆和宏觀前兆。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微觀前兆,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而宏觀前兆則是人的感覺器官能夠直接察覺到的。

微觀前兆

地震活動異常

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大地震雖然不多,但中小地震卻不少,可以通過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來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殼異常形變

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

地球物理變化

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一些變化,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會發生變化。

宏觀異常

動物異常

目前已知的在地震前有異常行為的動物有100多種,包括昆蟲、龜類、蛙類、鳥類以及哺乳類動物,常見的有:馬、牛、狗、貓、羊、兔、雞、鴨、鵝、鴿子、鼠、蛇、魚等。

動物的異常表現大體有三類:

興奮型異常:如驚恐不安、不進圈、狂吠、如癲如狂、倉皇逃竄、驚飛、群遷等。

抑制型異常:如行動變得遲緩、發獃發痴、不知所措、不肯進食等。

生活習性變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動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動等。

水異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

植物異常

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等。

氣象異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會出現多種反常的大氣物理現象,如怪風、暴雨、大雪、大旱、大澇、驟然增溫或酷熱蒸騰等。

其它異常

除上述幾類異常外,地震前還可能出現地光、地聲、地球電磁場變化等異常現象。

如何第一時間科學避震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