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又小又好的習慣,能幫你用自律逆襲人生!

2021-03-26     練瑜伽

原標題:這些又小又好的習慣,能幫你用自律逆襲人生!

公號: 伊心 ( ID: yixintongxue)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叫《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實在是很震撼,也有點感動。

吉田醫生是日本的一位婦產科醫生。不僅要工作、養育兩個女兒、照顧家庭,她還在懷著第三個孩子的同時,考上了哈佛大學的研究生!

幾年後,在寫作這本書的後記時,吉田醫生馬上就要生第五個孩子了。

不過,不要驚訝於她生孩子這麼多,因為「想好好工作」、「想出國留學」、「想成為很多孩子的媽媽」是吉田醫生的三大願望,生育好幾個孩子本身就是她的人生規劃之一。

你看,當我們抱怨沒時間時,總有一些人實現了看似不可能的願望。

從吉田醫生的經歷中,我找到了下面幾個小習慣,或許能幫我們好好規劃我們的生活。

找到專注時間

對吉田醫生來說,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工作和孩子,所以為了找到「專注時間」,她早晨3點就起床了。

從3點到其他家人起床的這段時間,安寧、靜謐且無人打擾,是最高效的學習時間。

至於為什麼能那麼早起床,是因為吉田醫生每晚睡的也很早。晚上八九點鐘就和孩子們一起入睡,既保證了充足的休息時間,又為自己開闢了一小塊「專屬時間」。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尋找這樣的專注時間非常非常重要。

早上也好、晚上也好、不拘泥於一天中的哪個時間段,只要能夠保持無人打擾,便可以開啟專注模式。

在我沉迷學習、經常感到力不從心之時,這本書實在是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因為2019年一開始,我就立下了年底要考過日語N2的目標。

作為一個之前屢次「入門」都未成功、一直吊兒郎當學著初級前幾課的學渣而言,這個目標對我來說還是挺難的,更何況我還有每天的工作以及寫作任務。

但看完吉田醫生的這本書,我每晚開始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來學習日語,關掉手機、正兒八經坐在書桌前學習。

放在以前,這兩個小時可能是看電影、閒聊、逛街、放鬆的時間,但是當拿來學日語之後,雖然累了一點,可是那種充實感也實在是讓人滿足呀。

對於已經工作、瑣事繁多的成年人來說,這兩三個小時的專注時間或許可以為我們開啟另一種新生。

提高時間密度

吉田醫生看似像超人一樣,完成了n項事情,可事實上她的時間和我們是一樣的。

為了完成願望,吉田醫生竭盡所能提高時間密度,高效達成計劃。

她分享了下面幾點秘訣,我們同樣可以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1)人為設置deadline。

人為設置deadline可以給我們緊迫感,避免我們的時間鬆鬆散散的流逝。

所以為了更好的備考,吉田醫生給自己設置了很多deadline,藉此來「逼迫」自己成長。

我也經常設置deadline,督促自己快點完成日常任務。

擁有deadline時的緊迫感讓自己全身心不自覺地處於緊張狀態,調動起了全部的腦細胞來達成任務。

之前我和大家分享過如何提高閱讀速度,事實上也是這個方法。

每次拿到一本書,都可以給自己規定閱讀時間。我一般是兩小時閱讀兩百頁,這樣的習慣堅持下來,閱讀速度和效率會大大提高。

(2)保衛自己的時間。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都不會拒絕別人。

不想去的聚會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將自己的時間給了不喜歡的陌生人;

別人找自己幫忙不好意思拒絕,於是硬著頭皮幫別人完成工作,累的自己筋疲力竭;

別人找我們聊天不好意思不回復,於是花費大量時間傾聽別人雞毛蒜皮的感情問題,還被傾倒了一身的負能量。

所以一定要學會保衛自己的時間!

堅持這個習慣,其實是向身邊的人宣誓一種態度:我要顧及的,首先是我自己的生活;我不是自私,只是在捍衛我的自由和空閒時間。

只有我們保持這種堅定的態度,才能守住自己的時間喲。

(3)把不重要的事交給更專業的人完成。

吉田醫生獨自帶娃也非常辛苦,所以這一點是她反反覆復強調的:

對於不擅長的家務,完全可以請保潔人員完成;沒時間做飯時,不必強求自己成為一個萬能的媽媽。

對於我來說,這也是很大一個經驗。

我就非常不擅長做飯,有時候心血來潮學做飯,因為搗鼓了一小時還是做不好,甚至在廚房裡被氣哭。

從那之後,我徹底放棄了做美食這個願望,平時做幾個簡單的小菜,又省事又減肥。

朋友們來做客,我會請做飯阿姨上門,分分鐘就能等來一桌大餐。何樂而不為吶?

所以沒必要凡事都親力親為,尤其是自己極度不擅長也不喜歡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才能為我們釋放出大量的時間。

順便,還可以保持好心情喲。

訓練多任務處理能力

很多人愛問職場女性,該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但吉田醫生說,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該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不用分得那麼清晰,反而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做事。

比如,工作間隙提交女兒幼兒園的報告、陪孩子上課外輔導課時帶著自己的教材一起學習、等待孩子下課時順便約別人見面……

對於我來說,也一直在刻意訓練自己多任務處理的能力。

等車的時候回一下微信、靈感突然出現的時候就用手機備忘錄記下來。

這幾年間,我坐在書桌和電腦前端端正正寫作的時間其實少之又少,大部分文章都是用手機寫完的,在工作的間隙、坐飛機的時候、聚會感覺很無聊的時候……

有靈感的時候就寫幾百字,然後慢慢積累成文章,如此一來,既沒有耽誤工作和休息,還完成了必需的寫作任務,已經變成了非常適合我的生活方式了。

所以不要浪費自己多任務處理的能力,只要安排好時間,我們能實現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給自己正向預期

「不是因為困難而不去做,而是因為不去做,才困難。」

「無論如何也要成長!要改變現狀。」

「正是因為沒有時間才做到了。」

……

這些都是書中出現的話,看起來是不是很像日劇台詞。

事實上,說這樣的話,並非單純的雞湯,而是悄悄地給自己打氣。

別低估自己的勇氣、膽量和潛力,也別低估自己的恆心、耐力和精神。

時時刻刻給自己一種「正向預期」,是比猶豫和害怕更好的事情。

我經常給自己設立一些略難的任務,比如今年的日語目標、每年的攢錢目標、每天的工作時長等等。

但像吉田醫生一樣,我很少說「我應該考不上吧…算了吧…」,而是在最開始就不斷暗示自己「我一定可以的!我肯定可以考上的!」

這樣的正向預期,才可以兌現「自我實現的預言」。

所以多肯定自己、對未來抱以美好的希望、別做自己的差評師,是最重要的功課了。

因為——你真的可以的!

這本書看到最後,是吉田醫生帶著三個孩子和丈夫在哈佛求學的生活片段,這其中,亦有新的挑戰:找託兒所、租房……

但她的特質,決定了她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戰勝沮喪。

希望我們也能擁有這種特質喲:對未來、對生活,多說「我可以!」

- End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伊心],作者伊心,你值得擁有的暖心少女,新書《留住所有時間變美好》正在熱賣中,微信公眾號:「伊心」(yixintongxue),知乎@伊心同學,微博@伊心同學,豆瓣@伊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rK4bHgB8MnI47Ijwcq3.html